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十七歲之湖-松蘿尋夢

平安歸來

走過松蘿,泰半再無難行之路。千真萬確。實際上,松蘿的里程數並未比桶後遠,比之聖母山莊則辛苦艱難以倍計。

松蘿的路程,之所以又臭又長,乃在於其高低起伏且崎嶇難行;再者,松蘿濕氣極重,即便山下陽光普照、星斗滿天,山區仍然薄霧空濛,陰雨綿綿。以至於我們所邁出的每一步都在泥濘中掙扎,每一滴汗水也都是心力與體力交戰的明證。這一趟,直可說是使盡吃奶的力氣,始通過少女之湖的考驗,親芳澤,償宿夢。

無論如何,感謝各位,旅程中沒有半句怨言。感謝你們的歌聲,在黑夜裡,提振士氣。我們相扶持,彼此照顧。今天,在生命的旅程上,值得大大記上一筆。感謝老天,我們平安歸來。

森林─生命劇場

松蘿的森林,林相豐茂多姿,我雖不懂森林,卻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秩序,其實雜而不紊亂中有致。

森林也是生命的劇場。我們在這個劇場中親眼目睹了生命的真相:一隻老鷹叼著一尾長蛇,倏地自空中掠過,就那麼一瞬,連抓起相機的機會都如此之微乎其微;母鴨發覺一群人緩步行來,遂領著牠五隻尚未能飛行的寶寶上岸,藏妥之後,自己則隨著另外三隻成鴨編隊菱形,自眼前低飛而過(掩敵耳目)。

有人發現一隻樣貌奇特的大毛蟲,體呈黃色而其絨絨纖毛是白色,樣子詭異,可有人說好看也有人覺得噁心;水蛭則無所不在,藉著健行者與草木摩娑之際,吸附在旅人的腿脛上,大餉鮮血;還有兩隻碩大油黑透亮的糞金龜,一隻在球的斜前上方一隻在球後半部的下方,使盡全力為爭奪那只章魚燒大小的泥球。

今天,我們也是松蘿劇場上的一員,我們在步履中發現生命,在汗水中看到自己。

我們的孩子

青少年

森林裡蓄積著旺盛的能源,而孩子們的豐沛能量與山林相間,則形成生命力勃發的強烈正比。他們從森林中搜羅新奇,同時也回饋青春活力予森林。

泰戈爾說:『年青人,到森林裡去!』的確,當我們的孩子處於這青澀莽撞年紀的此刻,有機會從事山野活動,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假以時日,他們必能深刻領悟「人與土地的關係、人與自然之間和戶外活動所蘊藏的真正價值」。未來,我們將親眼目睹,戶外活動所帶給他們身心上的淬煉及其影響。

此行,咱少年們不僅展現出他們驚人的能量和充沛的活力,也在速度和磨蹭之中、順利與意外狀況之間,領略如何調整自己和協助同伴。自幼習於山林活動的澤、恆兩兄弟在漆黑夜裡,想盡方法弄出火炬。當火光熊熊燃起的那一瞬間,「哇喔!」一聲,全隊的士氣又衝了上來。大孩子們在泥濘滑溜的斜坡上留意自己腳下之際,還得分出心力來照顧隊員和哼哼哎哎的小孩。平日,我們高談人文關懷,情操等,這不就是最好的磨練,不正是「認識自己與關懷他人」之人際關係的基礎!

孩童或心力不濟的孩子

耐心,是帶著孩童爬山或從事戶外活動,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事實上,孩子們幾乎各個都有源源不絕的體力,新陳代謝又快,他們可以在五分鐘的休息之後持續再走上五十分鐘。他們喜探新奇的本性,要他們在一地逗留,還真難吶。但是遇到心力不濟的孩子(體力不是問題,意志有欠堅強),除了耐心還要加上方法。

其實,孩子們從不預設路途是否遙遠難行,也不以那未知的將來障礙自己,當下,才是他們的所在。心細的父母一定會發現,經常身處山林的孩子的各方面表現和反應,自不同於城市中的孩子。其不同乃在於,山林讓孩子們的身心意全然地放鬆,自在,自信。

在山林中,他們擁天真爛漫的童心以包容一切,以充滿童趣之眼觀看和發現新奇,用靈敏的耳朵傾聽八方之音,以童言童語交換他們在繽紛多彩世界裡的探險和收獲。但願,孩子們能繫住這份童心直到長大成人,終其一生。而眼前,我們可以做的是,幫住他們減緩在成長過程中被氧化、被過渡消耗的速度。

山野活動之於孩子的好處,不止是心力與體力的鍛鍊,還多了許多關察、思考和認識自己幫助別人的機會,前兩者則是日後判斷力的基礎。

大部份的時間裡,大小孩子們都跟我走在一起,聽或跟孩子們聊天,很享受而且常常笑到不行的是我(只可意會,無法言傳)。老實說,走在後面的歐哩桑和歐巴桑們,你們很沒福氣耶!因為除了森林的芬多精,您的蝸步讓你們錯過了開心養顏的仙丹良方。對不起嘍,下回跟上來吧。

父 母

如果,只是您自家出遊,何須考慮到他人。可是,如果您是參與活動的一員(也許攜家帶眷),那麼,除了照顧自己還要深切關照到自己孩子的心力、體力,以及行進間快慢是否得宜。而非,放牛吃草,自己則悶著頭前進。如此一來不僅減弱團隊的行動力,額外消耗了其他成員們的精神和體力。還是那句話,給自己一點點考驗,給孩子多一點耐心。

想像一下,當我們領著孩子從事戶外或山野活動之際,如果,您付出比平日多一點的耐心予他們,並幫助他們找到適合其行進的節奏,有沒有可能,比起您杵在那兒生氣、催促或吼叫來得有效率?往往大人們自顧著生氣的時候,便錯失了給孩子機會教育的良機。戶外活動,可以為親子關係開啟新視窗、建立與穩固彼此間的信任。可是,怒氣與責難卻會加深親子之間的嫌隙和溝通障礙,也因此影響出遊的心情和行進的速度。

在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們需要的其實是更多的鼓勵和讚美,哪怕只輕輕一句,便激發他們繼續向前推進的興趣與耐力。在耐心之中,我們再次發現,孩子們不過是想用自己的速度盡情地在山林間戲耍探險而已。那麼,如何掌握和調整行進的節奏,自然就要緊多了。

曲 終

這真是疲憊漫長的一天啊!我們經歷了發生山難事件中兩個必然且重要的元素,摸黑和體力耗盡。我們從清晨走到漆黑深夜,從神采飛揚走到精疲力盡,從活蹦亂跳走到兩腿哆嗦腳底發麻,近於虛脫;心理與情緒亦臨界潰堤。在那幽深夜裡,每前進100公尺都像一生那麼長,也曾為是否走錯路而憂慮。

此刻回想起來,旅途愉快回憶美好,而身體的疲憊痠痛亦早已消失,可當時那股難以描繪的掙扎如今寫不透徹的狼狽不堪,才是真實況味罷。還有,山徑上,眼前那一片如墨之夜,在您的人生中可能是頭一遭,也可能是此生絕無僅有的一回!?這部份,則留待您個人咀嚼與細細琢磨。

當潮水離岸,事過境遷,也許,有那麼一天,您會對著某個人或一群人講述松蘿的黑夜:關於您個人心力與體力交戰的那一刻…。Ω Mimi 20060601

附註:原載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行部落格。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桶後越嶺

一趟桶後,大夥兒都甦醒了!

