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記2007朱銘兒藝雙年展參展與經過

參與展出緣起

2007年七月初,孩子們剛完成自籌旅費自助環島旅行歸來,正處於興奮和成就感之中。(請見標籤:成長故事/自籌環島旅費,有旅行始末的詳細記錄。)

在一個機緣下,朱銘美術館推廣部經理,也是本屆兒藝雙年展的策展人黃榮智老師,在接觸與瞭解澤、恆兄弟的學習型態及其創作後,立即詢問他倆有無意願參與第一屆兒童藝術教育展。面對這個邀約,兩個孩子興奮之極,異口同聲:我願意。當時,一個十六歲,一個十四歲。

接下參與展出的挑戰,兩個孩子窮思苦索,如何能將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的成長過程,做最好的呈現。最終決定,各自為展出設計打造一架機身長2.4公尺、翼展寬2.8公尺的飛機,和時速一百公里起跑的蝦艇,並駐館以現在進行式呈現。同時,挑戰自己如何將日常所學做一個統整與檢討。館方已將展出的時間定在8月下旬。

完美如鬼魅,遺憾促人更上層樓

半家瘋子,無論是理性那一半還是感性這一邊,無異於瘋子的行為,尤其對完美的要求。而要求完美,是孽,前世的孽,折騰吶!

求好心切,是人的基本渴望,有了可以展現的機會,任誰都想要最淋漓盡致的演出。然而,要做就做到最好,簡直就是搬座山砸自己的腦袋,自討苦吃。出於自我要求,他倆給自己設了高門檻,而追求完美的動力則源自於個人內在的成就動機與行動力。秉持一股熱忱和決心,兩個孩子並不曉得,自己正給自己攬下了生平最大的挑戰。

追求完美的人,幾乎都有堅持/固執的通性。未能將腦子裡的想像具體呈現或未達門檻,豈會善罷干休,遑論旁邊的聲音。以他們目前手上進行的工作而言,從構思、設計,到實物,再到測試,不要說三個月不夠,給一年時間,可能也只是剛好。因此,以眼前兩個月不足的情況下,已是急迫眉睫,而兩個人卻還在那兒計較東西。果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唷!此情此景,婦人之仁,既幫不了忙,換來的是孩子們當頭棒喝:媽,你專業一點行不行,飛不起來,飆不出去,你就知道了。

事實上,成就感未能在創作者的心上駐足好久,因為,在追求盡善盡美的過程中,當作品越是接近完成,挑剔這項刻薄的本能,益發地強烈尖銳,尤其面對瑕疵、缺點,睜一眼閉一眼是絕不容許的。挑剔,是創作者能夠不斷向創新邁進,向高峰挑戰所擁有不可或缺的基因。完美如鬼魅,遺憾促人更上層樓!

態度與毅力,是完成挑戰的支點

「一心一德,貫徹始終」這是孩子們掛在口頭的座右銘,以時刻提醒自己,勿輕忽懈怠。為達成目標,從設計到實物構成,再到展呈,一筆一畫,一刀一鑿,一線一鋸,夙夜匪懈。

打造「機構像真」的飛機,思考的基礎在於,以真正可以載人客機的機構為首要的考量目標,即使它只是一架遙控飛機。然而,對實物及相關領域的瞭若指掌必先於「像真」的要求,否則難以跨越那道分水嶺。

船,挑戰速度。真人駕駛的單座蝦艇,時速是400公里;遙控蝦艇的最高記錄,也有250公里。因此,從船身的結構與製作,機構的設置及防水處理,乃至測試,莫不以已有的數據做為超越的基礎。

整個設計、製作期間,乃至最後的測試階段,所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問題。辛苦勞累,受傷皮破都還是小事,為解決問題絞盡腦汁,心力交瘁,夜以繼日才是挑戰。因為,那不起眼的疙瘩,最終會成為釀出巨禍的元兇。

勞心勞形交織,令人害怕與卻步;生氣,焦慮加上拖延也是時而有之。「每天醒來,一想到,噢!又是一天苦差事,」林澤說。癱坐在沙發裡的林恆,昨日疲累猶未恢復,兩眼望向遠方,若有所思,五味不缺。

在美術館,當船與飛機的結構體高懸的那一刻,引起不小的騷動,也為展出帶來高潮。對創作者而言,這一刻,是最美好的回饋。此時,距離兒藝展閉幕只有十天了,「媽媽,能不能跟美術館說,多掛兩個星期呀?」林澤說。

