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興趣,適時支持,其星火足以燎原

當機頭栽進田裡,正是好戲開鑼時

兩兄弟在享受飛行片刻的背後,面對更多的是清潔和繁瑣的修復工作。如,保麗龍製的飛機,不慎摔碎了,修理起來可是一個頭三個大,夠你受的。而且,要將那些「碎片」再一次完整地拼湊重組,若非十足的熱情與耐心,不可能的。

南機場,距宜蘭縣府不遠的一座日據時代的舊機場。那是一個空曠、寬闊、舒適的遙控飛行場地,連外縣市的飛友們,亦不辭路遠,驅車而至。南機場的跑道外圍,是一大片水田。美之美矣,一旦飛機栽進田裡,那才正是好戲開鑼時。

撿回飛機,已是一身污泥,還要趕在電子零件受損前拆卸,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清洗,除濕,乾燥,檢查與測試。接下來是冗長枯悶的工程,先將飛機碎片收集清洗乾淨,晾乾。然後,進行飛機拼圖(碎片),將之拼湊出完整的外型。修復工作,往往是飛行五分鐘,修補三五天。

會做衣服的人都瞭解,寧製新袍也不願改舊衣。若親眼見他們修理飛機,您可就不想飛了。工序繁瑣複雜,還要考慮修復之後的結構完整,重心,重量,水平,缺塊缺角處還得找到適合的材料,將損壞的部份重新打造、固定、黏合,打磨。重點是,要飛得起來。當飛機再度展翼,他們那份成就感與驕傲,真是難以形容。

修復飛機外型,耗日費時,還不一定修得好。一般來說,經濟許可的,多選擇丟了。但對我們而言,修復它,才是上策。兩兄弟在修復飛機的過程中,瞭解機身、機翼的結構,電子線路的配置,造型與塗裝,也從撿回別人摔爛,和丟棄的飛機中,研究結構相異之機體、機翼的堅固比,引擎與油路配置,材料等,收穫多多。奠定日後,親手打造飛機的基礎。

興趣,適時支持,其星火足以燎原

打造自己的飛機,如同穿上為己量身訂製的新衣。初生之犢不畏虎,機場上叔叔伯伯們不敢輕意嘗試的事,兩小子毫無所懼。材料從保麗龍,巴沙木(俗稱:飛機木),到航空板;從三角翼,3D機(結構簡單操控靈活的飛機),到引擎機,越是困難的,他們挑戰的興致與動力越是高昂。

學習是,當越深入胃口越大,想要知道瞭解的也越多,不知不覺中加快了學習的腳步。

他們嘗試設計飛機的初期,是先用方格紙將圖繪好,再黏貼到材料上剪接,可是常常需要在方格紙上修正和塗改,精度不佳的問題便一直困擾著。因此,興起了去學 AutoCAD 2D 繪圖,從而建立 CAD 與幾何的基本概念。學了 2D之後,發現要設計引擎飛機等實際的東西時, 2D 無法支援,於是,更進一步向 Pro/E 3D 設計軟體邁進。有了 3D 的協助,如虎添翼。當同學們都為基測忙得焦頭爛額時,他們已四處參與電腦繪圖研討會,嘗試接觸瞭解不同的繪圖軟體。

由於興趣使然,在這個階段,所有修習的內容,都是跟飛航領域相關的功課,如:材料,結構,流體力學,動力:引擎/馬達,油料的物理化學,電子電學,飛行史,電腦輔助設計,工藝與美學等。理論加上實做,交互並進。

「我的飛機的動力和體積,是南機場成長最快的!」林澤說。光只是修飛機,做飛機,已滿足不了少年的胃,求知若渴的心。他們想飛,飛得更高更遠,壯志凌宵。十三、五歲的少年,思考的,是未來的志業。

學習,順著自然本性,毫不費力(最有效率)。兩兄弟接觸遙控飛行之初,我們完全想不到一路發展下來,是眼前光景。也由於經濟上,我們不是一個無憂無慮之家,因而,孩子們深刻體驗到,等待的可貴。他們知道,可以做的,只是時間早晚。於是,等待,成了決心的考驗,熱情的試煉。等待,也是提升其他科目精進的時候。

興趣,適時得到支持,其星火足以燎原。遺憾的是,若身處環境無法提供支應,這顆種籽,會隱藏,或逐漸凋萎。怕的是,夢想希望,成了冷卻的灰燼,等待被埋葬的命運。在美術館時,我們接觸到欣羨的眼神,也目送噙著淚光落寞離去的身影。背負包袱的人,不嘗輕盈的可貴。唯有,為自己學習與奮鬥,方能全力以赴,無怨無悔。

讓孩子為自己奔馳吧!您將經驗到,推動他們前進的力量,來自於自我驅策的能力,來自於自我肯定和投入的熱情。Ω Mimi 20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