七十歲的速度-山路-時速是3.75公里。恭喜各位,都突破了這個數字,特別是四歲10個月26天又15個小時的恩恩(當年齡只有個位數的時候,不僅是年月要算清楚,就連幾天幾小時都要計較)。憑心而論,看到各位卯足了勁,成功越嶺、平安歸來,真的,好讓人感動。這是我們盡力邁出每一步,淌下的每一滴汗,所得到的成就。各位,不要忘了,謝謝自己!

各位,曾否思索過「心力與體力」這個問題?當我們的體力(外在的軟弱的)強過心力的時候,往往事難成。當心力(意志力)戰勝體力時,成功的喜悅:具激勵、穩固信心作用的…,於焉而生。下回,當我們再度面對――內在與外在的兩個我――心力與體力交鋒時刻,請靜靜的,看著牠的起落。然後,你知道的,你一定有辦法通過考驗,一次又一次。

事實上,在「趕路」的過程中,各位的內心裡,一定有一個疑問在翻滾:「我們一定要這麼趕嗎?」一趟路下來,相信,您已經體會了趕的壓力和鬆的境界。而這個體悟,將會在下一趟的山徑之旅中,帶您進入另一個較高的層次。

其實,各位要好好謝謝的,是這群大孩子們。在孩子們帶頭衝鋒的過程裡,激發了您所忽略的自己的潛能;若不是這群大孩子的快馬奔馳,嗯,可能,我們很難如此開懷耶(雖然沒真的吃到泡麵,我相信,麵也泡開了)。瞧!天底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心力戰勝體力的喜悅,做夢都會笑!

行路中,可曾回首,凝視那層層疊疊的山巒,那是你一步一滴汗,一步一掙扎的印記,感覺如何?有人:「爽!」你呢?

在我們的一生中,有許多大小不同、難易相間的高山,等待我們去接受挑戰、克服和超越。這,不僅只是實質上的一座山,同時也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座山,一段旅程。未來,各位如果,還有興趣(沒被嚇跑的話)一起散散步,就讓我們一起走出精采的親子關係、中年人生,同時,儲備老年的健康本錢。Ω Mimi 2006春


附註:原載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行部落格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蘭陽溪死亡記事之二

1959年終, 母親臨盆, 父親自駐紮的米摩登溪工寮返家. 那日大霧瀰漫伸手不見五指, 司機未能依約上山, 父親只好獨自步行下山.

米摩登溪位於中橫宜蘭支線南山村至思源啞口途中的一個大轉彎處, 根據父親描述當年有一道橫跨米摩登溪的鐵線吊橋, 橋面距溪底深達300公尺, 蘭陽溪源頭一帶俱是古木參天, 冬季時節, 高大的闊葉樹蔓衍而下的氣根結滿了冰柱, 蔚為奇觀.

天色漸暗, 父親撿了兩根木棍分持雙手, 一手探觸山壁, 另一手探觸山谷, 一路摸索下山. 當年宜蘭支線還在分段開拓中, 山路崎嶇狹仄, 暗夜濃霧行進不分東西. 害怕了, 就蹲下來抽根煙, 鼓起勇氣續行. 就這樣一個人獨自摸索下山, 到了大半夜終於走到了四季, 司機老李竟然一直堅守崗位, 度過漫長的寒夜守候著.

沿著匹亞南構造線發展的蘭陽溪谷, 東西兩側分別是高聳的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主脊, 東北向的河谷像一個大漏斗般, 蓄積了冬天的東北季風與夏季的颱風充沛的雨量. 早年搭公路局上山從南山村以上沿路都是雲深霧重, 過了思源啞口後突然間陽光普照, 映入眼簾的盡是蔚藍的天空與蒼翠的山景, 彷彿來到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自然的就撩起了那股昂揚的登山心情.

蘭陽溪主流水量充沛向下侵蝕劇烈, 兩側山勢陡斜, 兩側支流以高角度快速的剝落山體, 而在蘭陽溪主流河谷形成了許多巨大的三角形沖積扇. 從四季台地仰望蘭陽溪上游何谷就可以看到東西兩側交替層疊的沖積扇. 南山村本身也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沖積扇, 米摩登溪的源頭則是雪山山脈主脊上喀拉業山東側一片十分巨大的崩崖, 不斷崩落的結果, 如今米摩登溪橋面到溪底的高度已經不到三十公尺深了.

現在開車經過南山村已經不敢下車了. 搖下車窗就聞到一股濃臭的肥料味, 四周飛舞著斗大的黑蒼蠅. 這跟幾年前在卓蘭街上水果攤看到一攤瓜果上滿佈著黑蒼蠅令人驚怖萬分的景象相去不遠. 如今因為濫種高地蔬菜濫灑肥料農藥摧毀了整個生態系, 南山村耗竭了自己極其有限的沖積扇的土地, 餵養少數的農戶, 供應給都會區看似青蔥肥美的高麗菜. 而所有的肥料農藥都隨著雨水灌入了蘭陽溪, 滲入了蘭陽平原的大三角洲 的地底.

蘭陽平原是一個地下水十分充沛的富麗平原, 蘭陽溪終年不止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量. 父親根據多年來的觀察, 推測溪南羅東溪的沖積平原, 以至於冬山河充沛的水量, 主要是依靠蘭陽溪源源不竭供應的地下水而來, 畢竟新寮溪與舊寮溪的源頭水域面積太小, 不足以積聚現今所看到的冬山河的水量.

蘭陽溪河原上濫墾濫種的情況十分嚴峻, 自葫蘆堵大橋以上, 到泰雅大橋, 牛鬥橋, 四季, 以至於南山, 溪谷上所有的河床地, 甚至於蘭陽溪兩岸陡斜的沖積扇上幾幾乎都種滿了西瓜與高麗菜. 所有的農藥肥料傾洩在蘭陽溪後, 日月累積在蘭陽溪的河底地底, 終究會隨著地下水進入蘭陽平原上大多數家庭的自來水管, 少數倖免的是武荖坑溪中上游的居民, 以及大礁溪流域與得子口溪流域的居民.

