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老人與海>這一本書寫的很好,別看他只是一本薄薄小小的書(節錄版),但他從頭到尾都很精采的。單調的情境,簡鍊的情節,卻描述出動人故事。
海面很大,但老人在充滿孤獨與寂寞的小船上和魚群搏鬥。有一次,他把船划到離陸地很遠的地方,用魚耳勾到一尾十八尺來長的魚,那尾魚把老人和小船拖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最後老人勝利了,就把那尾魚綁在船外拖回去。但在回去的路上一直遇到鯊魚,鯊魚一口接著一口的咬,回到岸邊時,魚已經被吃的差不多了。
這個老人充滿了堅強的意志,儘管刮風下雨,也未能擊敗它的意志。這個老人是一個不會受到其他人言語影響的人,他不會在乎別人怎麼說。如果是我在船上的話,我也會像他一樣堅持到底,不會半途而廢。』
聽完台上孩子的報告,國文老師對他說:你跟所有的人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讀書心得報告要講的,是讀這本書的心得和收穫,而不是將書上的內容摘錄出來…。
接著,師,跟八年的孩子說:你們説的,我都聽不懂,我是學文的。
八年級生:那我們來談三國好了,您問我三個問題。
師:哦!哦?那應該是我小學讀的吧,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啦,可,可能,都忘了。(老師笑的尷尬)
八年級生:既然這樣,那我問您三個問題好了。(孩子不等老師反應,直接就問了三個問題。)
師不假思索:我們的古文有很多啦,除了三國,還可以讀紅樓、水滸、鏡花緣…還有經啦、史啊、子和集等,這些你都可以讀,不是只有三國。而且,書不必讀那麼細…。(當她還繼續強調,要多看書,還有什麼可以讀時…。)
七年級的孩子,說:我有話要說,讀書不在快,不在多,在於你有沒有讀進去!
整體而言,大環境最擅長的是挑毛病、找缺點,卻吝於給予讚美和肯定。如果,我們連書中的內容都無法精準的摘錄時,怎麼苛求孩子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憑心而論,就一個七年級生,能夠精準的摘錄出書中內容,又能以優美流暢的文字描述,就語文基本能力來說已經有基礎了。從這個基礎去加強,去深化,寫出動人的文章還是讀書心得皆指日可待。
犯錯是正常的,大師也犯錯的啊!容許孩子們在摸索、學習的過程中犯錯,從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建立自信,當正式挑樑時才能有完美的演出。請以鼓勵代替責備,不僅要信任孩子,還要對他們有信心。Ω Mimi 20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