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2日 星期二

山體位移

前一陣子大夥去了一趟合歡山,路經環山部落,特地把車停了下來,瞻仰巍峨的雪山主峰。從志佳陽山瓢罈池這一條路線我沒走過,望著接近山頂的那一大片裸露的岩石,心悸不已。

續行,翻過平岩山支稜後,遠遠的就看到整個梨山的肩狀地形,前後左右整座山從梨山以上到福壽山整片都是光禿禿的,三十年前的梨山已經有很多的果園,但是現在這麼大面積的開發,似乎是一個無政府的地方,森林禁伐之後,這些國有林地是否被假借承租造林之名而行開墾濫種之實。

往年為了爬山我經常往來中橫公路,但是沒見過這樣的路況,路的外側地基往下傾側,因為斜度蠻大,只得往內側行車;有些地方,整個公路突然往下陷落二到五公尺的深度,必須小心翼翼的通過,但是有幾回還是磨到了底盤;路往內彎經過山谷溪澗經過的地方,山背陰影下沁涼的水氣清爽的氣息不再,全部都變成了土石流肆虐過後的景象。經過梨山,心想是否每次颱風豪雨過後,這裡都必然成為一個孤島,而這個孤島並不安全,福壽山農場而下的土石流隨時蠢蠢欲動。

往大禹嶺的路上,我原以為這邊的坡度比較大,應該會好一點吧。卻望見整個果園連同鐵皮房子從山坡上滑落下來,這樣的景象伴隨著隨處可見果農抗議的與果園共存亡的白布條一路懸掛到了大禹嶺的隧道口。合歡溪不見了,畢祿溪也不見了!

大禹嶺用餐後,一出發路就坍了一大片,從上方的稜線上整個坍了下來。過去步行上合歡山,都是從隧道口旁邊的小徑上去,一直上到隧道正上方的鞍部處,再橫切過去接到上山的公路。這條小徑現在已經整個崩毀了。

一路過來看到的景象,我心理不禁然浮現出「山體位移」這四個字,九二一地震後,雖然記憶漸逝,而這個災難才方興未艾。整個山體受到強烈的震動,除了表土崩坍以外,地體的岩層結構想必也被擠壓、扭曲、撕裂了;而整個地貌經過百年來的墾伐,完全喪失了保護山體的能力,豪雨不只是沖刷了表土,地體的裂縫也被快速的揭露出來。而所有這些土壤、這些果園的敗根殘枝、垃圾、肥料、農藥,通通被傾倒入大甲溪這個曾經被號稱稱譽全球的偉大的水力發電工程,如今成了龐大的攔砂壩,從德基水庫一路以降至天輪發電廠。Y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