這是蘭陽溪安魂曲的第二樂章.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冤枉路


有位飛友不斷的暗示:「孩子們一直在走他過去走過的冤枉路。」這翻話完全出自他的同理心,又或許是他曾經歷過的深深的無力感。

以一個興趣於遙控飛機而且還能拿來吃飯養家的人而言,那位飛友眼前的局面,算得上不錯的了。但是,對一個胸懷壯闊的孩子來說,那不過是遙控飛機,稱不上真正的飛行。

或許,咱家孩子無論在視野心量氣度上,皆不同於眼前我們所見到的孩子,乃至於遙控飛行的玩家們。他們腦袋裡的世界無法丈量,心中的天地更加難以描摹,就像哥哥說的:「我是為飛行出生的!」飛行只是他倆藉由航向世界、天際的起點,也將是他倆進入浩渺無垠宇宙的根基。

事實上,人生中哪有什麼冤枉路!我們在冤枉路上學習真理,積累摔跤的經驗、鍛鍊生命的韌性,在災難挫折中茁壯成長。我們總是踩在昨天的肩上向前邁進,何來冤枉呢? Ω Mimi 2008 夏至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蘭陽溪死亡記事之一

孩子, 阿叔婆說以前傍晚時常到河壩, 半個小時就抓了一斤的蝦, 帶回家加菜, 可是後來卻沒得抓了. 爸爸問她為什麼? 她說: 因為上游採砂石, 河水混濁了, 水草就長不起來, 魚蝦的卵就無法附著, 自然魚蝦就絕跡了!

阿叔婆講的這個故事, 過去在台灣西部平原的每一條溪流輪流上演, 爸爸心裡默數著由北到南高速公路上每一條跨越的溪流, 除了最南端的高屏溪跟東港溪爸爸有好多年沒去看過以外, 實在想不起來還有哪一條溪流還算是活著的.

昨天傍晚我們從宜蘭回來路過葫蘆堵大橋, 去年水災過後一片蒼莽原始的河原景色, 如今又恢復為一大片排列整齊看不到盡頭的西瓜田, 河床上還有四通八達的便道. 而那蘭陽溪卻被拘束在人工挖掘的河道上成為一條毫不起眼的泥黃色的水溝了. 堤防外的砂石場上的輸送帶日以繼夜的運轉著, 而砂石車就馬不停蹄的在宜蘭鄉間的馬路上呼嘯而過, 把蘭陽溪的砂石跟從中央山脈上面搬運下來的石灰石做成的水泥攪拌一塊.

蘭坎山東南側的那片舊刀疤在朝陽下閃閃發光, 水泥廠為了避人耳目, 如今已經移師到中央山脈的背面繼續的啃蝕著我們台灣島的脊樑山脈. 唯一留下的證據就是南澳北溪河床上乳白色的河水了.

如果蘭陽溪跟南澳溪都死了, 蘭陽平原還有什麼呢?

YM, 2008/06/22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重點栽培

期待您的孩子基測考高分,一定要進「忠班」;期待您的孩子在管樂方面出人頭地,一定要進「忠班」;期待您的孩子能文能武,那就更要進「忠班」。忠班,是一個人價值的保證,是重點栽培的對象。

一連兩屆,畢業典禮上受獎生,光是忠班36名學生平均每人受獎1.5次!學校實施重點栽培的目地,為的還不就是衝升學率。但是,對於那些不在重點栽培範圍內的學生,其「受教權」何在,又有誰在意?

義務教育=齊頭教育≠公平教育

機會,從來就不曾公平地降臨在每個人身上。那些沒有被編入重點栽培班級內的學生,在國一新生入學前命運就已經被決定了。表面上說,常態分班,S曲線…(大部份人是看不懂的),其實掛羊頭賣狗肉。班究竟怎麼分的,他們心裡最清楚。而且校方刻意將「忠班」,塑造成一個能文能武,能讀能玩,學藝俱優的班級。同時,以「我們的學生都不補習」為傲。

今天,畢業班一共六班,只有「忠班」學生跟老師有感情似地,一把眼淚一把涕,光是老師發畢業證書的態勢,就不同於其他五位教師。至於其他五班,師生間冷情淡意,全不似彼此相處了1000天。

嘿咩,厝邊隔壁,攏嘛哉啦!

校長才剛得意洋洋的說,今年基測超過200分的有42人。重點栽培,筆者問:忠班有幾個?剎那間,校長警覺地含蓄了:「只有12個啦,其他班有的七八個,有的兩三個…。」

為了這個問題,筆者曾求證過學校的老師:學校裡,總有一間教室的燈,幾乎,天天開到夜裡九、十點?面對我的問題,起先,老師還支吾其詞。直到我說:辛苦嘍,還不都為了學生拼基測。老師口一鬆:啊!連你也知道喔。嘿咩,厝邊隔壁,攏嘛哉啦!而且,身為忠班學生的父母,在談到忠班時,若非迴避,便是閃爍其詞。

既然是義務教育,何不給孩子們對等的機會去學習、表現和衝刺?想過沒有,當學校將全付精力擺在36名學生身上,拼業績搏升學率的同時,也陪葬掉其他孩子的人生!ΩMimi 20080616 畢業典禮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自籌環島旅費

星夜出發

兄弟倆憑著毅力和巧思,為他們自己挣得人生第一筆環島旅行的旅費。冬山車站前,孩子臨登車之際,澤兒自信又堅定的說:「旅行回來,我可要好好的驕傲一下,別人做不到的事,我們辦到了!」

搭乘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凌晨1點25分的莒光號向東而行。兄弟倆終於踏上環島的旅程。這是他倆辛苦超過六個月的時間換來的成績。此刻,孩子興奮無比。我也是,只是母親的興奮裡還多了擔憂和失落。

為省旅館費,孩子選擇星夜出發,不無挑戰的意味。冬山到台東一夜未眠,「風景不錯,所以睡不著。」恆說。清晨,登上開往枋寮的南迴線,電話上,我說,睡一下,恆說:「很累,不過不睡了,這段路都沒走過要好好看看。」

擔心

親朋好友齊聲問:「現在這麼亂,讓他們自己出門,你們不擔心哪?」唔!我們比誰都還要提心吊膽。只是,當孩子踏出家門那一刻起,一切交給老天。

原來,咱孩子的爹總不耐煩做母親的不斷在孩子耳邊嘮叨個沒完,時不時用「別再說了」、「那有像你講的那樣」…來阻斷我的叮嚀。哪知道,做父親的根本捱不到跟孩子約好打電話回家的時間,早不知打了多少電話給兩小,孩子:「爸爸,我們跟本就沒有機會先打電話回家啊!」

