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水電工的心聲


一覺醒來,屋子裡瀰漫著令人拔足的氣味,而且,地下室的浴室還發出可怕的咕嘟咕嘟的聲音。天哪!馬桶裡有東西噴泉似地一直往上湧出,溢了一地,那污穢可怕的場景,真是嚇人。

電話掛下一小時後,一年青人出現在家門口。他說,我是來幫你的。

二十六歲,外型依然孩子似的水電先生,已經有一個六足歲即將進小學的女兒。做事敏捷,反應迅速的年青人,談起話來條理分明,也談到他心頭的願望:

「我當初為什麼不聽我媽的話堅持要休學,國中還有一年就畢業,可是那時,我認為我可以養活自己,所以,我媽越唸我就越想證明自己可以。

「後來,我媽奈何不了我,也受不了家裡天天跟戰場一樣,她說:『好,如果你堅持要休學,那日後沒有後悔的餘地,意思是,你不要對家裡、對我有怨,有本事有骨氣的話,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選擇自己擔。』

「現在,我一句都不敢怨,因為那個時候,是我堅持要休學,還跟我媽翻臉,怪她不了解我。

「很快的,我有了女兒,現在快七歲了,九月要進小學。好累喔,有了孩子才體會到我父母的心情。現在想來,當時真是不懂事,只覺的我為什要聽大人嘮叨…

「我也後悔,當時如果肯聽我媽的話,不那麼愛玩,將國中唸完,現在人生應該不一樣。前一陣子,去夜校上了兩年課,才拿到國中畢業證書,雖然高興卻很感慨!

「如果有機會,我想去唸高中或是五專,可是有了家庭和小孩,一切似乎都變得遙遠。因為只有國中畢業,生活周遭的朋友也都只有這個程度,我沒有辦法突破這個層次。我想爬的更高,看看不同的風景。」他說。

「你才二十六歲,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啊!跟太太商量、擔待一下,辛苦幾年,到你三十歲的時候,至少也拿到高中或五專文憑了,」老太太說。

「很困難,因為孩子要進小學了,家裡的經濟也要照顧。而且,我們做水電的跑來跑去,工作時間很難固定下來,要說朝九晚五更不可能;夜間部雖然好,可是我只是一個夥計,老闆大概很難同意在需要人手時,我還要請假去上課。再說,我太太也不會答應,因為她要一個人照顧小孩一整天…,」他嘆口氣,搖搖頭。

當他完成工作,清洗、收拾整理工具時,我們聊了起來。他心裡的這番話可能未曾對他人傾吐過,沒想到幫一個老太太修理馬桶,竟然…。

在他離開前,老太太跟他說,當你決定要回學校唸書時,請記得告訴我一聲。為什麼?他先是一愣,然後反問。有人為你加油,路好走也不寂寞啊!他恍然大悟,說了聲,謝謝。發動油門,緩緩離去。Ω Mimi 2008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挑戰,撼動激勵人心!


挑戰,撼動激勵人心!

冒險和挑戰,這兩個詞經常混用,若非細究,不易辨其差異。

個人幾乎不用冒險一詞,畢竟,冒險含有不顧〜的後果,還帶有輕率、投機的意味,其負面意思高於正面意義。冒險比較傾向就已知、已掌握的情況(籌碼)去做個了結,而當手上沒有一定籌碼的時候,人還會去冒險嗎,那時候僅有挺而走險。例:「〜你犯不著冒這個險。」縱然少數情形需冒險犯難的精神,但這個精神仍需根本元素與現實的支持。

挑戰不然。挑戰,決不盲從莽撞,是試煉,是能力與意志的嚴苛考驗,目標為超越現況所做的努力。在心理素質方面,須堅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奮戰精神,嚴肅嚴謹的態度戮力以赴。挑戰者的能力亦決定其挑戰的縱深,和實踐的力度。

想像一下,當我們身歷挑戰之境,如運動員蹲伏身子於鳴槍剎那奮力往前衝向終點的激烈競爭,如藝術家如何在油彩與光影中奮戰不歇,如科學家在實驗與理論間交互驗證辯駁夜以繼日,如探險家探索未知履險如夷的困窘與掙扎。那一刻,全神貫注,其身心與當下情狀融而合一,並承受巨大壓力與煎熬,其過程不盡然歡愉美好,但,痛快!

咸信徒有膽量和氣概尚不足以成就壯志豪情。個人認為,挑戰者在面對嚴酷艱難考驗時所具備之特質,首先,豪放不羈灑脫曠達,是少數人擁有與生俱來的性格與氣質;識淺器小不足以擔大任,因而膽識和氣度顯得格外重要。最後,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態勢,這是一個看得遠看得全面的姿態,亦是它,決定了一個人面對挑戰時的格局與層次。

對孩子而言,挑戰很自然的存在,是生活裡的常態,是成長過程中熟悉的經歷。我們亦從他們身上及其他擁有此一特質的人,在面對挑戰時所展現的大無畏精神中獲得驗證。

鼓勵,支持孩子接受挑戰,鍛鍊能耐,拓展眼界,突破格局限制,那將是他/她一生受用無窮的禮物。Ω Mimi 2009 南十字星空下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五) Star Trek is Real!


脈衝引擎 (五)

十一月中旬

今天,值得記錄的一刻!

孩子心心念念的引擎,終有了具體形狀,從夢裡飛進婆娑世界。

「媽,脈衝引擎,初步測試,成功發動耶!」兩個孩子的興奮,足以燃燒一條街,喜滋滋的搶著跟媽媽分享下午的成果。

「剛開始,現場除了我們,還有 S,T,J 和幾個圍觀的學生。」恆說。

「起先測試時,氣體壓力不夠,只有一兩條電弧;後來,將液態氮儲藏器的蓋子壓緊之後,壓力就增加了;加壓中時,電弧前後跑,」恆說。

「當氣體流量到達臨界點,電弧成幅射狀散開,就看到引擎發動的效果,還有滋滋滋的聲音喔!」澤說。

「引擎發動後,聲音引來 Du、Do、R,他們全都跑來看,又多了幾個圍觀的學生,大家都很興奮,」澤,用衝刺的口氣說,「之前,我跟 S 提出想法時,他聽了我的推斷,也認為我的理論可以成立,還特別去找出相關的理論證明我的推論是可行的。他好高興喔!」

S 行事積極且有效率,他對事物的好奇極易與學生產生共鳴,很有耐心聽學生講話,引導其解決問題,亦勇於給學生機會以嘗試與挑戰的老師。

「實驗之後,Dc 將我的梨丟進液態氮容器裡,很可惜,剩下的液態氮量不夠,沒有將梨凍成石頭;Je 不知道她的花也成了實驗品,被 Dc 放進液態氮的容器裡,拿出來後還被鐵鎚狠敲一番,碎成一地。Dc 敲完 Je 的花拍拍屁股走人,一付好像做了什麼壞事得趕快溜(有圖為證),不曉得,他明天怎麼跟 Je 解釋?」恆一口氣說完,大笑。

隔 天

「昨天,J 本來下午三點就想開溜的,結果,引擎發動吸引他待到最後。他興奮地在記錄上寫下:『Star Trek is real!』」澤說。

「實驗成功的事傳進所有人的耳朵,每個老師都興奮的不得了,校長笑到下巴要掉下來,跟我們說:『你們是我們的天才。』」恆一臉笑意,搶著說。

「下午五點鐘左右,我們離開教室前看到 Du,他跟我們說:『希望在你們離開學校前,能留點東西下來,讓我們永遠記得你們!』」恆說。

「留啦,脈衝引擎就留在學校啦。」澤調皮的回答。

「媽,實驗成功後,跟 J 一起笑我的 L,她的態度轉了 180 度,還跟我說:『以後不管你要做什麼,都不要管別人的冷嘲熱諷,做給他看!』」澤說。

給孩子嘗試與挑戰的機會,發光的程度,特別光輝!Ω Mimi 2009 南十字星空下

※ 液態氮的溫度近零下兩百度,竟連其容器開關部位都會結冰霜,極度危險。一旦接觸到皮膚身體的任一部位,都會造成組織壞死,甚至截肢,慎之!

(四) 電弧,令人愉悅的華爾滋!


脈衝引擎(四)

前 奏

十一月上旬

晚餐時,恆說:「剛才我們跟T在玩高壓電,好玩極了!」

澤:「T 去找 S 拿裝備,可是 S 的電路缺一個零件,T 說:『焊一個導電零件就可以了。』」

媽:「焊什麼呢?」

澤:「錫。T 測試後,錫的確可以。」

澤:「後來,T 要 S 握住整個電路裝置,S 不想,因為很危險。T 只好自己握住裝置。後來 T 說:『我都能感覺到電流在我手上竄!』」

澤:「T 將 S 的電路裝置,裝到一個很大很粗的塑膠管裡,然後啟動;啟動之後,輸出能量的確有變大。」

媽:「引擎啟動了嗎?」

澤:「沒有。今天只是確認電路可以用而已;J 生病請假,所以也沒有裝備。」

澤:「後來,測試時,T 在輸出端接上示波器,測出電路能產生脈衝直流電。我們看到,電弧從兩極中間(電壓/電位差)跑出來,大約有 1.5〜2 公分長。」

媽:「做測試時老師有讓你們自己動手嗎?」

恆:「T 不讓我們碰。而且要我們每個人都站的遠遠的。」

澤:「媽,下午,S 跟我說,不可能用電容陣列,危險性太高又是在學校裡,而且,學校沒辦法供應那麼電容。」

顯然這個告之,為他的期待添上一筆失望的色彩。不過,很快的,電弧,令人愉悅的華爾滋,隨著起動電路裝置後發出的滋滋聲出場,領他從失望的調子中進入舞曲的高潮。Ω Mimi 2009 南十字星空下

(三) 萬馬千軍,難敵堅定意志與決心!


脈衝引擎 (三)

星期四

大清早,孩子們揹著幾公斤重的電腦出門,哥兒倆說:「要讓 S 看看我們的脈衝引擎設計圖,那會讓他更有信心。」

果然,S 看了他們的設計圖如注強心針,他對孩子說:「我會叫 J 動作快一點。」我猜,S 和 T 就為等這兩個學生的到來,瞧,他們多麼契合啊!

下課後,弟弟先到家。

「哥哥離開學校後,先繞到遙控模型店去買銅管,」他說:「 之前買的那個鋼杯比想像中還要堅固,那層鐵皮硬得手上的工具根本鑽不動,換個材料試試看。」

星期五

一早,兩人搭早兩班車到學校,去為脈衝引擎的銅管做加工。

「兩根銅管切好,也加工好了。」澤說。

「壓克力板,很不好鋸。」恆說。

所有的準備工作幾已就緒,他倆決心下星期一就讓引擎發動,讓S他們吃驚。

萬馬千軍也撼動不了堅定的意志與強烈的決心!眼看孩子們,手握好奇心之劍,乘熱情之翼,積極實踐夢想,既欣慰又感慨。

如果有人接手接下來的段落,身為母親的我,終可大大喘口氣,當然,也失落了。Ω Mimi 2009 南十字星空下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二) 共鳴,是旅程的開始!


