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學習與評量

不可否認,在講究多元學習的今天,分數與考試仍是教育現場,百千年來唯一的關注。因此,當我們選擇以「期末報告」方式來評量學生的能力時,自然是倍受爭議與質疑。

「報告,是學習的最後產品,報告不足以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語出自校內在家教育審查會上,自然教師之口。另一位老師則表示:「Power Point 看不出學生的程度。」

教師們普遍認為,採期末報告方式,無法證明學生的能力、心智發展、獨立思考和人際關係等;而且,沒有考試,分數,不足以取信教育當局。

最終,我們還是堅持以報告取代紙筆評量,讓彼此接受挑戰。

期末報告

期末,專題報告時間,八年級的學生在台上進行報告:『遙控飛機單缸二行程引擎研究』。自然科老師對學生的研究熱衷,不斷提問,可以說問到專業問題上了,同時,也展現教師個人的素養和深度。

提問,刺激學習者重整思緒、激發思考的深度。教師的出發點,是藉由提問,試探出學生的真正程度,見學生應答如流,便繼續往更深一層上去,遇問題則提供指引。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在提問時,不斷強調:『這些真的都是你自己做的嗎?真的是的話,你應該說得出所以然來的?』在學生盡力答問之際,教師還一度將學生的思路,導入其預設的答案和方向去。如此一來,便失去了客觀的判斷,師生間的尊重與信任。

期末報告,是學生就他本學期以來的學習和研究,所做的回顧與檢討,期待從老師那裡獲得指點和鼓勵。然而,我們不情願相信,孩子有自學的能力,能學會學校沒有教的功課,乃大環境使然。因此,對學生的評量,難以擺脫慣常的方式。

在家教育幾年下來,我們經驗到,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超乎成人的想像,他們迫切需要的,是從容的時空、全心的支持、鼓勵與信任,以支應隨成長而來的探索欲望與發展。這一點,提供大環境思考。Ω Mimi 原2007

附註:七年級的學生,進行的是遙控飛機與飛行原理的研究報告。台上報告的孩子,之後說出心裡的不舒服:『台下的老師很不尊重學生,在人文國小就算老師聽不懂,也不會坐在那裡聊天講話,還是很專心的聽我的報告,做的研究。還有,校長一直在玩手機,一點都不專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