呵呵,刻意的瀟灑是經不起考驗的,這可成了我取笑的話柄。總之,寧沙盤推演在先,也不要臨時慌張,不論啥事心裡有個底總是好,況且孩子初出遠門非比自家門前嬉戲咧。

緣起

孩子們漸漸長大,對於家以外的世界充滿好奇,急於擁抱探索。幾個經常一起爬山打球的家庭,在一次聚會中,有位父親提議,讓孩子們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環島旅行,孩子們興奮的接受這項挑戰。最初的基本成員,兩對兄弟外加同學一共五人,其中最小的當時是小四。

大約在2006年10月左右,孩子們煞有介事般的開起環島會議(父母旁觀不插手),一次又一次。正值青春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想法和意見。有人可以牽就大家的想法,有人則以自己的興味為主。最小的最可憐,主持會議的大哥哥始終不接受他的提議。總之,那幾場環島會議開的如火如荼,火藥味十足。其中一位父親實在看不下去了說:「我們要不要介入?」

籌措旅費是旅行能否完成的考驗

會議中,孩子們必須決定旅行的方式,住宿,交通,安全等,還要討論如何生財。在此之前,咱父母們有一個共識是,所有的旅費開銷一切由孩子們自力完成,時間沒有底限,也就是旅費何時充足何時出門。

於是,有過洗碗盤經驗的孩子,提議去餐廳洗盤子;有孩子提議收集發票;咱家兄弟傾向自己設計製作手擲飛機再到公園去銷售。總之不管用什麼方式生財,最終是要集合起所有的資金和資源,提供參與這一趟旅行的五個人的所有支出。

然而,洗盤子,不是每個人都有意願,起碼咱家兩小和提議收集發票的孩子就沒興趣。而提議收集發票的孩子,對於自己動手做的意願不高,還覺得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最後,許多討論都在火爆的氣氛中結束,環島旅行這件事自然而然也沒了下文。

成功屬於堅持完成理想的人

以咱家兩小的脾性來說,既已彎弓搭弦豈有半途而廢之理。雖然,面對各種意見和爭議不斷很氣餒,也不曾有過放棄的念頭。既然,五個人兜不攏,那麼兩個人或可試試。

「成功,屬於堅持完成理想的人。」兩小就在諸多「不可能的」負面情況下,以手邊現有的材料設計起手擲機來。

熟悉的事物做來駕輕就熟。為了飛機能飛得遠飛得平穩,試射樣品是必經的過程,還為了裁切線條的美觀與方便快速生產,自行設計切割工具。最後,為飛機塗裝上各種亮眼的色彩,於是那一架架攫獲目光的手擲飛機誕生並陳列在工作室的牆上,及等待買主的紙箱中。

有了飛機,接下來如何將手擲機換成旅費,這才是真正考驗的時刻。剛開始,爸爸幫忙將飛機賣給同事還有客戶,而買飛機的人多半是聽了爸爸轉述兩個孩子的夢想,以行動給孩子們最為實際的鼓勵。但是,光靠爸爸是不夠的,兩個孩子決定親上戰場。

賺錢沒有想像中的輕鬆

2007年2月13日星期二。第一天賣飛機,地點在羅東運動公園。當時,正好小堂弟來訪,於是三人一夥叫賣,不無壯膽之威。

時值冬季,可當時氣溫高達30度上,三人頂著正午的陽光揮汗如雨,還得忍饑耐渴的等待買主的光臨。而一向都是掏錢出去買東西,這會兒卻是叫賣自己的DIY,總是第一次嘛,臉皮薄得連聲音都不好意思發出。又不懂得推銷,雖將飛機悉數陳列在路邊的草坪上,等了近兩個小時,仍乏人問津。

好奇的人有之,擔心買了不會飛的人有之,有人則說等一下再來買,也有人以沒帶錢拒絕被推銷,還有看都沒看就連連揮手如驅蚊蠅者有之。「開始」成了一件難事,賺錢並沒有想像中的輕鬆。哥哥碩大的身軀和熱情在汗流浹背中先打了退堂鼓:「還不如去洗盤子喔!」又說:「還是請爸爸全部帶到辦公室去賣好了。」眼看情況冷清,堂弟說:「我回台北時,只要帶一架就好了。」他原自告奮勇要幫忙賣五十架的唷。弟弟沉著篤定,也只有他說,再試試的好。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觀察,孩子們發現,他們到園的時間不對,正逢午飯和午休時間,其實沒有多少人會在這個時間到公園來。因此孩子們決定先填飽肚子,再回來試手氣。

下午3點35分的希望

午后,三點鐘,再度回到羅東運公園。日頭不再火烈,園子裡人多了,午休的孩子醒了需要跑跑,老人家需要出來透透氣。要緊的是,有了先前的經驗,當孩子們再回到公園裡,便不再為「兜售」這個動作感到難為情。

三點三十五分,終於,賣出他們第一架飛機,給他們帶來希望也給買飛機的一家帶來歡笑。兩小立刻打電話跟爸爸報捷。

第一位買飛機的,是一對帶著幼兒在草坪上嬉戲的夫妻。那位爸爸聽了孩子之所以在公園裡兜售自己親手打造的手擲機,是為籌措環島旅費時,立刻以行動給兩個孩子最實質的鼓勵。

萬事起了頭,難度就降低了。直到四點三十分止,他們一共賣出六架飛機。孩子們的臉上堆滿笑意,夢想的距離不再遙遠。4點49分,當我們準備離開公園之際,孩子賣出第七架飛機,是公園停車場管理員為自己孩子買的。

行動是實踐夢想的唯一道路

初生之犢突發奇想,去跟經營風箏、玩具攤的老闆談寄賣的可行性(沒談成),想不到還因此賣了一架給挑選玩具的路人。買飛機的這位母親當時正為孩子挑選玩具,只因她聽到兄弟倆賣的是自己設計製作的手擲機,而且是為了籌措旅費環島,張大了充滿驚奇的眼睛和嗓門:「可以跟你們合照?」接著說:「等你們上新聞喔!加油。」是啊,有先見之明的母親,您是否在新聞和報紙上看到了呢?

飛機,是許多男性成人幼時的夢想。這或許是買飛機的人,總是男性又以父親居多的主要原因吧。

有一位父親,一口氣給兩個孩子一人買一架飛機,並對兄弟倆說:「加油。」也是一位爸爸聽了兄弟倆的夢想很爽快的跟他們說:「150,不用找了。」孩子的態度很清楚,仍然將該找還的30元找給這位支持的父親並謝謝他。

有位父親為大約兩歲大的孩子買飛機,小小孩拿起飛機試著要它飛起來的模樣實在逗人,讓父親忍不住持錄影機錄下孩子的可愛身影。當三年級的小男孩和父親一起擲飛機時,他三歲的弟弟則賣力的追飛機。……。不可思議!一架小小的手擲機,為一家人帶來歡笑,為兩兄弟拉近夢想的距離。

成就,來自堅持!