脈衝引擎(二)

對 話

十月下旬

孩子一進門,興高采烈的說:「媽,又加一個人進來一起做脈衝引擎。」

「同學嗎?」媽媽問。

「不,是 T,他是老師。」澤說。看他興奮的樣子,你知道,他找到知音了。

眼裡有真誠的人,童心未泯。T 不是那種有天生威嚴的人,學生並不怎麼尊敬他;其貌雖不揚,個性害羞又靦腆,可他一肚子的學問,及對事物的好奇與熱情,從他對學生的態度,和實踐力度中表露無遺。

「中午的時候,我就已經跟 S 討論過引擎結構和理論,他只是要確定我的引擎到底要怎麼做,還說,J 已經在準備材料了;」澤,繼續:「後來,我去找 Ja 問數學問題,可是他在忙,他前面已經排了一條人龍在等,我就再回去找 S,剛好 T 也在,就又聊起來了。」

S 看到我來,指著黑板跟我說:「那上面的東西,給你的。」

澤:「什麼東西?」

S:「T 的電路設計圖。」

澤:「S 跟 T 講,我要做脈衝引擎,聊到可以用來變壓的零件,像汽車線圈,他還說:『T 是來幫忙的,負責變壓電路的部份。』S 的意思是,我要做這部份時,T 一定要在場。」

澤:「T 玩變壓器玩到電弧的火花寬度,有五公分哩,他還說:『被電到可不好玩吶,這個電流會把人電死喔!』他講的眉開眼笑,比手畫腳動作好大,之興奮的喲!」

熱情,具絕對渲染的力量,瞧!孩子全身心細胞都上了前線,他的表情、肢體語言比起 T 不遑多讓。

眼光與肚量

後來,老師 D 走過我身邊,問我:「你要做什麼啊?」

「電漿引擎。」澤說。

「哦…喔,你要做電漿引擎?」D 說。

「不信,你可以去問 S。」澤說。

「哦…對,對,你要做電漿引擎,你還要去做時光旅行呢!」D 說。

「J 也覺得 S 和我看太多 Star Trek,他問 S:『你真的要讓他做嗎?你覺得會成功嗎?』」澤說。

「S:『就讓他試試啊!』」澤說。

有火花,就會產生共鳴。共鳴,是旅程的開始!

秀才遇到兵,電漿和豆漿

「磁電漿推進器基本上是由兩個電極所組成的:中心的棒狀陰極以及環繞該極的環狀陽極。就像電弧焊接一樣,高能的電弧出現在兩極之間。」哥哥跟媽媽解釋,脈衝引擎產生推力的過程。

「當該系統運作時,陰極會釋出電子將推進劑電漿化,在此同時流動的電流會產生一個磁場。這個自我產生的磁場會跟穿越電漿的電流產生交互作用,然後產生一個電磁力把電漿化的推進劑強制推出引擎,藉此產生推力。

「如果必要的話,外掛的磁線圈也可以用來產生額外的磁場並且幫助該系統加速以及穩定電漿釋放。

「電漿態是物質的第四態,含有離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澤說。

「聽來很有趣,也很簡單,就這麼簡單嗎?」媽媽問。

「是啊,就這麼簡單啊。」哥哥笑著說。

「嗯,簡單道理,學問大。喔,那豆漿可不可以拿來用呢,都是漿呀?」媽媽開玩笑。

「媽,你別鬧了!」在還沒發現媽媽在跟他開玩笑時,瞪著兩隻嚴肅的眼睛,幾乎脫口而出。遇到媽,孩子只有認輸了。

喔,喔,迷人的玩具!

「S 已經準備好電路,只差汽車線圈,那都是他們的舊玩具。現在,他們在幫我們準備新玩具,」哥哥口沫橫飛,突然話鋒一轉,說:「如果 T 的變壓電路不能發威的話,我們就使出必殺技─電容陣列。」

兩人就著問題吃他們的晚餐,一邊思索盤算著怎麼佈他們的電容陣列圖。

接著,中樂透似地,哥哥說:「那可能要上百個電容!T 還說:『電容爆炸會ㄅㄥˋ一聲,油(多氯聯苯)會噴的到處都是,煙也冒出來…。』他在講這件事時,簡直就是興奮瘋狂。」他跟 T 倆真是絕配。

「孩子,你能看到自己在講這些事時,眼裡的光足以照亮山頭嗎?」媽媽問。他笑。迷人的模樣一如往昔,好奇心比天高,熱情海樣深,一點都沒變。

弟弟含蓄內斂,以至於往往讓人誤認他,太安靜。事實上,講起他想做的事,內心騷動如狂潮,一點都不輸哥哥。

對 話

夜裡,哥哥興奮的給我看他找到的脈衝引擎網頁,說:「媽,你看我找到什麼,有人做了耶,還發動了,他用的就是電容陣列,跟我想的一模一樣,看來要做出來沒問題的。」

「媽,這就是背板的材料。」他指著螢幕上,顯示背板的位置給我看。

「什麼材料?」媽媽問。

「不知道,應該是壓克力。」澤說。

「那有辦法承受高溫嗎?不可能,我知道了,不是壓克力,是玻璃,對,一定是玻璃,」媽媽說。聽我這麼說,孩子倏地將視線從螢幕移到媽媽臉上,愣住了。

「媽,我怎麼沒想到是玻璃?對耶,應該是玻璃!」然後,他問:「那玻璃要怎麼打洞鑽孔?」

「用機器和鑽石鑽頭啊。」媽媽說。靈光如電,猛地從他臉上涮過去。

「想不到還能幫上你的忙,」媽媽說。他開心點頭。

接著,他又讓我看電容的部份。

我們先就電容大小討論和嘗試找出它的尺寸和容量,未果。轉而計算電容的數量。「你看,圖片上的電容數量,比你們需要的還多?」媽媽說。

他看的很仔細,一排是四顆,這樣一層四排有16顆,一共…。

他說:「那好,如果 T 的電路不行,我就跟學校說,給我 130 顆電容,我給你脈衝引擎。」孩子的如意算盤,撥的清響。Ω Mimi 2009 南十字星空下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一) 熱情,是眼裡的光足以照亮山頭!


電脈衝引擎(一)

前 言

脈衝引擎。源自於三年多前,兩兄弟當時正研究衝壓/燃油脈衝引擎(連引擎都設計了),本想將之付諸實現,礙於投入研究的時間不足,以及其他諸多因素未能到位,引擎一事便擱置了。儘管如此,他們對此事的熱度未曾因此或有稍減。

下文,電脈衝引擎實現經過與實驗過程,是經由孩子口述而成。關於電脈衝引擎研究論文,請見:飛行種籽Soaring Eagle部落格。

再燃脈衝引擎(Impulse Drive)之火

「飛行,速度,引擎,推力,脈衝,氣體,電流,物質,焦耳,電擊,增壓,伏特,安培,磁力,散彈,測試,發射…,」無一不是孩子夢裡常客。講到他晝夜思想的問題,全身心連同細胞舞動的程度,一如眼裡的光足以照亮山頭!

十月初,在新學期開學前,孩子興致勃勃的跟媽媽討論做脈衝引擎的可能性,也談到老師S曾跟他們提過想做點什麼,學校會支持之類的話。這可撩起蘊藏於他們心底的那把火。

「哥哥,這樣好了,如果老師那邊可以支持,我們雙管齊下,實現的機率就很高嘍。」媽媽說。

「那我就不要告訴 S,我要用到多大的電壓。」他擔心老師會以危險為由拒絕他。

「喔,不行,這是責任問題,你一定要讓他們瞭解其中的危險性,至於是否願意放給學生一試的機會,由他們自己來評估和決定,對他們來說也是挑戰嘍!」

開學後

哥哥說:「我跟老師J 說,我想做脈衝引擎,J 聽了,爆出笑聲,對L 說:『你聽到沒,他說,他想做脈衝引?』」

「我轉頭跟L 說,L 聽完也是笑個不停。

「後來,我去跟S 說,我想做脈衝引擎,同時將我的想法,做法,還有理論,一併解釋給他聽,S 聽完,說:『好。』

「接著,他問:『你要多少伏特的電壓?』

澤:「嗯…200吧!我其實怕他知道實際的數字,會嚇死他。」(這小子隱藏最要緊的訊息。)

S:「夠嗎?你最好去查清楚。」

澤:「查了之後,我跟S 講,起碼要5000伏特(他還是沒說實話),可是他好像沒感覺耶!他還跟我說,他去買一個玩具套件,光電壓就30000伏特。」為此,哥哥樂在眉梢。

「媽,S 跟我說,他有汽車線圈,就是增壓器,可以將電壓增到30000伏特,」澤口沫橫飛:「我覺得S 不在意電壓的問題耶。」事實上,林澤真正需要的電壓是6 萬-1500 萬伏特。

「喔,對了,媽,S 還要我列一張危險清單。」澤說。

「那是必需的。所以,S 很清楚脈衝引擎那玩意兒的危險性嘛!」媽媽說。孩子點頭,兩人都笑了。

孩子立刻針對脈衝引擎仍有疑問的部份進行瞭解。這件事在他們心裡雖蘊釀達三年之久,實則已進入發酵階段,因而進行起來相當輕鬆愉快。接下來,他倆為電容的事傷腦筋。Ω Mimi 2009 南十字星空下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無 題


山風帶著野花的芬芳,
吹進夢裡,
拂過我的頰,
我的髮…

乘著風,
來到舞姿動人的鐵杉林,
觸摸刻有「冰清如玉,義重如山」的碑石;

順著氣流,
桶後的清新,
與那群飛奔少年仔的笑聲,
和已屆青年的模樣,
躍入眼前;

穿越雨霧,
一腳踩進火炬照耀,
歌聲嘹亮的,
泥濘漆黑的松蘿之夜。

夢裡不知身是客。

身在異鄉,
草木冤親,
皆為思念的對象。

我們所在的城市,
平坦無奇,
偶有起伏連坡都稱不上,
這教人對高山絕壁、深澗、溪谷
無限思念,
嚮往。
Ω Mimi 2009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語言與權杖


當整個社會一窩蜂崇英語輕母語的今天,多少洋人急急於中文學習您知道嗎?以下是我們的經歷,提供您參考。

例一
一日,電車靠站,我急急下車,可是被夾在人體叢林裡寸步難移。只能藉由一句句Excuse me 好獲得往外擠的空隙。突然,在我前面有著淺棕色頭髮的年輕男子停下來,猛地回頭,瞪我。

當時心想,我催人催急了,少不了捱頓罵,I am sorry一句之後,縮著頸子等他發飆。老天,我要下車,你要罵人就爽快點,別瞪著那兩隻怪嚇人的藍眼睛。不料,他老兄竟報以微笑,從嘴裡蹦一句清脆:「沒關係!」講完後,他眨著調皮的眼睛等著我的反應。

