
當台灣教育日漸走在開放路上之際,我們所在的國家教改也在進行中。真不知是西方影響東方,還是東方衝擊西方?舉個例來說:
09年底,朋友的孩子就讀的私立學校,因每學年的前幾名都是亞裔學生,且平均成績皆高達98~99.9分,為此在學年結束前悄悄改變遊戲規則:上課與記分方式。該學年距離放暑假尚有兩週時間,學校把握時光為學生進行新學年第一學期課程授課,也就是偷跑,學生若不能接受,下學期這門課就是零分。學生反彈都沒用,為了分數,只有乖一點。據說本地重視升學率始於04、05年左右,因為拔尖的總是亞裔學生。壓力好大啊!
教育,在各地莫不存在著相似的面貌與場景,像每年大學會考成績出爐後,凡學校莫不祭出自己的升學率,以及各自的學生在會考中的斬獲以昭告天下。這景象是不是跟台灣很像?
當地補習風氣也不小(其他省份補習的密度更高),以教改的情形來看,顯然只會越演越烈。補習,有為升大學補,有為進入醫科補,還有家長讓孩子補習的理由是,孩子要進獎學金班。
另外,本地的各項學習與進度比起亞洲諸國要慢上許多,比之西方亦然。從亞洲和德國學生的抱怨聲中可明白,而且德國某些地區的教育當局不承認我們所在地的中學學制,因此在今年七月之後,不少德國學生選擇返回故里繼續未完成的中學教育,好順利進入大學就讀;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訪者看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大為驚訝:「啊呀,這麼慢哪,為什麼十一年級還要學分數?」Ω Mimi 2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