2007年大年初三的下午,當兄弟倆在羅東運動公園中賣飛機時,有位騎著腳踏車的父親咻的煞車在弟弟面前,說:「啊,你們從台中跑到這裡來賣飛機啊?」弟弟笑著回應:「我們住在這裡啊。」那位爸爸更驚訝:「那,你們從這裡老遠跑到台中去賣飛機呀!」

是啊,為了賣飛機,除了宜蘭羅東運動公園,還去過陽明山擎天崗,台中科學博物館,頭城的人文小學(老師們很幫忙)…等等,也曾經被警察驅趕過。隨著經驗的累積,售出心得,也獲得迴響。像過年期間,大家對於紅、金兩色的要求特別高;其他時間裡,天空的藍色銷路最好。而綠色影展的那個週末,飛機賣到缺貨…。

截至四月底止已累積了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終於,在六月底一圓自助環島旅行夢。旅途中,兄弟倆刻意安排了一段飛行之旅,從小港機場到松山機場,為旅程增加不少氣派。機型也是特別挑的,MD-90,俗稱「超級臘腸狗」。因為它的外型特別細長,腳又很短(機腹離地很近)。據說,曾經有乘客坐在MD-90的最後一排椅子,飛行時遇亂流,目睹了細長機身扭曲的現象。

兩兄弟用超過六個月的時間,一共賣出近200架手擲機。在賣飛機的過程裡,孩子們遇到溫暖熱情也嘗到冷漠,體驗到行動的力量,同時,蓄積他們生命的能量。在這個過程中摸索與發現,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以及買賣之間的互動其實耐人尋味。有趣的是,他們以現況、買者的反應、建議與自己的經驗對比,進行分析,從中獲得結論並將之實踐在買賣中。如此生動的經歷,遠勝於課堂上聽他10個小時的理論吧!

爸媽的話

在整個過程裡,孩子們憑藉的是自己的力量,就連他們設計生產飛機的成本也是靠自己的力氣掙得的。父母親總共只支付了500元的保險費。除了銷售飛機,他們還教買飛機的顧客們如何拋擲飛機,製作、修理手擲機。其實,大家願意幫助他們的原因,還在於其誠懇的態度和實踐夢想的勇氣。Ω Mimi 2008 整 理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什麼樣的分數才不讓人太驚訝


冗長的畢業典禮正進行著,台上校長口沫橫飛,並肩而坐的甲乙兩生也聊得起勁。

甲:你基測考幾分?
乙:滿分啊。
甲:滿分…*öŠ#*£¿?
乙:嗯。
甲:滿分?滿分是幾分?
乙:100啊。(神色自在,一點不為分數給絆住)

100,盡管這個分數遭到輕視、遭人側目。沒人會多看你一眼,因為,你無法用分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潛在和存在的價值,自然在這個蠻橫封閉的體制內,得不到生而為人該有的尊重。

孩子決定考基測時,校長叫住他,說:『你不要對自己考出來的分數太驚訝。』是啊,在家教育一直不被認同且得不到尊重,多數教育工作者亦對此教育方式持高度質疑,而那不信任點點滴滴,皆寫在言語肢體間。

分數,是判定一個人有無價值的唯一指標

豈止基測,且聽聽在期末專題報告上,教務主任跟孩子間的對話:

教務主任一看到兩個男孩,扯開了嗓門說:「你們的分數(成績)要打八折。」
男孩:「為什麼我們的分數要打八折?」
教務主任:「因為你們在家教育沒那麼優秀。」
男孩:「憑什麼說我們在家教育就不能優秀?」

數字如果是萬靈丹,那麼不論是學校的分數,還是基測成績,怎麼都比不上,人生道路上,經千錘百鍊得到的獎賞來得更具價值。我們的社會需要真正能夠貢獻的人材,絕非考試菁英,更不是訓練有素的,機器。 Ω Mimi 20070614 畢業典禮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每個孩子都用奇特的方式長大

每個人都有一段獨特的童年/人生經歷,是他人欣羨的幸福,或不為人知的辛酸悲悽,都直接地影響其一生,乃至下一代的未來。每個孩子都用奇特的方式長大!

父母疼愛的孩子會長大,命運坎坷孤苦伶仃的孩子也會長大;幸福的孩子會長大,被詛咒厭棄的孩子一樣會長大;健康的孩子會長大,貧病交迫的孩子還是會長大;優秀的孩子擁天據地,而平凡的孩子也有其熱鬧人生。然而,有些外表無異看似幸福的孩子,其實和遭逢痛苦啃蝕身心的孩子際遇不遠,都背負著我們無法確切得知的真相及包袱,像:幼失怙恃、父母離翼、重男輕女、性侵害…等等。孩子的自信自尊,也隨著一滴滴沒有淌出的淚水浮流般潛入地底。

現實生活中,不計其數在缺乏關愛下長大的孩子,同時也被不當的方式―家庭、學校―教養著,長期下來導致的身心不平衡及言行思維上的扭曲偏差,其影響之深遠。而且,在許多案例中尤以家庭不睦,成人的理直氣壯是同理不到孩子的需要和愁惱的。像有些家庭為了孩子,雖仍維持其表面的和諧,可是父母的無心與態度歧異,無辜的孩子要非左右逢源便左右為難,自然而然,孩子也學會兩邊都不得罪的心態以自處。

上述的家庭也總有些相似且耳熟能詳的句子代代流傳著,像:「我沒有能力」、「孩子跟著我學不到東西」、「我實在沒興趣帶小孩」、「教不來」、「忙,這一切為的還不都是小孩」及「我也是這樣長大的,他/她為什麼就不行!」。事實上,這些話一經出口便巧妙的迴避無心父母的責任義務,迴避和孩子相處的機會,也逃避自己。殊不知,孩子也在此種模式中默寫他/她個人的童年/人生經歷,同時決定了未來他/她面對人生和子女的態度。除非,未來的成人,有能力看到/面對自己問題的癥結,否則改變是不會發生的。

盡管每個孩子都用奇特的方式長大,但是我們可以讓過去的經驗/經歷止於個人,讓那無止境的輪迴就此結束在這個當下。而我們也要有信心,一定有能力為孩子創造/營造一個,不同於個人過去的成長環境和默寫空間。想像一下,當這個過程轉變為一段奇妙的旅程,途中我們得以重新面對/認識自己,與我們心手相連的孩子也將獲得一個全然不同的人生。 Ω Mimi 2006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以身作則

與其嘮叨孩子奮發向上努力勤學,不如父母親以身作則並持之以恆。下面兩個例子。提供參考。

「曾不知幾回,這位朋友總在朋友間談論自己對學習電腦這件事興趣缺缺,不忘調侃自己是電腦白痴,頗以此自豪。當她講這些話時,她的女兒就在一側。幾年過去,孩子大了―過暑假升高二,大到有自己的想法見解,大到開始檢視父母的言行。這位朋友在電腦方面仍然維持其一貫的空白。一日,她,一本往常的督促孩子功課考試…。女兒當著我們面前毫不客氣的頂她:『媽,你煩不煩哪,你允許自己做個白痴,為什麼我就不能對功課沒興趣?』」

「另一位朋友是她家裡的指揮官。有一天,她說要成就孩子,要讓孩子學好英文,於是,完全不顧丈夫的反對,便帶著孩子到國外住了兩年。兩年後,帶著孩子回台。一日,到家裡來玩。我問她:『你在國外住了兩年,英文應該很棒了吧!』他兒子很不削的搶著說:『那有,她根本都不會。』我朋友很不高興的說:『誰說的,我會好不好。』她兒子又說:『你會什麼,每次還不都是叫我們去說。』那位朋友的臉青一陣白一陣,又不方便在我們面前辯下去...。」

兩個例子接下來發生的事...,不難想像吧!