我呢,傻眼了。他講中文嗎?發音和語調之清晰不過。好半晌,我才擠出一句Good送給他,然後,匆匆下車。當電車開動,我回頭,那位年輕男士臉上掛著,得意的笑。

例二
從市場回家的電車上,有位先生看見哥哥手上提了兩桶飲料,
問:「你提的那兩桶是不是豆漿?」
T:「是啊。咦,你會講中文!」
G:「嗯,我是學政治的。」
T:「那你知不知道孫中山?」
G:「誰呀?」
T:「Founding father of Republic of China。」
G:「喔,孫文啊,三民主義。」
H:「你的中文怎麼那麼好?」
G:「不能不學呀,不學沒飯吃。」
T:「你中文學多久了?」
G:「我不好意思說。」
H:「你是不是有在講中文的地方住過?」
G:「有,在中國住了三年。」

臨下車前,他遞給孩子一張名片: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文學的教授G先生。華人講英語,沒人會對你多瞟上一眼,可是,當一個白皮膚藍眼睛用流利的中文發音時,全車的焦點都在他身上。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跨越種族國別的橋樑,它反應與傳遞人我的思維和價值觀,亦藉由它,達訊息交流與溝通的目的。外語能力亦是開啟世界,獲得知識的另一扇大門,熟悉它,無形中為自己開闢一條大道。

外語固然重要,也不能因此忽略母語的重要性。輕視自己的語言,形同拋棄手中的權杖!當國際間競相學習中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好好加強自己的母語能力。

下車後,哥哥說:「現在學中文的人那麼多啊?動不動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看來以後在公車上,講話要多注意,而且我們自己的中文也要加油了。」Ω Mimi 2009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擁著熱情向前奔馳


往來機場的旅客,背後總有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是它,促使旅程的開啟。對我們家而言,2008 亦是充滿戲劇性的一年,抉擇、變動、曲折、挫折,在教育方面茫無頭緒,到經歷異鄉的驚慌恐懼,離別的愁悵,和相聚的喜悅,交織出的甜酸苦澀。

人生是一段奇航,旅途中,時而雲淡風清,時而驚濤駭浪。登高山有等高線圖協助我們判別方位,逛城市有街市圖的方向指引。唯人生路上沒有命運地圖,無從按圖索驥。

如今,站在新舊旅程交會的中心,我們清楚地看到,熱情是生命之所以前行的基礎。一次次的困難與挫敗,或將澆熄熱情的星火,但若能看見挫折阻礙預示的,是黎明的前兆,那熱情不會消褪。

對我們而言,成功還很遙遠,但是,我們擁有「過去」做後盾。縱然還有更多更大的挑戰等在前頭,我們業已準備好面對且迎上去。這是我們的路,一條崎嶇波折重重之路,一旦踏上旅程,只有擁著熱情,義無反顧,向前奔馳。Ω Mimi 2008

在家教育與人際關係


如何區分人際關係之好與不好?僅憑一句「單打獨鬥型在家教育的孩子會有人際相處的問題,」顯得既薄弱又籠統,且毫無根據可佐。

依個人粗淺的認知,人際關係分兩種,一是獨處,一是與人相處,不管那一種能力,都將經歷衝突,自省,磨合至少三段過程。說起來,這兩種能力都有其需要克服的難度。

獨處是一種能力,深入內在的,面對自己的能力,亦是穩定個人心性發展與學習的重要能力。在家教育的孩子在這方面有充份的經驗與經歷。

與他人相處含共事,像團隊合作等。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孩子們除與同儕相處,多的是與各個年齡層的人相處與學習的機會。這個意思,是指孩子有更多且更早的機會以經驗與經營各種屬性的人際關係,這不正是我們身處社會中的實況嗎。

事實證明,兩個孩子從在家教育狀態,再度走進校門的常態空間,與同儕相處上不僅沒有困難,團隊合作表現更是得心應手;據個人瞭解,其他在家教育的孩子在團體裡的表現同樣精采。深信,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唯信心得以抵禦不當評論的影響。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國 歌


校外教學,老師帶著國際學生到城市南邊的港口去遠足。

中國來的同學,在車上大唱流行歌曲和他們的國歌。

國歌,可激勵了這對兄弟。哥哥說,好丟臉,連自己國家的國歌都不會唱!兩人約了一起逛網路大街,一路逛進外交部、空軍官校,找到國歌、國旗歌的詞和樂譜,天天跟著網路上下載的版本練唱,並發狠要在語言班結業前,扳回一城。

哥哥還將兩首曲子當成小提琴的練習曲,務必在必要時刻顯身手。為了奏出曲子莊嚴隆重的精神,一反他以往拉慢弓的急躁,全心投入音符、節奏和旋律中,也讓他的慢弓從急進轉而沉穩有力,樂曲詮釋自然且充滿感情。

中華民國國歌莊嚴隆重,於1936年夏季奧運會,獲選為世界上最優美的國歌(見維基百科)。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一枝草一點露

時間,稠若凝脂濃似蜜,驀地緩了下來,得要推推才感覺得到前進的速度。揮別十一月,語言學校的學習將近尾聲,回家的日子不遠了。我們再難耐思鄉之情,小小羊兒要回家。

是打包行囊的時候,然而,回家,還是留下,我們再度陷入長考與抉擇。

回家,勢必面臨先前的困窘:有學校願意「接納」在家教育的孩子嗎?學習與深造不再有刁難和阻礙嗎?

新的難題則是,國外的星星真的比較亮嗎?我們的選擇正確嗎?在無論如何都不能以任何理由犧牲教育品質的前提下,我們的能力經得起考驗嗎?兩者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思考面向全然不同。

兩個孩子在求知與學習上,展現的勁道,執著,毅力,決心,目標清楚。他們體認機遇稍縱即逝,因循苟且徒勞無功,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把握當下。眼見他們付出最高心力為前途衝刺,使得身為父母的我們甘於扛起這個擔子。

世界之門為有心人開啟。我們深信,一枝草一點露,每個孩子都帶來今生的資糧,若父母悉心灌溉,使其接受適性/適合的教育,未來,發揮他們的天賦,開創自己的人生,不是夢。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興趣,是甘於付出熱情而不悔!


我們所參觀的學校,會面的校/副校長,或接待的老師,都會問孩子下列問題,提供您參考:

「你喜歡什麼,平常都做些什麼?」

「你對什麼感興趣,最想學什麼?」

「未來你想從事的行業是什麼?」

這幾個問題,聽來毫無殊勝之處,實則不然。我們從這裡窺見他們對教育的想法。以期真正幫助學生進入學習,唯有掌握學生性向,方能輔以適合的學習與訓練方式。這是施力點的所在。

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獲知,興趣和學習、發展之間密切關聯,猶如鞋子與腳。當孩子對一項事物/課題產生興趣投入熱情時,全然自發地深入毋須督促,往往於鐘鼓齊鳴之前奔赴沙場,鳴金收工之際業已邁向下一回合。興趣,是甘於付出熱情而不悔!

因而,當接待的老師們問起上述問題時,非但與我們的想法契合,也讓我們瞥見一線希望。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被欣賞的感覺真好!


兩個孩子,有人欣賞誇讚他們優秀,也有人認為他們資質普通,教人失望。如此被檢視與判斷,他們感到不是滋味。

究竟我們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孩子?

在我們參觀的學校中,接待我們的不論是校長,還是國際學生部的負責人,普遍喜歡這對兄弟,對他們的經歷與作品尤其驚豔和讚賞。

其中有所學校,國際學生部的老師在與兄弟倆一番問答之後,她跟弟弟說:「你不需要浪費時間去唸十年級,直接進入十一年級課程;」回頭對哥哥說:「好好準備,有些課程直接到大學裡去上;」她甚至對安排與接待我們的人說:「該有的基礎他們都有了,而他們還這麼年輕,多的是時間去探索和學習其他不同領域的學問。」

另兩所學校的積極態度同樣令人難忘,就在我們參觀過該校,前腳剛離開,他們的電話就打到台灣,問我們做決定了沒有。

「為什麼在這裡,別人欣賞,把我們當寶,可是在自己的國家,卻沒人看得起,得到的羞辱比我看的書都多!?」面對此景,哥哥百感交集。真不知該如何縮短這中間的落差,至少要能讓心裡平衡一點吧。

「被欣賞的感覺真好!」異口同聲。這是他倆一致的感受。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逆風起飛


頂著強風上路,就好比背著大背包,弓著身子在矮箭竹叢裡匍匐前進,吃力中掺雜著說不出的艱辛。升學一度是在家教育的瓶頸,使得有志學習有心深造的孩子遭遇不小的挫折。他們雖嚮往再度回到學校受教育,可是,不敵整體環境的現實。

「學校教育存在的價值,乃在提供一個自我探索、共同學習、與引導的空間。」然而,我們都明白,以眼前考試機制掌控全局的教育現象而言,上面那句話充其量只能說,理想。當眼睛只容得下分數帶來的結果,我們看得到天上的燦爛繁星嗎?

面對改變,究竟需要多大的魄力與勇氣?

我們從體制走向理念,繼而選擇在家教育。按照哥哥的說法:「在家教育,是被體制和理念打敗,拖回家修理。」令人困惑,一直以來想給孩子的成長學習空間究竟存在否?

事實證明,一旦偏離社會認可的道路/價值觀時,立刻成了制度公敵,招徠議論與批評。然而,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願意嘗試改變,整體教育環境與現況便有翻盤的機會。問題在,上哪兒去找那願意寬心以待,亦勇於一搏的十分之一呢?

相信,我們的疑惑,徬徨,猶豫,與掙扎,也是許多執行在家教育家庭共有的經歷和體認。

面對我們的抉擇,體貼的朋友給出安慰鼓勵的話語:「要有出路,才有前途。」

是啊,哪怕逆勢當頭的風再猛烈,還是要起飛!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好奇心的強大力量

約莫六、七年前,我們邀朋友連同嚮導一行十人結伴登玉山。

朋友的兩個小男孩是混血兒,當年一個小三一個小一,他們自幼長於國外,父母帶他們來台體驗文化。在他們來之前,曾在馬戲團學校學藝兩年,練就一番體力和矯健身手。尤其是小三男孩,聰明,好奇,野性十足,讓人喜歡。

玉山雲海出了名的美,放眼望去,綿綿白絮,就在腳邊。下山途中,那個自上山即與他父親為速度鬧彆扭之後就一路跟著我的小三男孩,望著雲海無限神往,更好奇,萬一跌落摸不著又厚不見底的雲海之下的山谷裡(至少一千五百公尺),是否就真的回不來了?

走著,走著,那孩子猛不防的推了我一把,幾秒間,我的左腳在一側是望不見底的深谷,一側是平安返家的懸崖邊上左右掙扎著,右腳也不輕鬆。當時,我只有一個意念,不能失足,盡全力不讓失去平衡這件事發生,何況背上還有一個中型背包。一瞬間,倏地一個念頭飛過去,萬一撐不住,那就看準樹的方向,掛在樹梢總比直達車到谷底來得強。

是佩懷,我們的嚮導,她從驚愕中回過神來,從我右後方猛地抓住我的背包,一把將我拖回那道分界線。她嚇得魂飛魄散臉色青白,驚駭地吼叫:「我可以做證,我可以做證,是他推你,是他推你!」那一刻,我們都需要大量的氧氣。

最終,小男孩沒能親眼見識到雲海被撞破一個洞,也沒解開他心中的謎,倒是被嚮導的反應,嚇著了。

驚魂之後,再一次令人驚嘆的是,好奇心雖是我們平日掛在口邊的等閒語彙,但其強大的驅策力量,我們可曾善加開發與引導?

