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策之不能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如果,教育制度可以扮演伯樂的角色…

捷豹失去速度,同時失去生命;望草原興嘆的跛腳馬,又能有多少發揮呢?

適合集中牧養的孩子,一旦沒有了指令遂失去指引、方向毫無目的任意奔馳,形同無銜之馬茫無所從。然有些孩子生來自在,若將他們關進柵欄反害之,此時,真正需要的是徹底鏟除柵欄,使之在草原上奔馳以盡情。

孩子之可塑一如泥巴陶土,其柔軟可捏揉、可擠壓、可成方圓。可是當教育走在盲與固著上,必然導致其學習受阻,發展受限,真是得不償失。

「目前這種教學方式,適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學生,這樣或許能幫助他們學習更多和找到方向。但是對於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我來說,這種方式無異是浪費時間,」弟弟的語氣裡夾帶深深的無奈。

曾經在文章中寫道:「能夠激發出一個人向前奔馳力量的,那就是適性/適合的教育。」是啊,到如今,我仍然這麼以為,而且透過熱情、積極行動的決心,學習者一定能夠跑出自己的力道以揮灑才情。然而在制度裡,學生要獲准以自己的方式起飛其難度之高,除非能證明自己是天才,資賦優異的天才。唉!有時不免疑惑,何以中學階段教育竟是如此地缺乏自主與彈性呢?

路遙知馬力!

孩子垂頭喪氣,愁眉不展,雙肩上沉甸甸的背包至少十公斤有,「不必驚訝,同學的不會比我輕,」他說,壓得他喘不過氣,既無法好好入睡又不能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好累,怎麼做都沒用,被掐住的感覺好痛苦,這樣怎麼學得好呢?」

母親就個人學習胃口、方式之不同與速度間的分野,給孩子打了大河與湍流的比方:「你的學習就像一條表面平靜流速緩慢的大河,可是河面下,那股看不見的速度正以異常強勁的能量奔向大海;而且你的學習需要經過徹底消化與發酵這個環節方能到達高點,這也是為什麼當你達到一個高度時亦同時具備了廣度與深度。只是眼前的情況並不利於你的學習模式與頻率,以至於你感到疲累和氣餒。但無論如何,務必保護自己不被制度與不當的教學方式吞噬,而導致精疲力竭信心崩潰。」

孩子嘆口氣接著說道:「學生被老師、學校管,被制度限制,真不知這些對學習有什麼幫助?

「學生需要的壓力不應該是來自制度,而且在壓力下學習罄竹難書;

「千里馬要在草原上奔跑,不是關在柵欄裡。」制度的囚籠拘束他自由想飛的渴望,受制的痛苦扭曲了他的臉孔和聲調。面對教育,他有深刻的體認和見解。

「孩子,媽媽瞭解你的付出和辛苦,無論如何都要咬緊牙根,一定能通過眼前這一關;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去實現自己的草原,我要看到你的鬃毛在風中飛舞!」Ω Mimi 2010

請參閱2009年10月之<做孩子的伯樂>。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你儂我儂


當台灣教育日漸走在開放路上之際,我們所在的國家教改也在進行中。真不知是西方影響東方,還是東方衝擊西方?舉個例來說:

09年底,朋友的孩子就讀的私立學校,因每學年的前幾名都是亞裔學生,且平均成績皆高達98~99.9分,為此在學年結束前悄悄改變遊戲規則:上課與記分方式。該學年距離放暑假尚有兩週時間,學校把握時光為學生進行新學年第一學期課程授課,也就是偷跑,學生若不能接受,下學期這門課就是零分。學生反彈都沒用,為了分數,只有乖一點。據說本地重視升學率始於04、05年左右,因為拔尖的總是亞裔學生。壓力好大啊!

教育,在各地莫不存在著相似的面貌與場景,像每年大學會考成績出爐後,凡學校莫不祭出自己的升學率,以及各自的學生在會考中的斬獲以昭告天下。這景象是不是跟台灣很像?