隨著孩子成長,父母也要有不斷進步的決心和實踐的毅力。給孩子一個親眼目睹身為父母的我們,如何為超越現況所做的努力的機會。明天會真的,更好。 Ω Mimi 2006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分離焦慮經驗談

在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時,我們一定要先撇除學者專家等的論述,僅僅以孩子的需要為依歸,才能帶孩子過關。而非一味的以「理論」來處理孩子的狀況,那可是會衍生出許多難以收拾的問題。提供幾個由不同原因所造成的分離焦慮的例子,您參考。

例一,人為因素導致分離焦慮

萬分期待進入小一的弟弟,在開學的前一天,慎重其事的跟哥哥說:「明天學校要開學,那是第一天上課,你不能讓我遲到喔。」

一年愛班,郭老師,年方29,剛退役的熱血青年。在班親會上,侃侃談及其教育理想,充滿了熱情和衝勁,家長們的眼睛則為之發亮。

暑假前,這孩子在大班讀了一年,情況良好,一點不讓人操心。而今卻在入小學兩個月後一反常態,天天都處在緊張恐懼之中,甚至發出不要去學校的聲音。

由於他的個性比較緊又不善表達,很難問出所以然。我們雖也約定好時間,可是只要看到我轉身離開,他的心就揪在一起。接著,開始腹瀉,一次、兩次,原以為是著涼而起。漸漸的,雖然一年級只有半天的課程,可是書包裡的三件內褲經常不敷所用。此後看遍台中台北的小兒科,藥不知吃進多少,仍然止不了腹瀉。疑惑的是,當我們請假的時候,他的腸子就正常了。其間也曾經和孩子的家庭醫生討論到,是否問題是出在教室或老師的方式?

直到,經由其他家長介紹,到學校附近一位家長開的診所就診,我們才找出真正原因。那位醫生一看到我們就問:「你們是哪一班,愛班嗎?」接著霹靂啪啦說了一堆(他的孩子在仁班),邊說邊搖頭:「你們那個老師很喜歡吹哨子,吹得嗶嗶價響,上課下課都用哨子管秩序,實施軍事化管理,你們愛班連吃飯都安靜的不得了,」稍停頓,看著滿臉疑惑的我,不可置信的:「你都不知道嗎?你的小孩不是第一個了…。我先不開藥,你給他―小孩―請兩天假試試看。」

一年級,每星期有一天全天班。一年級的孩子,那一個不是嘰嘰喳喳動個不停的,吃飯時間更是笑鬧有加。不過,一年愛班的孩子幾乎是沒有聲音的―乖!一個星期二,我給兄弟倆送便當之後,便坐在弟弟教室門口等他。突然間,吸引我注意的是他班教室裡不斷傳出餐具杯盤的鏘鐺聲,小孩的喧鬧聲,還有些孩子在教室和操場間追逐,而我身後的教室裡一點聲音都沒有。當我轉頭,卻被眼前景象給懾住了。不可思議!全班32名孩子,全數埋頭苦幹,沒有說話、沒有咀嚼的聲音,連一點湯匙和餐具的碰撞聲也沒有!證實了那位醫生說的。

之後,有位班上的家長聊天聊到:「你不知道嗎,遲到,老師的態度很可怕耶,每天都很緊張,我們家現在早上都要用三個鬧鐘才夠。一個叫小孩,一個叫我,還有一個確保萬無一失!」另一位家長:「還有,小孩進教室前一定要提醒他記得說『老師早』,不然會被罰站在門口,像錄音機一樣一直說『老師早、老師早、老師早』直到學生記住為止,老師才讓你進教室坐下…。」的確,此後不久,我也聽到老師親口證實了這件事。難以置信,難以置信!

太不可思議了!這便是咱家弟弟萬分期待的小學生涯的開始,也是腹瀉不止的真相。最後,止瀉的處方是,轉學。幸運的是,弟弟在新學校裡遇到一位溫暖慈愛的洪老師,不僅止住腹瀉,還化解他對學校的緊張焦慮。

例二,90天的耐心與等待

究竟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緩解或改善孩子的分離焦慮?沒有答案。聊聊我們家哥哥的例子。

由於幼稚園的惡劣經驗,雖然才兩個月已經讓他對學校深懷恐懼,導致孩子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對學校生活是既嚮往又怕受傷害。小學入學以來,即便我們准時到校,進教室的時間還是延遲許多。經與老師溝通之後,老師願意以孩子的身心狀況考量且允許我們遲到。

有過這個經驗的母親都很清楚,每天早上都是一場拉力賽,時間在孩子的哭、鬧、不安中過去,從只有孩子的焦慮到,母親也很焦慮。孩子的焦慮不安,從步出家門到進入校門前漸次增強,進入校門到教室這段距離則顯得格外漫長辛苦。孩子的眼睛看著教室,耳朵聽著教室,小手緊緊抓住的是媽媽的手。當一步步向教室挪動,焦慮也在升高。終於,止不住的淚水湧出。日復一日。隨著對環境日漸熟悉,對老師和同學的認識越多,不安的心稍可鬆弛。

進入教室,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眼睛還盯在媽媽身上,深怕一個不留神,媽媽不見了。起初幾日,我陪著孩子待到中午下課。然後,縮短成兩個小時,一個小時;最後,在他進教室坐定,五分鐘後也就是長針指在1的地方,我會離開 ( 教室裡的牆上有面鐘 );當時針跟分針在12重疊時,媽媽會在教室的窗邊出現―這是我跟孩子的約定。當然你的離開,他免不了又是一頓眼淚鼻涕的。漸漸的,孩子已經適應了,但他仍然不安,他需要你的注意、安慰和鼓勵,需要你篤定的態度,更需要你的準時―準時對幼小的孩子而言格外要緊,那是幫助他/她安定與過關的力量。