孩童天生擁有探求未知的好奇心特質!

好奇心像探針,為我們開啟未知之門的媒介,它驅策想像力奔騰如浪,翱翔若鷹,此兩者可謂莫逆。呵護它,或許成就下一顆站在巨人肩上的新星,反之人生如同少了鹽調味的食物,平淡無奇。

後 記

佩懷是天使!直覺她是來救我的,這一路上,幸好有她同行,否則將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讓我有機會寫下這段經歷。至於那個小手握在我手裡的男孩,在後面的那段旅程直到山下,一直很沉默,他強烈的好奇心需要更大的包容與引導。Ω Mimi 2008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信心,使人增色三分!


孩子缺乏自信有很多原因,其中一點跟父母有無信心有關。所以,我們要找到原因,才有可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是很重要的開始,在鼓勵中他/她會認識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信心會滋生與扎根。自尊和自卑實為一體兩面,對一個人的影響既深遠又沉重,當然這多半也和自信有關聯。

對許多父母而言,他人對自己孩子讚一句優秀,可能帶給雙親幾許安慰。但,身為父母的人並不會因此感到踏實和滿足。因為,那是看不見的,沒有任何數據字跡以為憑證。然而,要拆卸長年下來被體制制約的那堵高牆何其容易,若非痛下決心,不可能。

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要經過他人的肯定或讚美,方才覺得篤定,那麼,機會永不降臨。光是眼睛看著前方,尚不足以勇往直前。信心,要從一個人的內在生出,那才會是真實有力量得以行遠的基石。

真正的贏家,屬於勇於面對挑戰與抉擇,勇於面對自己的人。一個「勇於…」包括了不足為外人道的信心與決心。而建立信心,從生活中認識自己開始,從建築自我能力開始。當孩子們發現自己所積累的能力愈來愈強壯堅實之際,信心就上來了,新局面指日可待。

瑪莎葛蘭姆,22歲才開始學舞。她心目中想要跟隨學習的老師卻認為,她年紀太大骨頭硬,長的又不美,學舞不會有前途,硬是將她交給旁人來教。後來,瑪莎葛蘭姆開啟現代舞,創造出舞蹈的新風格與視野,成為舉世公認的一代宗師。她當時要是將別人說她不行的話悉數聽進去,那麼,今天開創現代舞新局的人還會是她嗎?

信心是道路,是我們接受挑戰的憑據。唯對此以一信念堅定不移的人,其內在的力量足以獲得世界。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食物與鄉愁


海外學生聚在一起,自然地比較起自己所受到的待遇,如住宿,伙食,寄宿家庭父母的態度等等。以至於,中國同學看到天天帶便當的兩個孩子,就問:「你們的伙食比較好!你媽有沒有來?」不無羨慕之意。

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西方的孩子或許早習慣了以冰冷三明治來充饑,即使在氣溫只有七八度的寒冬。因而,寄宿家庭給孩子準備的中餐,也總是薄薄兩片土司夾一片火腿、生菜,好的呢多加一片起司,要不就一碗杯麵。這對亞洲來的學生,特別是以熱食為主的中國人,不僅無法裹腹,也抵禦不了冬天的寒冷。再說,青春期的孩子胃口都定了型,當最基本的欲望無法滿足時,肚子空空心慌慌,學習中斷也就不足為奇。

曾經,於參觀某中學時,接待的老師不時起身中斷我們之間的談話,一面解釋為什麼她要為學生們熱飯,有空時,也會為孩子們做點菜。切莫小覷為孩子熱飯做菜這不起眼的動作,在學子心中可是一根可倚靠的樑,將從這裡新生力氣,獲得穩定前進的力量。

偶爾,孩子們回家來反應,媽,我們也可以像同學帶麵包或三明治,因為我不太喜歡每個人連德國同學走過去就往我飯盒裡探頭時,我仍鼓勵他們帶便當,且增加的份量可以分給同學,或和同學交換餐點。之後,每天中餐總有一兩個孩子與兄弟倆共餐。舉手之勞,多少撫慰遊子思鄉孺慕的饑渴。

海外求學,適應良好有助於學習,並及早步上軌道。至於,如何適應得好,食物。當父母無法在身邊時,熟悉的氣味、食物對鄉愁具有最直接的療效。所以,趁孩子離家前,教會他們做幾道簡單的料理,至少能照顧自己,暖胃也暖心。Ω Mimi 2008年

在超市,經常看到結伴採購的孩子們,手上提著大小包裡,數量最多體積最大的是各種顏色的飲料,其次是薯片等零嘴,真正能夠滿足腸胃的食物反而少了。這跟不會或不知如何料理有關,也有人是懶得動手。不過,一般情況是,女孩較願意也有能力照顧自己。男孩,要加油嘍!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寄宿家庭的孩子


在我們旅行中,參觀的每一所學校,與我們見面的每一位老師都問一句相同的話:「父母親一同來,還是住寄宿家庭?」

「不,媽媽和孩子一起來。」這個回答,使他們安心。他們也總是接著說,這樣最好,這樣最好。

註冊的學校及語言班的老師見到我時,分別問出的第一句話也是:「您會在這待多久?他們住寄宿家庭?」

「不,我和孩子一起待下,他們住家裡。」我說。

「那樣最好。不少住寄宿家庭的孩子出了狀況,」老師特別叮嚀,說:「還要留意他們交朋友。」

也許,有人自豪,孩子運氣好,得到寄宿家庭的疼愛與教導,使得他們重新撿回一個孩子。的確,充滿慈愛的寄宿家庭父母,對隻身在外的遊子除生活上的照料關愛,亦敏於察覺孩子的心理狀態並給予適時的幫助。不過,凡事都有對比,在可遇不可求的情況下,多聽聽學校老師的經驗與建議,或能幫助您做決定。

不得已住寄宿家庭的孩子,臉上寫滿了落寞,像株無根的萍。別看那個頭超過一百八的大孩子,孺慕之情溢於言表,每當他看到同學的媽媽時,都衝動的想喊聲,媽。其內心情緒的翻騰,可能讓他回到屋裡要哭上一回。

廣西來的孩子說:「剛來的時候,一個人挺落寞的,很不習慣,現在好多了。」這一句好多了,經半載光陰來磨。異鄉求學的孤單寂寞和心酸會隨著時間淡化,但是,與家人之間的距離卻不會縮短,尤其中國來的這許多孩子,幾乎肩扛著未來族人移民的使命。

可能,終其一生,孩子都不會和父母提及那段時光的心路歷程,以及當時對親情溫暖的渴求。但這段經歷,已在他/她的生命裡埋下伏筆,對他未來的人生乃至家庭產生影響。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

語言學校


語文學校距離市區僅十公里遠,可是這裡的牛車(公車)怎麼都要拖上四五十分鐘才會到,令從高速的台灣空降到這個緩慢城市的我們,抓狂。路上汽車最高限速亦維持在時速六十公里,別想超速,罰的重喲!

學校所在的社區,幽靜開闊,除了左右呼嘯的車聲外,最清亮動人的是鳥鳴。在台灣,麻雀、白頭翁、烏鶖漫天飛舞,這裡則見各色鸚鵡競技追逐。可滿足了喜歡鸚鵡的我們。只不過,這裡的公車班次,比起鳥兒的起降,不知少了好多。

我們註冊就讀的學校,沒有語言班的編制,因此凡語言需要加強的學生,學校就近安排至鄰近附設有語言班的中學就讀。兩個孩子對於再度投入學校學習,懷抱期待與興奮。這亦是,一嘗久違學生生涯,並跨進實踐夢想的另一階段。

這所公立學校,全校有學生逾千名;附設的語言班,有近百名外籍學生,僅中國籍就佔四分之三強,其他有日、韓、德、義、法、奧地利、香港,和台灣。小小國際村,國際視野亦在其間展開。(正值中國經濟起飛,中國留學生、移民人滿為患,若想為孩子找所沒有中國人的學校,就好像中樂透頭獎一樣困難。)

語言班的責任教師,是一位在本地待了十八年,來自中國教中文的女性教師。在她心裡,香港人的位置最低,其次是台灣,然後日韓,中國籍學生自然是她最鐘愛的。她給學生的成績評比也是這個順序,而非依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表現,因而不做功課、嬉鬧混堂的大陸和韓國學生反而總是拔頭籌,這讓認真求學的孩子心裡很不是滋味。

除非,像我兩個孩子的外語需要加強,否則語言班的學習其實不是那麼必要,直接進到班上學習比較實際,而且省下的時間和銀兩可觀。另外,語言班的教學品質,良莠不齊差距甚大,如果能有足夠的時間多方打聽進行瞭解,再好不過。

就兩個學習動機強烈又清楚自己方向的孩子而言,語言班的學習可謂差強人意。換個角度思考,在闊別學校多年之後,這一個緩衝讓他們有充份的時間適應本地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式,及熟悉異國文化風俗與日常生活殊異,謂嘗不好啊。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做孩子的伯樂


天馬行空的孩子,需要異想天開的雙親!

我們都知道,品管把關的重要性,以確認品質等完好無缺。可是,我們能以品管的標準來生產嬰兒嗎?

許多年前,當孩子還在學校就學之際,曾經有位老師鐵著一張臉,理直氣壯的跟母親抱怨:「你這兩個孩子為什麼沒有生的一樣,很難教你知不知道?」聽完老師抱怨,母親僅無奈的說了句:「歹勢,我們品管沒做好。」

兩個孩子,一個機智熱情爆發力十足,一個文靜內斂毅力驚人;興趣上,有重疊,也有八竿子打不到之處;學習和思考模式,時間管理等更是大相逕庭。儘管他倆來自同一所實驗室,不論個性、氣質,高矮胖瘦,連吃飯睡覺也都截然不同。由此可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會因為來自同一個家庭而有或減,其內外在因素和條件亦顯示了,未來的學習與人生道路上的發展,各有志趣和方向。

想像一下,這世上難得兩張相似的臉,那麼,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的天性得到全面發展,使其不會在成長過程中被犧牲、氧化,不論孩子的根性多麼不同。因而,在千里馬尚未遇到伯樂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伯樂。Ω Mimi 2008

陽光,助人渡過離別感傷


一如夢境般虛幻,離家萬里,始料未及。

飛離麻雀白頭翁的家園,我們來到漫天鸚鵡的國度。一家人在陌生的城市共渡九個晝夜,隨著爸爸回台灣,迫不得已一分為二,除孩子就學,亦將面臨生活與經濟層面的嚴苛考驗。我們內心充滿矛盾。

一邊是離別的愁悵,一邊是新生活的挑戰,在兩股力道交戰之間飽嘗猶豫和徬徨。孩子們為了前途選擇與父親暫別,內心的酸澀無奈,豈是他們這年紀講得清楚的。話說回來,我們的一生,不一直都在取與捨之間擺盪與抉擇嗎。

在開往學校的公車上,兩個孩子,一個不斷擦拭來不急滾落的淚水,一個無言更需要陪伴。放眼異國城市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沒一個我們的親人故友,此後只有我們三人。

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以咀嚼離別的感傷,新挑戰在即,只有向前走。今天也是兩小重返學校的第一天。Ω Mimi 2008年7月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背起行囊


自2007年展覽結束,隱約感受到未知的遠方在召喚。

日常生活、學習等看似一切如常,然而,一個轉身掉進濃霧瀰漫的草原,躊躇,膠著,毫無頭緒,前途茫茫。如何在迷霧中闖出一條光明大道?

