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這一種看來不太起眼的生命型態,竟然讓我們一家人窮數年的心思四處尋覓、駐足、趴在地上觀察、讚嘆它的美。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晚上在逛 SOGO 樓上的紀伊國屋書店,老大在書架上找到一本印刷精美的蕈類百科全書, 一如往常,看到喜歡的書,他就說帶回家。我翻了翻,一看是原文的,再者全是專有名詞,就跟他商量不要買, 因為爸爸看不懂也就沒辦法講給他聽。但他說自己可以看,堅持一定要帶回家。我們在書店的角落裏僵持了個把鐘頭, 直到書店要打烊了,看他這麼的執著,只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順了他的意。
從此,我們就展開了一段驚奇的採菇之旅。
第二個週末,我們搭著新竹客運來到了出磺坑。 有一座跨越汶水溪的吊橋,引著我們來到了河對岸的礦場。 我們從索道附近一條蠻陡的產業道路一路上山。 當時老大四歲多,可以邊走邊玩,老二只好負在背上。 我們一路談天說地的來到半山腰的工寮,有一群狗遠遠的看到陌生人走近,
就衝過來直吠,只好蹲下撿拾石頭虛張聲勢一番。 再往前走一會來到了平坦的山徑入口,老二下來牽著走。 我們東張西望,就是找不到菇在哪裡;直到一個山凹處, 矮身穿過一株半倒的樹幹下方,抬頭終於看到一叢小小不起眼張著白色蕈傘的菇。 正在高興的當兒,一對老鷹呼嘯一聲,就從我們頭上的密林裡直竄而出,留下美麗的驚鴻一瞥。
爾後,在北插天山腳下的溪畔、擎天崗草原的牛糞上、武陵農場通往煙聲瀑布的山坡上,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國小入學的第一天,孩子在東海教堂旁邊的草地上拾了一株碩大白色的綠褶菌,捧著帶到教室給老師、同學看, 從此,同學們只要發現了菇,就會迫不及待的召喚他前去觀察,他成了一個小小的專家。
這一路走來,小孩並未成為真正的蕈類專家,但由於他的執著, 我們有機會深入的了解自然界中這一種奇特的生命型態與它週遭組成的生態系,也是人生的一種幸福吧。
YM 2005-07-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