第90天,終於發生了。當我們來到校門口,正準備往教室前進時,孩子拉住我,我蹲下,他說:「媽媽,你不要跟我進去了,今天我要自己走進去。」
真的嗎?我愣住了。
「真的,我今天要自己走進教室。」孩子說。
你確定你可以?我問。
「我可以。」孩子很篤定的說,眼睛紅了。
我摟著他:好,今天你自己走進教室,我就在這裡―約50公尺―看著你進教室。
「好。媽媽,可是你還是要在12點的時候來接我喔。」孩子交待。
當然囉。當下用力的摟了他一把。

當鐘聲響起,勇敢的孩子,挺直了背脊向前走,眼裡噙著淚,一步一揮手,直到進入教室。孩子的背影愈小,我的眼淚愈長。唯有過了分離焦慮這一關,孩子的世界才真正的敞了起來。同時,也感謝那位願意體貼孩子的老師。

例三,以社會制裁的手段孤立孩童

孩子不能適應學校/新環境的原因有許多,可能剛剛換環境,可能先前的就學經驗不理想,可能曾經有被遺棄的經驗,可能與母親的關係良好…等等。

孩子的狀況也天天不同,越是年紀小的孩子對母親的需要越是強烈,從不安到適應的緩衝期也越長,學校就不能以強硬的姿態拒絕母親暫時的陪伴。若校方堅拒母親的陪伴,就該有一個妥善的照顧與安撫,而不是任由孩子哭個不停,或將之孤立起來以警惕其他的孩子,結果卻導致孩子身心巨創。

一個活潑的小男孩,進入幼稚園小班就學,由於愛發問,惹得老師受不了。於是,老師對一個四歲男孩祭出社會制裁的手段來教訓他。老師要班上的孩子都不能跟他玩、不能跟他講話,做不到的人要扣星星還要接受處罰。孩子是敏銳的。老師不理他,小同學也沒人理他,甚至愛打報告的孩子還會特別去告狀,說某人去跟小男孩玩。小男孩受罰,跟小男孩玩的孩子也受罰;受到處罰的孩子,之後自然是保持距離。被孤立起來的孩子開始哭泣,幼稚園生涯就在成人粗暴愚蠢的態度中結束。

另一個例子,大約是剛換了新環境,新家,新學校,所面對的人事景物皆煥然一新。初入學的孩子需要母親的陪伴。學校不准,而且是以強硬的姿態拒絕母親的陪伴。久而久之,孩子不說話了,不再說話了―才半年的時間。後來,母親得知,老師將孩子列為觀察員的角色。也就是,不論班上有什麼活動,這孩子就只是觀察者而非參與者。其後轉學至他校,離開高壓的教育環境後,雖稍有起色,孩子還是不說話。除非,對方能令其感受到十足的信任與安全感,孩子才會在對方耳邊開口。孩子和母親,接下來要面對的是遙遠漫長的修復之路。這個例子,我想問的是,孩子哭泣了多久?學校為什麼要拒絕家長的陪伴,既然拒絕家長的陪伴,教師的態度及如何處理哭泣的孩子?以觀察員的名義讓孩子待在一旁而非參與的話,是否意謂著教師以不當的方式來處罰並孤立哭泣的孩子?最後,當「理論」高於實際需要時,「人」在哪裡?

的確,許多孩子有分離焦慮的傾向,有分離焦慮絕非孩子的錯,只是他/她需要可能比別的孩子多一些安心安全與篤定的感覺。上述情形,內在―孩子擁有足夠的關心和支持,外在環境―提供足夠的信任與安全感,分離焦慮都會在短時間內―大約二至三個月間―克服和改善。這些都是學校老師應該要知道,也必需接受的事實。

無論如何,都不能因為孩子有分離焦慮,就用各種名目將他/她孤立起來,或任其哭到下課;不能利用社會制裁的方式處罰學生;更不能以「觀察者」為由,孤立或拒絕孩子進入團體活動。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在學習,母親何嘗不是在學習。班上來了一個有分離焦慮的孩子,不也是上天賜給教師學習的良機!

想想吧,長大、獨立是要付出代價的,但這個代價要怎麼付? Ω Mimi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焦慮,強勢,霸道的母親…

「焦慮的母親,強勢的母親,霸道的母親…,…。」沒有錯也沒有罪,只不過是與之意見相左之人給你的標籤。經驗得之,當你離開該地之後,他們所給的批評毀謗恐怕是還要多還要糟,傳播的範圍與距離亦比你想像中的要更加遙闊。

母親的焦慮不是沒來由的,母親的強勢絕非無中生有,母親的霸道亦非僅為保護孩子在學習道途上免於受到悖逆常理的儀式規範和思想的禁錮,還為生而為人我們有學習與探求真理的自由,並終其一生以真誠的態度面對生命與一切挑戰。母親有母親的直覺,只有母親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母親知道何時才是放手的最佳時機。母親之所以焦慮,一定是她感受到孩子的不安;母親之所以焦慮,一定是她遇到無法正常處理的狀況干擾著。而隱藏在焦慮之中的訊息,正提供我們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向與處理方式。

面對標籤文化,我想說的是,不必在意他人蓄意的非難和批評,不必在意他人用以毀謗你的語彙多麼粗糙暴力,至於,陌生人因道聽塗說而來的對你的誤解是來自於毀謗你的人那就更不必擱置心頭。想想,若攻擊你的人不焦慮、不強勢、不霸道,那他們何需如此旗鼓大張?

我相信人有辨別善惡是非的能力,而毀謗你的人正為捍衛其欲望經歷衝突與糾葛的折磨。我也相信「事實的力量最大!」被蓄意訛傳的謠言必止於智者。同時,不忘感謝對方的鍛鍊,使得你因此更堅強無懼;感謝對方的磨練,使得你清楚的看到對方也有被包容與寬恕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在學習,放下。

一朝為人母,老天同時給了你我成為母親的潛能與衛護孩子的膽量。如何發掘母親的潛能展現智慧,端賴母親的用心和敏銳。勇敢的母親們,帶著孩子騎上迎面衝擊而來的浪頭,勇往直前。

近來,接二連三地聽到幾位母親描述自己被學校貼上「焦慮的母親,強勢的母親,霸道的母親…」等標籤,感到不是滋味,因而極力為自己辯駁。對於這類的事,我相信只要人類存在的一天便沒有結束的可能,而且我們也不必因為他人逞口舌,自動地再給自己的肩頭增斤添兩。因此為文與在新舊體制下受傷的孩子的母親們,共勉!Ω Mimi 2008