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命運。若,尋原路回頭望去,其間的脈絡與轉折清晰可見,亦再度從中獲得啟示。關鍵是,我們有否看到初心,那是一路相伴與支持的力量,亦將是,踏上未來旅程的指引。

教育有許多模式,就我們而言,如果能找到協助孩子興趣發展與學習模式的場域,那肯定是首選。但一切在可遇不可求的情況下,隨緣吧。我們相信,這些年來,在經由學習如何學習的薰陶下,孩子們積累自己的能量,種下掌握學習方法的種籽,未來,無論走到哪兒,怎麼學,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

冥冥中那股推動的力量,緩慢而持續加速的同時,旅行為我們帶來一線曙光。

今,行囊在背,我們將用我們的腳丈量這個星球的距離,用眼睛探測海洋的深度,用心學習並儲備飛向未來的資糧。Ω Mimi 2008年7月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探 路


父母是天職。永遠都要記住。

「孩子的成長,不容蹉跎與等待,與其與體制僵持不如走出自己的路,否則輸掉的是孩子的人生。」於此一前提下,我們寧可先站穩橋頭堡,至於其他,一切隨緣。

如果您的孩子還只有十一二歲,尚且無法體會我們的急迫心情。倘若您家裡有已屆成年的孩子,也有升學的困擾,那麼,您會懂得母親的憂心與焦急,也能瞭解孩子的煩躁。自能明白我的意思,理解我們的猶豫、徬徨,抉擇與掙扎。

談到升學,對兩個孩子來說,在台灣要找到一個能夠支持他們興趣與發展的教育環境,誠屬不易;就在家教育的孩子而言,不管你要去那一所學校,站在對方的立場你就是求人。怎麼說我們都是納稅義務人,憑什麼就要受這種窩囊氣。姑且不管政策怎麼頒訂,特別是站在第一線的學校和教師要不願意撇開成見敞開心胸,一樣是徒勞無功。

幾年在家教育下來,深刻體認到,毋須期待政府給個合理周全的政策,不必奢求政策急轉彎生出同理心。教育乃國之大計,這事情還要小老百姓疾呼力爭,國家興衰朝夕之間。市井小民如我們,工作、家庭、生活裡的繁瑣雜務,已經佔據生活的中心,人生路上還有更要緊的事勝於與體制爭論,與政策拼鬥。

孩子的成長,刻不容緩。唯有先建設好自己,未來,才談得上供獻社會。幾經思量,為孩子的前途,我們再沒有時間以蹉跎,決定給自己半年的時光,去經歷與瞭解其他文化對教育所持之觀點殊異。

擱筆之際,離家已然萬里。Ω Mimi 2008年7月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清新草原百里香


百里香花語,勇氣;蘊含祝福寓意。

曾有詩人以「破曉的天堂」形容百里香散發的氣息。然而,詩人的高遠意境,非平凡如我能體會。個人粗淺的感受是,百里香,如雨後清新,如草原開闊心曠神怡。它不似迷迭香那般強烈,與新刈的青草瀰漫在空氣中的鮮活氣息有著異曲同工。每次看到它,忍不住就呼盡肺裡的空氣,然後,深深吸入一大口百里香的芬芳,讓它的清新充塞整個胸腔和呼吸道。

第一次看到百里香,是在市場裡的蔬果攤上,和其它紮成一束束的新鮮香草成堆地置於桌角,不仔細還發現不到它。若依據我們觀察人的角度來形容的話,那就是不起眼。毫不起眼的外型,卻散發出如許醉人的芳香。所謂人不可貌相,用在植物上亦然。

百里香Thyme,植株高約三、四十公分,又名麝香草,唇形花科(葉片十分迷你,外型肖似我們的雙唇),產於地中海沿岸。此一含鐵質的香草,摘種容易,耐寒不耐濕(一星期澆水一次可也),且要記得避開溽暑高溫。新鮮香草風味優於乾燥過的香料,不過,不耐久藏,二至三天風味最佳。

百里香,那獨特的芳香很四海,親和力夠,不會壓過其它香料,燉湯做菜,葷素皆宜。百里香入菜烹調,為原本滋味淡薄的蔬菜增添風味,很開胃唷;煎煮鮭魚時,丟幾枝下鍋,去腥;拌入新鮮香草調製過的牛羊肉,混合蕃茄(速配)蔬菜一起烹煮,嗯,香氣醉人,勇氣倍增。它更是西方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香草植物。(檸檬百里香,新鮮香草散發濃烈的檸檬香,聞之令人舒暢,加熱之後,反倒不如麝香百里香。)

兩則關於百里香勇氣的傳說,一是維納斯女神為特洛伊戰爭傷亡慘劇落淚,其淚落入土中化作百里香;一是百里香和引發特洛伊之戰的斯巴達國王曼尼勞斯的王后海倫有關。這一戰達十年之久。浪漫故事的背後,往往是人們承擔不起的慘痛代價。Ω Mimi 09/2009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關 係

約莫兩三年前,曾有那麼一小段時光,七年級的小女生展現未曾有過的自信和美麗,盈盈笑容帶有渲染的力量,一旁的友人都能感受到她的開心,也為她高興。

在那個家庭裡,男孩是母親的生命,凡事有求必應,特別是長子,母親安排張羅一切;女孩的待遇不如兄弟。家裡的男孩都在三個夏天前去過美國,女孩至今連護照也沒有。

今年,餐桌上,女孩輕輕的說:「去美國,我也要。」媽媽冷冷的瞥了她一眼,以一貫甜膩的語調回應:「好…噢。」事實上,再甜的嗓音也隱藏不了冷漠和距離。

還記得有次幾個家庭相約出遊。當時,正在洗手間裡的我,意外聽到門外母女倆的對話:

「媽媽,我生理期也來了,我…我沒有帶衛生棉,你…有沒有,」女兒小心翼翼對母親說出她的困難。

「哎呀,你怎麼這樣,我只帶我自己要用的,你自己的事自己要記得,我沒辦法幫你記那麼多,」母親劈哩啪啦將自己的不滿,不耐煩一股腦兒地洩了出來。

母親對女孩的嫌惡寫在臉上,女兒的痛則刻在心底,並展現在言語行為上。女孩巴望著母親也能像愛哥哥一樣愛她,則恨不得弟弟消失無蹤。親子情緣一世長,若男孩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愛與支持,女孩何嘗不呢?

有些人終其一生苦苦追尋的並非功名成就,而是一份溫暖的關係,踏實可靠的感覺(甚至只為一個肯定),如父愛、母愛,親情,那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基礎。而這個基礎正是支持我們在人生路上遭遇險灘艱難得以通過考驗的後盾和依靠。

親子,是人在世上最初和最根本的關係,家庭則是學習與人互動的第一個場域。父母的態度關乎到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自我認知、自我肯定/接納、自信與表達,亦決定其未來與人互動的能力。而且,一個對自己抱持正面看法並懂得欣賞自己的人,在人際關係上也比較能夠坦然面對旁人的眼光和評論,及用積極健康的態度和方式與人交往之。Ω Mimi 08/2009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適性兩則

音樂篇

七八年前,弟弟的鋼琴老師,是當時某國立大學音樂系二年級的學生。年輕教師,親切溫和,可是彈起琴缺少力度,幾堂課上下來,感受不到她有成為音樂家的衝動,感受不到她對音樂的熱情和憧憬。說明白點就是,一點都不像彈了十多年琴的人。每每教琴,連她自己都哈欠連連。

懇談之下,始瞭解,她自幼學琴,往後一路都是音樂班升上來,可是對音樂一點興趣也沒有,課餘兼課也是為給父母交待,一切家裡做主沒有她說話的餘地;父母堅持她未來成為音樂家,因為音樂家才是這個社會上有真正地位的上流人。

聽完她的心語,方才連上我先前的感覺,也難怪,她講起話總是有氣無力,很不快樂的孩子。雖然心疼,愛莫能助,只有建議她跟家裡坦白,趁著才大二,轉到自己有興趣發揮的科系重新開始,要不等到大學畢業,對她和父母都是不小的衝擊。

藝術篇

戴著眼鏡,個子不高的小五男孩,提著畫袋走進教室。找位子,張畫布,擠顏料,一切就緒,他並沒有開始畫畫。他神情恍惚,望著窗外好長好長一段時間,姿勢也沒變過。兩小時過去了,眼看就要下課,他提起筆,匆匆畫下當天的主題。

下課前十分鐘,父母姊姊三人走進教室,逕自走向男孩的身旁。男孩看到父母有些緊張。

媽媽都還沒站定,先說話了:「你看你,你今天畫的什麼呀?」媽媽也不管教室裡還有其他學生,繼續說:「你看你同學他們畫的都比你好看…,」男孩,低著頭。

接著爸爸開口:「你,今天又不專心啦?怎麼回事呀你?」

男孩拿著畫布走到老師身旁,請老師改圖。一家人都跟了過去。

媽媽霹靂啪啦的丟出一串問題:「老師,你不是說這孩子可以畫嗎?你看他畫那個什麼啊?我看他同學還比他能畫,」接著:「老師,那要多久呢,你上星期不是說,只要他…,…。」

「這孩子是可以畫,但是急不得,」老師的臉一沉,十分客氣的跟媽媽解釋說:「學畫畫不是三天五天的事,起碼給他三年的時間,三年之後再去評論…。」

一個月後,男孩消失了。

教育以符合人的特質為依歸

音樂家、藝術家的崇高,雖令人們萬般景仰,可決計不是人人皆能有成的道路。

音樂、藝術,需長時間的栽培養成,乃至終生投入。詮釋樂句、琢磨色彩構圖需要的是敏銳慧黠的心靈,豐沛的感情放得開以奔馳,圓熟流暢的技藝仗的也是恆心和毅力。這是一條既漫長艱辛又急不來的路。

教育以符合一個人的特質,性向發展及需求為依歸,與其強求,何不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發展他/她真正的興趣,從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開始呢。Ω Mimi 2008

無 題

假使,人們可以藉由三言兩語認識一個人,自然也能經由片面之詞曲解一個人。

倘若人,尤其是半生不熟或陌生人誤解/曲解你,是經由他人訛傳、蓄意中傷、或片面之言,而接收了種下誤解你的因,那也是沒辦法的事。解釋,解釋什麼呢?會接收流言訊息的人,有能力過濾真偽,分辯是非嗎?輕信,不正是社會的特質。