當地補習風氣也不小(其他省份補習的密度更高),以教改的情形來看,顯然只會越演越烈。補習,有為升大學補,有為進入醫科補,還有家長讓孩子補習的理由是,孩子要進獎學金班。

另外,本地的各項學習與進度比起亞洲諸國要慢上許多,比之西方亦然。從亞洲和德國學生的抱怨聲中可明白,而且德國某些地區的教育當局不承認我們所在地的中學學制,因此在今年七月之後,不少德國學生選擇返回故里繼續未完成的中學教育,好順利進入大學就讀;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訪者看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大為驚訝:「啊呀,這麼慢哪,為什麼十一年級還要學分數?」Ω Mimi 2010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午夜十二點…


午夜十二點,沒有金縷衣、玻璃鞋,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也不曾出現…;

午夜十二點,你還執迷不悟,當心狗變狼人…;

午夜之前,各個面色凝重,如坐針氈,敲擊鍵盤聲如火如荼。對母親而言,午夜之前人人面目可憎,連句玩笑都橫遭白眼。

午夜鐘響剎那,一指神功必然發威,交出報告,以換得一夜好眠。一份報告千兒八百字是常態,動輒三五千也不稀罕。

每個人都有些無法描述的癖性,學生不只要應付功課,也要對老師的怪癖習以為常。

過了午夜十二點,功課還沒送出,等著腦袋被砲轟,準備抱鴨蛋。

唉,誰教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是惱人的交作業的傳統與底限呢!Ω Mimi 2010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城市風景




城市風景:新與舊,今與昔,現在和未來。Ω Mimi 2010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興趣 VS. 分數=升學率

這是一個重視升學率的國家(當時因旅行到此對本地的教育概況未及深入瞭解),試問有那個以升學率為導向的教育制度不敏感於那個百分比而斤斤計較?因而當升學率佔據主導權時理念亦臣服其下,當升學率凌駕於學生的需要時,人變得不可理喻。東方如此,西方亦然。

分數,引導別人看你的目光與評價,其影響力無遠弗界。當分數成為唯一醒目的價值,人的性向/興趣淪為陪襯,人的能力尚不及幾組數字來得更易取信於人。以我們切身的例子來談。

時間進入十一年級的第三學期,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入預選十二年級的必修課程的階段。當師生家長四人圍桌而坐時,導師先開口問學生下一學年打算選修的學科,一邊翻閱成績:「嗯,你要讀理科,可是你的化學成績只有C,不夠!你要不要考慮選比較輕鬆的學科,讀起來比較不吃力?」

學生成績理不理想變數很多,最現實的還在於你會不會考試。擅長考試的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佔有一些優勢,反之吃虧在眼前。兩兄弟即是一例,擅於考試的弟弟在理化方面的能力多得力於哥哥的指導與提示,結果哥哥自己的化學成績卻不如弟弟。

老師如是說,顧問遂以:「你選的課很難唷,很不好唸…喔,」進行遊說。在表述一件事時,因民族性和習慣使然,我們傾向直接說明,西方人則基於「尊重,避免傷及個人自尊」採用比較迂迴的路徑,並設下許多障礙,以便說服你聽從其建議/指示。表達方式不同,目的一致。直到會談結束前,兩位老師輪番使用「艱難」,「辛苦」,「很吃力」等負面字眼圍剿,企圖說服學生放棄己見,從而選擇他們認定的較為輕鬆的學科進行學習。

在會談上使用不同的語言溝通,形同在眾目睽睽之下咬耳朵一樣失禮。但礙於當時情勢,媽媽用中文跟孩子說了八個字:「當仁不讓,堅持到底。」

他們眼見孩子堅持己見,頑強難以說服,話鋒一轉:「如果你堅持要選化學,那這一科的成績在十一學年結束前必須提升到B才行,你可以嗎?很辛苦喔?」哥哥基於興趣選課,教師以分數取人。而學生唯一能證明自己價值與能力的也只有分數,還要保證自己一定能在短期間提升自己的成績。最後,與會者都必須在選課單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負責。

散會後,母親寫下僅兩句話的信:「感謝您的協助。信任某某,他總是達陣得分。日後,您會以他為榮!」給參與協助選課的兩位老師。

為自己的前途,面對強勢要有當仁不讓的勇氣!很快的,不出兩個月即證實母親所言,哥哥不僅在十週之內(距學年結束尚有十週之遙)將自己的化學分數拉高甚至超越他們設定的門檻,還以自己興趣方面的實力為學校取得注目。

分數不是唯一。人生旅途上還有更甚於分數的事,需要我們投注絕對的心力以赴。不從眾,是做自己的開始。Ω Mimi 2009

註:學生十二年級的修業學科,即是該生會考時的科目,其會考成績關係到學校整體升學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