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小孩的熱情與耐心

孩子比誰都適合當老師,他們的心量比誰都來得寬闊和柔軟。當你錯了或抓不到要領,他們從不嚴詞厲色的糾正你,他們隨時給你鼓勵,給你的讚美也從不吝嗇。

記得教我搖呼拉圈的兩位小老師,都是大班的孩子。兩個小小女娃,個子嬌美如蔥,搖起呼拉圈真是出神入化。一次三個大大的呼拉圈齊掛腰上,連小屁屁都給遮住了。儘管如此,小女生搖起呼拉圈真是瘋啊!連跑帶跳、左旋右轉,她們對韻律和節奏的掌握好極了。我心癢呵。

女娃娃看出我的羨慕,上前來問我:你要不要跟我們一起玩?嗯,想耶,可是我不會。沒關係,我們可以教你。另一名小女孩已順手將呼拉圈遞到我手中,就這麼跟著孩子們玩將起來。

從一個呼拉圈到兩個呼拉圈,我已滿身汗。可她們堅持我也要像她們一樣,一次搖三個呼拉圈才讓我下課。我很邁力的扭著腰臀,直到孩子喊:「卡」。然後,我恭恭敬敬的跟孩子們說:謝謝老師。兩女娃娃居然臉紅著跟我說:「我們才不是老師呢。你下次還要不要再來跟我們玩啊?」當然囉。

孩子們是真正有擁有耐心和學習熱情的人,從不厭倦一次次重複著同一個「無聊」的動作,直到熟練方休。我們呢? Ω Mimi 2005

我能說什麼呢

最近上了一堂關於兒童藝術教育的課,與課者有學校的美勞教師、安親班的才藝老師、想轉業或待業中的人,還有家庭主婦。

在課後的討論中,有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發現,不少教師在面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時所衍生出的判斷,可以不究其遠因近果,一口咬定孩子的言行係出自「與生俱來的劣根性」在作祟 ( 執教者多為單身未婚的年輕女性 );對家長提出嚴肅批評與質疑的也非少數。

教師們強勢的態度與武斷的言詞不免令人驚心與疑惑:我們的美育教育是不是也出了問題。另一方面,卻又不得不為必須待在持此態度的老師的教室裡上課的孩子們憂心,學習還有未來?

曾幾何時,親師之間的戰火從體制延燒至安親班、才藝班!不知道欸,真的不曉得,要用什麼樣的心情和字眼來描述當我親耳聽聞時的震驚。Ω Mimi 2007 春

大智若愚

S媽,善良敦厚,是她給人的印象。是咱家哥哥的同學,S的媽媽。

S自小就顯現其在音樂方面的天份和聰明的資質,目前就讀於音樂班,高二。調皮的他,時不時就給父母出些令其焦頭爛額的挑戰。

一天,S放學回家跟媽媽說,我想抽煙。
S媽,…哦!…抽煙?…真的嗎?
S的回答,斬釘截鐵。

S媽:「那,我們就去找煙來抽啊。」帶著S到雜貨舖買煙。
可是,一包煙那麼多根,萬一抽不完不是太浪費了。
於是,雜貨舖的老闆爽快的送了兩根煙給S母子。

回家後,母子倆在廚房裡用瓦斯爐點煙,對抽。
親子共同體驗,吞雲吐霧的「神氣」與「酷勁」。

咳,咳,咳,哇喔,好臭啊!

知子莫若母。S的詭計無施,耍酷的欲望也在煙霧繚繞的惡臭中告終。

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是挑戰權威,給父母出的「考題」無奇不有,考驗父母的機智與能耐。父母若能處變不驚、出奇不意,輕易過關還賺得「良好的親子關係」。S媽,屌喔! Ω Mimi 2007

和青春期孩子玩笑的尺度

親師在對青春期的孩子說話時,若能多體諒孩子的身心在這段時間,正處於或狂暴或煎熬之中,那麼許多不必要的問題將會消弭於無形。反之,可能因一時的不察而刺傷了孩子的自尊,或讓他在同儕之前顏面盡失。此後,你可能就是他心中的拒絕往來戶。

下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發生在閱讀課上。當時,老師帶一群國一的孩子們讀 < 三國演義 >。

在那群孩子中,K的年紀最小臉皮最薄,模樣看上去還像個小五六生,各方面的能力似乎也不如高他半個頭的同學們出色,答問之間經常是模稜兩可。因此,少數幾名同學多愛嬉弄他。

閱讀課的B老師,雖擁有十多年教學經驗,可是對於孩子的心理狀態未能指掌。她始終未能察覺,無意間對K的戲稱-小朋友-造成這孩子莫大的焦慮。旁的學生也依樣畫葫蘆,用老師的字眼和語氣消遣K,無形中更添K的不舒服。

就在今天,課堂進行到最後,B老師問孩子們一個關於英雄的問題:「在你們這群人當中,有誰會是以後的英雄?會是什麼行業中的英雄?」

V生直指Andy,說他會是「食品業的英雄」,要做食品改良―Andy是大胃王,一個晚餐吃進大pizza12片(一又二分之一盒吧)。接著,他們一致公推J會是奸雄,可卻說不出理由。繼續,說L兄弟會是未來航空業的萊特兄弟,他們會發明並改良新的飛機…。

接著,B老師問:那誰會是狗熊?

可想而知,大部份的孩子(除L兄弟,KL兄弟平常就很要好)指向K,連帶開他「小朋友」的玩笑,令K窘得連頭都縮到桌面下去了。

既然教師自己都笑得很開心,怎能留心到K的尷尬和不舒服,自無法理解其無心之過造成K的窘況;也未能讓開玩笑的孩子即時學習到玩笑的限度、人我之間的界線,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感受。

自此之後,< 三國演義 >之於K是一場惡夢,B師則是「拒絕往來戶」。 Ω Mimi 950114

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半大不小,可是,他們的心事,比起這「小」字不知要大上幾號。他們,只是身長不及成人,心裡盤算的事,卻早已突破了成人所能應允承受的界限。他們,不準備與任何成人分享心事,即便是喜、怒、哀、樂,委屈、挫折或憂傷就更不用說。因為,成人,你不懂。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烈且敏感脆弱,尤其在意面子。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叛逆,不過是為了展現自己已經長大及讓自己免於受傷害。他們急需父母、師長的肯定,同儕的認同。可是,成人不察,主觀的以為他們的行為是為反對父母師長而來。唉!成人忘了,曾經,自己也是,大人不了解的小孩。 Ω Mimi 2006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蒼鷺

人類搏命的本事,尚不及一隻小小的候鳥!

候鳥越冬南遷,動輒千萬里,以求生命的延續。而那巴掌大或尺來長的身軀,禁得起如此嚴酷的考驗!

即使,那落腳之域的一整個冬季,也是透骨濕寒。比起北方,客居地的濕冷,不過是家鄉夏天裡的一場風雨。

春暖花開,候鳥北飛,是牠們生命基因裡,無數個世代以來,早譜好的樂章-歸鄉。 Ω Mimi 2008 春

※蒼鷺,今年來的少也來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