換個角度思考,當對方把你當成對手還是敵人的時候,要感到榮幸,在這個當下,從阻撓中看見自己的韌性和耐力。而韌性和耐力是一個人得以突破困境生存下去的基本元素。

總之,所有的事情,無分好壞,一句話乃至一個意念,從何處出發,終歸再度回到該處。

善忍,是唯一的路。Ω Mimi 2009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半調子政策

如果達文西生在這個時代,他只會是主流教育眼裡的庸才。今天,他是成功自學者的代表和典範。

我們都瞭解,理想的溝通是最不經濟輕鬆的一環,尤其教育當局不能給你任何承諾甚至剝奪你該有的權益時,家長要扛起完全的責任和擔子,還要面對渾沌不明的將來,在家教育與自學這條路可謂倍嘗艱辛。

在家教育與自學所面臨的困境,猶如摸著石子過河:為什麼升學管道無法通暢,為什麼來自社會/學校/政策的排擠如此之巨大,為什麼花上無數時間溝通同一件事卻仍得不到該有的回應與尊重,為什麼同是納稅義務人卻因為我的選擇而被迫必須「自動放棄」該有的權益…。

您我心裡有數,這是教育當局決策體系對在家教育自學生層層把關,重重限制,說白了就是不放心。明擺的權利下放,實則不脫管束之實。個人確信,有心於在家教育的家庭,除了對自己的需求深刻瞭解,還擁有高度自我治理的能力,那裡需要藉由外力來約束與管控。我們要的,無非就是一條平等而開放的升學之路。

既然決議通過亦行之有年的教育選擇權,那麼接著便應朝向真正落實該法案邁進,而非眼前的半調子以為政策通過便是給了民眾交待。在我們執行在家教育與自學的過程,切身體會到,政策之外那張無形的網限制住每一個身在其中的家庭,約束每一個有心向學的孩子,而這一切一切的約束,都化作各種理由、障礙出現在生活與學習周遭。

政策的修訂或可等到數據齊備,但在現實中,孩子的成長一刻都不能等待。若政策在需要發生很久很久之後,還要經過各個層級之繁瑣會議和統計數據的證明,方才思索修訂或放寬其可能性,那麼我們如何期待整體社會未來所呈現的素質比眼前更要進步呢?

九月十二日(六) 的會議,考驗的是決策體系和整體社會的視野與肚量,以及決定未來國民的教育素質與涵養的指標。您我都在教育這條路上努力,我們抱持的目標與期望是一致的,只是路徑不同,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Ω Mimi 09/2009

9月12日的全國自學座談會上會有一場專門討論「後期中等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發展規劃」(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高中自學) 詳情請見: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http://www.homeschool.tw/

父母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釐清在家教育裡的「在家」,指的是在「家」這個場域進行學習,更多時候我們是離開A家到B家去進行學習,而非鬆散悠懶的待在家中。請不要曲解它的意思。選擇在家教育,也不是為了獨樹一幟或與眾不同,而是需要,學習的需要,人的需要,並以需要出發以決定選擇。同時,請尊重我的選擇。信任與包容,若不存在於教育體系中,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學會信任與包容。

主流教育的缺失與不足

好奇、好問、好學是孩子皆有的特質,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學習需求,可惜,他們無法在主流教育環境中得到發展的機會與適當的刺激,只能各自嘗試、摸索、繞遠路,甚至受到嚴重的壓抑、歧視和排擠,遭遇重重困難與挫折。幸運的人,或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路,多數人只能默默做著自己不擅常、不喜歡的工作,平庸一生。而造成平庸的最大罪魁禍首,來自於政策的制定,千古不變的教育模式。試問,這個社會快樂嗎?您我快樂嗎?

主流教育最令人詬病之處,乃在其公式化與一致性,其刻板僵化扼殺人之最可貴的特質,且令其屈從於體制的權威。主流教育乃數千年儒家教育傳襲下來的制度,選取菁英的制度,將人置於單一面向來評斷其有無受高等教育的機制。如考試取材,以考試成績來決定一個人有無受教育的機會。

不可否認,當考試決定一切,同時也決定了整體社會未來的形貌。而考試仍然是最後主宰,多元遂成為表象,一個永遠無法落實的表象。一個不容我們忽視的事實,整體社會的組成,包含有士農工商等等不同領域的發展,需要各種不同能力、特質與才華的人來充實的社會。而今,在考試機制的運作下,我們面臨了只有一種人,一種氣質,一種思維,您認為,這個社會沒有危機嗎?這個社會的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教育當局要感謝身體力行的父母

我們都曉得,被強制走在既定道路上的孩子,等於被迫放棄其與生俱來的特質/天賦,經年累月地在高壓且機械化的環境下學習,能力會喪失。如果,有機會,讓他/她再度回到原來的路上,提供一適當的發揮空間,施予足夠的刺激,它會再回來,並得到發展。這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不盡人意,可當空間對調,那孩子活脫換了一個人似地。

由於在家教育的自由度、靈活與機動性,皆非其他教育模式可以取代。在家教育與自學在教育環境上的營造,且教育方式因人而異,以及提供適宜的空間與豐富多元的刺激,以滿足不同特質、天賦、才能的孩子,使其潛能得到充份的開發與發揮。這正是,何以家長寧擇挫折多而困難度高的在家教育,一是反映主流教育的缺失與不足,一是藉由身體力行以實踐在家教育,期使孩子在不受傳統的制約與束縛下,得以用自己的方式、力氣和速度奔馳。Ω Mimi 09/2009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心 意

朋友傳封有關於九月十二日(星期六)一場專門討論「後期中等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發展規劃」的全國自學座談會的信過來。只是機緣不巧,每回接到類似的信,都遇到我們在旅途上不克參與,為此本人深感抱歉。

曾經和朋友在即時通上談到,不管那一條路都有其辛苦與艱難之處,都會遇到挫折和障礙,但是,一旦決定要走下去那就不要回頭看,除非,你要放棄或另尋出路。相信,不論是為在家教育政策奔忙的人,或執行在家教育的家庭都需要鼓勵,像我們一樣。無論如何,我們都願盡心力即便微薄,不只是為自己更為整體教育努力。

礙於目前個人暫無法分身參與此次活動,茲將我們在家教育經驗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個人對於在家教育的期望分別記錄於「父母的選擇」與「半調子政策」中,略盡心意。萬分感謝,你們辛苦了。Ω Mimi 09/2009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魚兒水中游

這個社會真是奇特,當資優話題瘋狂地佔據教育版面時,許多父母莫不為家中沒有資優兒揪心懊惱。待風向一轉,來了一個中等生,全天下皆為自家也有中等生同感安慰。不可思議!

若,魚頭比喻為資優生,魚尾就是資源和中輟,而魚腹則是幸福滿滿的中等生。那麼,在家教育屬於哪一段呢。凡事一刃兩面,即使教育現場的態度和社會的眼光最是現實無情,但這對處在魚尾或邊緣的孩子們卻有實質的好處。由於,社會對你沒有期待,也不會有人在意你做了什麼,因而,輕輕鬆鬆的在自己想做的事上伸筋展骨盡情發揮,毫無負擔。一得一失,誰知道呢。

個人衷心想講的是,一粒種籽一根苗,不管他/她是什麼生,每個孩子都有一條跑道,一片待彩繪的天空。如何協助孩子奔上跑道,關鍵在,父母親的悉心與耐心。Ω Mimi 2009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為期望學習,不如為自己發揮

眼前,兩個人,分別是台大國貿和法律研究所的應屆畢業生。問他們,畢業後是否各自投入國貿和法律事務上發揮?「不,我們對國貿和法律沒興趣。」異口同聲。那你們為什麼不挑自己有興趣,而且願意在那上面發揮熱情的科系就讀呢?「考上啦,而且是臺大(金字招牌),」口氣裡充滿了理所當然與驕傲。

這是考試取材的結果。事實上,有志於學問和研究的學生,或不見得會考試的孩子,多少因此受阻於那道窄門之外。而進了門的,卻沒有熱情以投入的意願。任誰心裡都明白,為數可觀的孩子進大學,為的是給家人和社會一個交代。因而,從發現自己到選擇適合自己科系和學習方式的學校,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樣的態度,是我們教育當局和整體社會所接受的!

從上面的例子深究,大學到研究所起碼六、七年光景,畢業時至少都二十四、五歲了吧。若將這段時光埋首於經深思熟慮所選擇的科系上,或潛心於熱情澆灌的興趣之中,學業完成之際,至少也已經是半個專家了。然而,當學習不是為自己出發時,談熱情何其空洞。像這樣挑一件連自己都不感興趣的事做,一晃就是六七年,再加上國高中六年,不論是消耗的資源,還是虛擲的青春歲月,一再令人唏噓遺憾。

歸根究底,至少在大學學測之前,是多數孩子們青春歲月中最晦澀苦悶和無奈的時光,沒什麼事是被允許自主的,甚至不能為自己的興趣或學業爭取想要的空間和方式,既定的道路是唯一的方向。另一個原因是,當孩子背負著父母的夢想和社會期盼的使命時,提起它自己遺憾,放下它愧對雙親與社會,他們的人生無法在輕盈之中綻放與發揮,遑論做自己和學習的了。

與其孩子為期望學習,不如讓他們為自己發揮(負責)。我們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志趣,都有為自己奮鬥的機會,親身經驗失敗與成功,而非走在被制定好的道路上,成為一個不認識自己、不了解自己真實需要的人。Ω Mimi 2009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自轉旋翼機 Autogyro


「自轉旋翼機準備起飛時,首先,起動預旋系統,將部份動力,從引擎轉到旋翼;起飛之後關掉預旋系統,旋翼進入自旋。旋翼在旋翼機起飛之後沒有動力,靠的是氣流來推動;爬升或轉向時靠螺距週期變化,降落時大致上跟一般定翼機或旋翼機雷同。」林澤解釋。

在航空展中,我們首次親眼見到載人自轉旋翼機。可惜,整架飛機讓外罩的布層給裹得嚴嚴的,什麼也看不見。但,並未因此阻礙了想像。想像的價值與實踐的力量加乘,其結果驚人;而且,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是實用、有建設性的。

載人自轉旋翼機不斷在哥哥腦海中翻滾發酵,晝思夜想,為的是想證明自己可以將它做出來。

一邊在繪圖軟體上畫下雛型,一邊著手準備材料。孩子們已從實踐的過程中,練就驚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想不到,築起機身的架構雖簡單,但堅固無比,其設計之巧妙,機關處處。最難的部份是旋翼系統,在找不到現成可用的機構下,林澤動手設計和製作旋翼頭,包括板金。經過數個晝夜,完成半想像中的旋翼機,還解決了旋翼系統搖晃的問題。

旋翼系統的問題懸而未決之際,他一張臉皺得像揉搓過的紙。某個晚餐後,哥哥說,好奇特,門德列夫做了一個夢,就發現了元素週期表的排列。當他正為旋翼搖晃所產生的困擾納悶時,他說,我先洗個澡再來做;等他從浴室出來時說,我已經找到解決方法了。有些時刻,短暫離開現場,反而有助於問題的破解。

現階段,「精準,精緻」是他們對自我的基本要求。然而「手工無價」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價值連城無法估量,一是毫無價值可言。對哥哥來說,自然是後者。因為,在進行手工打造過程,往往舊挫折交織著新難題,重重關節絞盡腦汁不得其解之際,恨不得砸掉手上幾乎成型的夢中產物,嘴裡還要叨上兩句:「手工一點價值都沒有,怎麼可能達到我要的精準呢;唉!怎麼會有人要手工的東西唷。」

還好,理智還在,雖衝動也只是一時發洩。當抽象變具象,完工那一刻,辛苦獲得慰藉;旁人則絲毫無法從他既驕傲又滿足的笑容看出,製作中遭遇的困難與矛盾、以及兄弟倆就問題討論與解決時的精采過程。

耶,手工無價!