然而,兩位創作者,對自己作品的挑剔是毫不留情的。

『結構脆弱,』林澤給自己作品的評語,又說:『在我設計這架飛機前,真飛機參觀的不夠;如果,時間和鈔票都允許的話,那我的飛機,體積會更大,而且更誇張。』

『在發現問題時,立即修正,照片上看到的,已經是修改問題後的第二代了。不過,還可以更好。』林恆。

面對苦差事,態度與毅力,支持他們一路走來,即使挫折困難,生氣抱怨,亦未輕言放棄。熱情和勇氣則促使他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好事多磨

2007819日,展前倒數第六天,夜裡三點鐘。聖帕颱風外圍環流,雷雨交加,一陣迅雷窮兇惡擊,擊斃了數百成千部正在運作中的電腦,致哀鴻遍野。當時,林澤正露夜趕繪飛機的最後完成圖。睡夢中,只聽到一聲慘叫,接下來是搥胸頓足、破口大罵。所有展出的相關資料、圖檔、影像與文字,全在那數秒間化成了煙,沒有備份,沒有額外存檔,硬碟報銷了。時間,停止在那一刻!

倒數第五天,一早,美術館推廣部的秀玲打電話來,希望我們能先提供展出相關資料。到目前為止,我只給了她現場陳列的草圖。秀玲很客氣,她本身也是創作者,很清楚創作到最後關頭所面臨的交戰與膠著,對我們既不忍催促,連大氣都不吭,真是包容至極。正因為如此,當本人面對這個窘況時,實在難以啟齒。

秀玲,在我回答您問題前,要先跟您報告一個消息,請有心裡準備。光是聽到這樣的開頭,就夠她受了。昨天夜裡,一陣雷擊,我們的硬碟被擊斃了,現在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即使你只要一張圖。電話那頭,傳過來緊張的氣氛,秀玲跟我一樣,嚇壞了。拿著聽筒發抖,好半天吐出一句:那,那怎麼辦?

現正搶救中,我們盡全力,隨時保持聯絡。

茫然若失。老實說,我們比美術館更怕開天窗。

倒數第四天,還在搶救硬碟裡的希望,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把握能否如期佈置展場。秀玲的心已湧到了喉頭。

面對現況,林恆擔心:媽媽,我們拿什麼來展覽啊?現在什麼都沒有,來得及嗎?

好孩子,現在不是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你們就行了,我說。孩子狐疑的看著我。於是,我指了指腦袋,別擔心,全都在這兒,我們不會開天窗的。家裡只有一部電腦,數個星期來,從沒關過機,他們兩個也是夙夜匪懈火力全開,我那裡摸得到電腦呢。所有來龍去脈、詳情細節,全貯在腦子裡演練又演練。

老天保佑!在這最後一刻,硬碟裡的心血,奇蹟般復活,背了兩天的石頭終得放下,暫時喘口氣。

展前三天,過午,始寄出第一批展出需要的印刷、圖檔,及影像的沖印;孩子們的新作在雷射切割機上雕著。所有的事情皆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進行著,如火如荼。

展前兩天,除了在家教育這個單位,所有展出單位皆已進館佈置,屆完成階段,連來自台中的四季幼稚園都駐進美術館兩天了。感謝黃老師對我們的信任,他面對館方長官迫切的追問,對我們則付予最高信心與耐心。他說,我絕對信任你們。

展前24小時,午時,在家教育這個單位方才打包入館。當時,還聽到來展場巡視的執行長吳小姐,面對空空如也的展區,焦急地問:『這個單位呢,這個單位呢,在家教育!他們還在家嗎?』可知現場有多急迫了。是日,我們在美術館一直忙到晚間八點鐘。

回程,直奔宜蘭為我們展出供獻最大心力的鄭先生處,取回最後部份的工件。感謝他,為了這個展出,同我們星夜加班,動用雷射切割機為孩子們裁切夢想,幾乎就是電影:十月的天空場景。

展出當天,在開幕式之前,將現場稍稍做了修正及整理。終於,順利展出與駐館創作。

旅程的終點與起點

為期兩個月的展出,孩子們駐館持續創作,生活與學習不間斷。正符合我們日常生活初衷,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兩個月,可能連我們一生歲月的百分之一都不及,可是它的影響卻是長長遠遠地,陪著你一路向前邁進。經此短暫時光的淘洗,孩子們越發地穩健成熟,自信充足,亦更加瞭解自己,以及潛力、韌性和極限。

翻越一山還有一山高,這只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無數山峰中的一座。感謝朱銘美術館提供的展出機會,感謝黃老師的慧眼。Ω Mimi 2007

※ 請參閱〈2007藝教新樣貌生態總呈現〉中「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在這篇文章中,簡單記錄了澤恆兄弟的成長與學習。朱銘美術館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