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路的盡頭


有人說,咱是路痴。不盡然,全不是那麼回事。跟著感覺走並不構成路痴的條件。就好像有人出門前一定要搞清楚方向,有人一定要帶地圖,有人則是沒有目的不出門。而我,只是沒在看路而已。總之,總是能找到回家的路,那麼有沒有方向感,帶不帶地圖,已經不重要了。

本世紀初,就在個人剛取得駕照的第一週,咱們家戶長正準備長征,公務出差的前一刻鐘,「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可以開車帶孩子出門去練車嗎?」新手問。突一句風似地灌進耳裡,不為難腎上腺,才怪。瞧!戶長沉默,尊口不啟,一臉左右為難…。「算了吧,如果我要這麼做還是不要讓你知道的好。」新手自語。

隔天,早餐後,「有誰要跟我出去練車的?」媽媽問。兩個孩子立即投了同意票。
「可是,ㄇㄚˇㄇㄚˊ,你知道路嗎?」孩子們就定位時問。
「路?還不簡單,往前開就對了啦。」
「出發囉!」四個輪子威風多了。
「媽媽,那我們要去哪裡?」孩子關切。
「嗯,讓我想想,這樣好了,每條路我們都開到盡頭再決定。」
孩子們的眼睛瞪得老大,還在揣摩媽媽的意思。
很快地,第一條路的盡頭等在前面。
「媽媽,我們現在要怎麼辦?」
「跟著感覺走啊!」有時是媽媽反問孩子:「你們感覺那邊比較有趣?」

不論什麼事有趣就有吸引力,當遊戲的成份高了,熱情之火自然就旺了起來,還多了幾分期待。

每條路都開到盡頭,再從盡頭處獲得柳暗花明的驚喜,我們就在連連驚喜中度過愉快的一天又一天。Ω M 2012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復仇從來沒有贏家


「復仇從來沒有贏家。」──Star Trek。

什麼是正義?
什麼是公理?
當公理正義靠邊站時,
這個社會任誰擺佈?
聽誰講話?
又信任誰講的話?

時不時就會聽到又有孩子在教育場所受傷,該情形何止發生於體制內,理念學校的例子又何嘗少過。當孩子在教育場所受到傷害,雙親若不能為此設下「停損點」,傷害將無限延伸,結果導致全家陷落。在教育現場這樣負面的案例不是沒有。

權利,如蜜汁,過度飲用有礙身心。缺乏自省能力之無論團體、醫療院所乃至學校,薄情寡義是常態,但隨著權利越大面目越可憎。事實上,處於權利位階不對等的雙方,如學校與家長難有交集,因而當傷害事件的發展造成某方無法承受,通常是後者,或預期外的巨大落差時,復仇的誘惑將迫使屈居下風處的一方主動出擊。

訴訟,乃出於萬不得已之下下策,傷害難以估計。當您處於權利底端又手無寸鐵的之際,情勢之風(正義、公理)不一定往你那邊吹。誠如病家爭不過醫院,家長告不贏學校,窮人不敵富人,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小蝦米對大鯨魚。這麼說不是鼓勵您消極以對,而是權衡輕重,究竟是父母的一口氣要緊,還是孩子的人生重要?

「戰略性撤退,一點都不可恥。」──Star Trek

理想教育人人趨之若鶩,若未曾親臨其境,如何描繪出理想境地的真實樣貌;若未曾親自過招,又如何掂量出它給人帶來的啟發影響,或潛藏的殺傷力。

理想,始於一個念頭,它如夢般引誘著你,帶你看到不實的遠景,夢幻的未來。當理想與教育掛上勾,理想立即壯大了起來,立刻有了具體的形貌,名之為理念教育。理念本來就不是可靠的東西,說穿了不過就是個幻影,夢幻泡影。而幻影最怕是破滅。於是,在追求理想幻影之際,同時也要學會為孩子、為自己在「萬一,~不敷期望」時設下「停損點」,畢竟,憧憬一旦毀於現實,如何招架得住?

因而當孩子在教育現場受到傷害時,休管他人懂不懂得您的孩子,身為父母的人卻一定要看懂/聽懂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受到傷害,請立即著手處理,並請考量留在原處的適宜性,若不適,何妨將孩子帶往他處受教以東山再起,或帶回家自行教育。這麼做並無損顏面,況且,療癒越早開始越能減輕傷害的程度,心理尤是;同時也縮短了學習與生活兩方面回到常軌上的時間。可是,如果為爭一時之氣,往往與復原失之交臂,那麼受到二次、三次,乃至更嚴重傷害的仍然是自己。有時候,孬一點不是沒有好處。

如果您是受傷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在幫助孩子復原的同時,請務必照顧好自己,務求身心處於平衡平靜之中,因為,您穩定了,孩子自然也會在穩定中復原與發展;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也要教育好孩子,這才是真正的復原之道。至於,一時處於上風處的人們,他們也要懂得如何關照自己,下坡路不如想像中輕鬆。Ω M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