再沒什麼比「起而行」更動人的了。Ω Mimi 2009年5月

自轉旋翼機的研究製作,請見飛行種籽 Soaring Eagle 部落格。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落 葉

落葉入畫,不由得思索起它的一生。

當它從樹梢旋落地面,還含有相當的水分,葉片仍平整。漸漸地,水分被蒸發,原先平整的表面會捲曲,葉尖翹起,緊接著,變乾、變脆;葉面的調子,從繁華走向滄桑,枯盡。

承載重量的葉片,嘁嘁喳喳,聲聲和著兒童清亮甜美的笑音,最自然的,美的協奏便在人間響起。

落葉輕盈地,舞向大地之際,風曾為它一生的慈悲獻唱,雨曾為它無私的奉獻降下甘露;生命消逝,大體回饋予土地,滋養微生物,世世代代。Ω Mimi 2009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短視與遠見

投資孩子的英語教育,送孩子出國參加夏令營,或是留學,沒人會在意那是一大筆開銷;培養孩子學習音樂,集結所有資源財力投注在未來的音樂家身上,即使得付出天文數字,也不會有人批評那是浪費。可是,當你的學習不是走在主流或正規路上時,就變成了「若需要很多資源與錢財才能學習,那一定是個庸才。」

這差異在認知的兩極,出於成見、狹隘的視野,及主流與非主流的制約。況且,當我們在陳述個人意見時,涉及對他人價值判斷,是十分失禮的行為。教育無分主流非主流、正規非正規,亦無好壞之分,卻有適與不適之別。唯有跳脫制約,才有更高的視野,去看到世界的真貌。

教育,不止是對個人一生一世的投資,也是對社會的投資,其價值絕非金錢多寡可以衡量,而在於,未來,這個孩子對社會將會有的貢獻。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獲得適度的教育與社會資源的協助,將興趣發展成為一項專業,最大受惠的還是我們身處的整體社會。Ω Mimi 2009

同理心

她,丈夫是醫生,女兒唸北一女,國內外旅行從未間斷,日子過得優渥愜意,說得上是,生活如意,婚姻美滿。遺憾的是,一個人所受的教育,生活水平,或者是社會地位並不能反應其同理心的有無。

一日,幾個人閒談,談到現在的學生,在家人與社會過度的期望和升學壓力雙重煎熬下,導致少數幾個無法承受壓力或面對挫折的孩子,儍得選擇走上不歸路。聽到這裡,她伸出五隻手指頭,輕率的說:「那麼多人裡才那幾個,要小心哦,你們―指在家教育―以後就是其中一個。」一個不具同情、同理心的人,大概沒什麼話說不出口。

德性教育,不應該是寫在書裡,掛在嘴上,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舉手投足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必然反應在孩子身上。要孩子學會同理心,父母是最好的樣子。Ω Mimi 2008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學習,一定要按部就班嗎?

父母多期望孩子能按部就班的學習,萬一不能的時候,怎麼辦?是強迫孩子跟著團進團出,還是讓他依著興趣或自己的能力前進。憑心而論,學習,原是一件愉悅的事,可是整個社會給加進太多的包袱,正是這個重量壓得人害怕及擺脫不掉學習的焦慮。然,過度的負荷未必帶起學習的動力,相對的,沒有效率的學習,亦將令人陷入疲憊的漩渦,登不上興頭,消耗能量又浪費時間。

學習,很多時候是時機問題,而非不先學會A就不能學B,這麼說的話,沒學會構圖不能學拍照或畫畫,不了解葡萄酒的釀製過程不能學習調酒,不懂色彩學就不能先學服裝設計。邏輯上,完全說不通。我們發現,不少孩子掙扎在所謂「必修的」、「最重要的」過程中,原來的興致早已悄然無蹤。初次接觸一個領域,每個人的入門或著眼點不同,硬性規定還是成見帶來的是障礙,使得原可以有所想像的才能被壓抑,導致學習之路阻礙重重,或不了了之,最終,還被冠上資質魯鈍,懶惰。這是許多孩子內心的痛。

任一領域,背後的聯結牽涉何其廣泛,在每個環結都很重要之際,入門的時機負有決定性影響。譬如說,以興趣為導向是一個方式。既然按部就班未必適合孩子,那麼,何不提供一個依據興趣起跑的空間,落實他從想做的事上扎下根基。若孩子有心學攝影、畫畫,就鼓勵他去拍、去畫,從觀察和接觸的過程中一定有所啟發;孩子想學縫製衣裳,給他機會去熟悉縫衣機的運動方式,認識布料的質地,感覺和想像如何將手中那塊料子變化出萬千氣象,所有的問題都會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解釋和增長。專業是玩出來的,眼力是養出來的,手感是磨出來的,對色彩的靈敏度也會在頻繁接觸下敏銳起來。找到目標與自己的方式,學習的效率和速度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在,不預設成效,非目的性的學習,信任和等待之間。

當然啦,也許您感到疑惑,孩子的興趣一日三變,到底他在想什麼?何妨呢,大千世界,繁花盛草,稀奇古怪,毋怪乎孩子見異思遷,喜新厭舊,就連許多成人都興趣多如牛毛。每一領域集聚密密麻麻的房間,以飛行來說:物理、化學、航空材料學,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發動機、電子電路、載具設計,還有、還有…。不管從那個房間出入,只要抓住竅門,掌握到關節,無論如何都能走出一條路。興趣,總是要經過尋覓,不斷嘗試,沒有五分鐘熱度,何來十分鐘進程。

像我的大寶寶,沉浸在化學元素、式子和藥劑的那段日子裡,對火藥尤其著迷的程度,乃至吃飯睡覺成天想的、做的就只有一件事,當時還真擔心他會將自己給炸了;他的第一個興趣是開垃圾車的司機,然後是理化,眼前是飛航。從孩子閃閃發光的眸子,您會曉得,他是否找到了方向,要緊的是,父母不能操之過急,從學徒到出師況且需要三年三個月,何況一個孩子的興趣要開花還要結果。

孩子需要的是指引,以協助他看見目標的曙光。引導,不是將孩子引到我們要他們做的事或所定義的標準上,而是同理孩子的需要,學習上的需要,從他的需要上著力,由需要刺激學習意願,才談得上發揮。眼前,孩子的每一步,每次探險和經歷,日後,未必能換成填飽肚子的米糧,或提高在社會上的地位。但是,在不遠的將來的某些時刻,會產生影響,發揮作用。Ω Mimi 2008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親子共學:三歲娃娃的話

在孩子年幼時,不少人提醒說,孩子還小,說的話不能當真。可是,娃娃問的那麼認真,從他嚴肅的表情,你知道他正思想眼前的新奇與未知,也確實想得到具體的線索。聽的人怎麼忍心用輕率的態度來敷衍他的好奇,還因為孩子小說的話便不能算數!

娃娃的話,檢驗和挑戰成人在面對學習事務上的認知及態度積極與否。一如孩子對某件事物發生興趣時,總是問個不停,問個不停,而身旁的成人很可能給他的回答是:你以後上學的時候再去問老師吧;或老師也會跟他說:你的問題等八年級的時候就會學到,你現在只要把眼前的功課做好就行了。好氣餒啊!好奇心,一次次葬送在缺乏遠見和建設性的答問之間。

孩子生來好奇多問,凡事追根究底,也就在這個觸探的過程中,擦出星火,擊出深遠的影響。當他發問時,給他一個指引,而不是給個答案,給他一扇窗,那瑰麗的風景將在小小心靈上撂下印象。這顆種籽,會在哪個時機裡萌芽,未知,但成人的這個舉動,確實關乎到孩子將來的學習態度與方法的建立。

由經驗得知,當孩子提出問題正是好奇心啟動學習動機的時候,自然也是把握孩子進入或深入學習的時機。由簡入深,次第而進,好奇心受到呵護,學習的情緒也帶了上來。就孩子們而言,此一學習模式經多年實踐已然成為一種習慣,在時間的鍛鍊下早已根深柢固。自發的態度,亦促使他們在遇不懂的事物還是困難時,立刻著手以理解其來龍去脈,或找出癥結並解決問題。這便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倘若,學習是經由「目的」出發,那麼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當目的達到之後,學習也將因此停頓,或就此停擺。

孩子的話之所以吸引我,是它讓我看到不同且不曾想像的世界。我們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乃至興趣,去經歷或接觸大異其趣的領域。若藉由孩子的眼,引領我們親近未曾探索過的世界,繼而發現其中的奧妙是如此地豐富有趣,何不呢。

想像一下,一個光點緊湊著一個光點,聚集起來便成燈海,在燈海裡,我們將發現四通八達的無數通道,通往不同卻又密切關聯的房間;一個房間相鄰一個房間,聚攏了便是一個世界 (領域)。然而,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需要的是「充份的好奇心」,和「我就是想知道」的探索未知的堅持。這份堅持與孩子未來的學習,是否也能付出堅持是一致的。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也呵護這份堅持。三歲娃娃的話,能不能當真?我說,當然。您呢?Ω Mimi 2008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親子共學:樂器篇

許多年前,當孩子的手還小得足夠讓我握住的時後,有天,孩子們提議學樂器。兩個孩子談論熱烈,各自提出心中想學習的項目,哥哥想學大提琴,弟弟想彈鋼琴,緊接著,孩子們問起:媽媽你呢?在我們的經驗裡,孩子們真心喜歡和父母一起學習,或幹點新鮮、淘氣的事。

二胡的吟詠、傾訴、娓娓道來的獨特厚味,孤獨、寂寞、榮華與滄桑皆在兩根弦間流露無遺;如果有機會學琴的話,媽媽想學二胡,我認真的說。就在彼此慫恿之際,我們決定讓一起學琴這件事發生。再則,選擇不同的樂器,為的是成人不要有機會對孩子的學習指指點點和挑剔,重要的是,不同的樂器帶來不同的樂趣和觀摩。

謹慎思考之後,跟孩子們商量,媽媽先學。理由是,先孩子經歷學習與練琴的過程,以期真正理解練琴時的枯燥、乏味和辛苦,遇瓶頸時的心情轉折和挑戰。有了這一層的體驗,在面對當孩子練琴時所遇到的種種挑戰乃至不想練琴,同理心油然而生,這個態度帶給孩子很大的鼓勵和安慰。也是這個態度,引領我們一路學習到今天。

媽媽先學的另一層好處是,等待的騷動,搔得孩子心癢難耐,讓那股想要學習的勁頭始終維持在那個高點上。缺點是,孩子有機會觀察先跑的媽媽的學習態度和反應,無形中給了孩子檢驗父母的機會。督促孩子比起督促自己來得容易,而當角色易位,自己成了被觀察和督促的對象時,那股壓力和責任感的挑戰,就好像攀爬一座八千公尺的高峰。

二胡,弦樂器,難在沒有音準不像鋼琴,得完全靠耳朵辨識。相較之下,不論大提琴還是小提琴在初學者怎麼拉都好聽,而二胡的聲音簡直到了摧殘腦袋、撕裂心肺的地步。孩子們的風度,實在好得沒話說。打從一開始的新鮮,到天天得忍受媽媽鋸出來的既尖銳又破碎難聽的噪音,終忍無可忍,在媽媽學琴兩週後,弓著背,合起小小的雙手,開口央求:「媽媽,求求你,求求你,別,別再拉了,我實在受不了了。」

老實說,孩子開口,我如獲大赦,高興的立刻放下琴。可是,「就這樣輕易放棄了嗎?」這個聲音敲擊著腦袋。於是,心念一轉,換我合掌拜託孩子:「拜託,拜託,給媽媽一次機會,也給我一點時間,如果一年,不,一年太長了,三個月好了,如果三個月後還是拉的這麼難聽,我就不再拉琴了好嗎?請你們忍耐一下,謝謝。」孩子們皺著眉頭,同意了。憑心而論,孩子的仁慈和寬容,是成人學習的榜樣。直到有一天,孩子用輕快的語調說:媽媽,你可以上台表演了耶。這已進入我們一起學琴的第二年了。

三人一齊學琴有競爭,任誰都不想落後的情況下,當一個人拿起琴來練時,其他人也陸續加入練琴的行列。當我們三個人都練琴時,那個有趣的組合就產生了。透天厝,儘管屋子不大,它的好處在各自工作時不受干擾。經常是,弟弟在一樓彈鋼琴,哥哥三樓練大提琴(之後改習小提琴),媽媽二樓拉胡琴,樂音雖嘈雜並不形成干擾。我們不止是練自己的琴,還在聆聽對方的旋律,樂在其中。

當時,買了一把價值僅二千元的胡琴,加入學校的家長國樂班,就這樣,我拉起心中的二胡。若非孩子們的包容和鼓勵,胡琴至今可能還只是個人口頭上喜歡的樂器而已。起初,為個人耐心與毅力是否經得起考驗而躊躇猶豫,怕萬一自己學了兩個月後不玩了,該怎麼跟孩子交待,那豈不給了他們說不玩就不玩的好理由,以後媽媽講的話還有誰會放在耳朵裡呢。事實上,孩子做一件事能否持續,考驗的是,父母的耐力和堅定與否的意志。

個人想做的不是嘮叨督促孩子,而是挑戰自己,同時讓孩子親眼目睹與感受,身為父母的我們如何為超越現況所付出的努力與投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要不願面對己身的問題,很難帶領孩子跨越障礙。隨著孩子成長父母不斷進步,彼此站在同一個起點,共同精進,互相支持打氣,這樣的親子關係要不緊密融洽也難啊。Ω Mimi 2007

※ 請參閱標籤:成長故事/學樂器的經過。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


以「家」為主要學習場域

2007年朱銘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中,飛行種籽這個單位是參展單位中較為特殊的,它獨立於體制教育與理念教育之外,呈現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在家教育。在家教育,意指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進行學習。

這個以「家」為主要學習場域,雖以在家教育的型態展出,實是以孩子們的生活和創作為核心,講述兩個男孩如何著迷於物質背後巨大的能量,如何為實現他們心中對於飛行的夢想所投入的心力和努力。展出內容分別以,影像記錄呈現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實做與創作,文字論述則記錄實驗和引擎設計心得等三個部份。

為期兩個月的展期,全程以「現在進行式」呈現。也就是在展覽期間,孩子們駐館進行學習與創作,並呈現作品的創作過程。同時,在展場與參觀者互動,也是展出的重要元素之一。

學習的過程

近兩三年來,兩兄弟的學習重點擺在飛行與動力上。其夢想之遠大難度之高,卻無懼於未知和己身的尚未豐足,一心為實現夢想精進,那挫而不退的勇氣,令人感動。

兩個孩子的學習,莫不由他們的興趣下手,繼而拓展至相關的知識,由淺入深,觸類旁通。從興趣出發,容易有好的開始。有興趣不表示不會遭遇困難或挫折。只是在困難和挫折之前,因為是自己的興趣,必然以嚴肅的態度面對挑戰,解決問題。每經歷一次困難,其自信心便又添幾分,能力亦隨之增長。下一步總是踩在這一步之上,隨著難度的升高層次也不斷在提升。

兩個男孩除了對未知的強烈好奇和高昂的探索興趣,持續的學習則是累積能量的不二法門。在這個過程中,投入的是真正的熱忱和具體的行動,是不容打斷的時刻。孩子們也比任何人都還要了解,自己何時該用小跑步,何時可以起降,中途停頓亦自有其原因和必要性。一如他倆,時常就為了自己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或不足,提出討論和談論他們的需要,像設計飛機、引擎等機構上力求精度的同時,他們學習電腦繪圖軟體,從Auto CAD到Pro/Engineer 3D機械設計軟體的嫻熟運用是一例。

經觀察孩子們的學習動機與方式得知,當孩子進入一個領域學習,初始宜緩(依學習者的速度進行最好),躁進反而影響了可能有的進程。父母能提供最大的協助是,令其有足夠的空間、從容的時間,以「持續」在一件事上積累能量,經驗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從嘗試挫敗中體會成功。孩子踏出去的步伐是快是慢由他,要緊的是,每一步都有力度。學習,是一件愉悅的事,從容方能平心靜氣的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與參觀者互動、交流

「哇喔!我小的時候…」一句開啟了創作參觀兩造的話頭,也是展出期間,我們聽到次數最高的一句話。或許是展出,如飛行、機構、引擎…等普遍認為比較剛性的主題,因此特別吸引小男孩和成年男性參觀者,且互動頻繁。像有位先生在走出展場前,說:「我要預先報名,在你們造出第一架可以載人的飛機時,我一定要當第一個乘客。」這個主題也無形中串起您我許多人心中的夢。

由於我們抱持著「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的信念,於展出期間,展場同時也是工作室,兩個孩子在其中持續未完成的作品,以期與參觀者有一個互動與交流的機會。然而,即便「工作進行中」是展出的一部分,基於禮貌或不好意思,參觀者為免打擾到工作中的人,多選擇繞道或快速通過。這麼一來,雙方便失去交流的機會。這或許跟我們的觀看方式仍存在於單向吸收有關。

在與參觀者互動的片刻,雙方都有收獲。可是我們看並觸及到更多更深的,是一個個孩子的遺憾。潛藏在其內心深處的遺憾,卻意外在這個展覽中被挖掘出來,那股痛再次地戳了自己(參觀者)一記。有人悵然而去,有人則在臨去之際,由感而發地對兩個男孩說:「我小時候…,你們實現我心底的夢想耶!好好加油,繼續努力。」當他們說這話時,眼底泛起薄如蟬翼的淚光,欣羨中摻雜著深深不能自己的遺憾。

展期中,有不少藝術工作者與兄弟倆對話,從談話中您可發現,在藝術工作者的眼中,已對等地視他們同為藝術工作者,而非14、16歲的毛孩子。這意謂著,孩子們的態度已獲得肯定和受到尊重。像四季的巫老師直接就跟兩個孩子說:「你們可以開始嘗試更多更不同的材料,像金屬或複合媒材來進行創作。」是啊!掌握到某種材料的屬性特質,同時也掌握了針對該材料進行創作的優勢。

成大景教授在留言簿上,給林澤、林恆兄弟留下:「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真好。繼續加油!」

我想說的是,為人父母的我們,請敏於感知與珍惜孩子眼中那一閃即逝的對事事物物好奇的星火光芒,那是他/她未來學習道途上最為原始的驅動力。少了遺憾多了希望和快樂,我們才能安住在每個當下並勇往直前。

實踐的勇氣拉近夢想的距離

孩子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不僅是創作有形的事物,他們還在創造自己。基於他們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想法,盡管天馬行空。孩子們奮而不懈的將腦子裡或模糊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在那無中生有的過程裡,經過無以計數的探索、推敲琢磨、觀察討論與嘗試,逐漸浮現了可觸摸的形體。

從抽象到具象的過程中,有挫折有挑戰。而挫折是成長的土壤,是登高行遠必要的養份,挑戰則是繼續前進的動力,是促進旅程完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然而,在創作的過程中,如何將痛苦、挫折與焦慮昇華則需要一股非做不可的衝動和義無反顧的熱情不可。我們雖無法丈量夢想的距離,掂秤勇氣的重量,一旦這股強度在我們的內裡生根萌芽,我們便擁有了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驚人力量。

最後,藝術,是一種態度,生活的態度。這是個人對藝術的理解,沒有艱深難懂的詞彙,有的只是付諸行動的勇氣。不論藝術還是教育絕不可能獨立出來各行其是。若無法與生活密切的結合與聯繫,它們沒有生命可言。

兩個孩子在這生活態度的引導下,盡心盡力的完成每件事,並未因他們的年紀尚淺。他們所展現的創造力與寬容度遠遠超越其年齡許多。同時,他們也證明了自己行遠的能耐。從今而後,為實踐自己的夢想,手握勇氣之盾,乘希望之翼,向前無礙。 展出單位:飛行種籽 (圖/文:Mimi)

本文轉載自《2007 藝教新樣貌 生態總呈現》,朱銘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朱銘美術館出版。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興趣的延續

為人父母或都有類似的經驗,當我們頻頻呼應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時,就算只是聽,長時間下來也挺累人的。偶爾,開小差來個深呼吸,即使短短一盞茶的功夫都行。

曾經,在傾聽孩子描述他腦子裡的想法,和怎樣才能將他想的東西做出來時,一不留神,我的心,溜進了天空。過了一會,孩子沒好氣的說:「你根本就不想聽我說,你對我說的,一點興趣也沒有!?」有啊,有啊,我在聽呢。那你告訴我,我說了什麼,那個東西要怎麼做?孩子是敏銳的,他感受得到你的心念和誠意。

在和孩子互動過程中發現,每當他們對事物興起好奇或質疑、充滿熱情與渴求時,那發光的眸子、抑揚頓挫的嗓音、豐富的肢體語言,急急於分享討論他的發現,他甚至期待著你,往火燄中噴灑氧氣。那股熱情,曇花一現,稍縱即逝,需要敏銳的心細細呵護,方得以滋長與延續。

興趣的延續需指引,有延續才有發展,有發展就像生命活水,自能開出瑰麗的花朵。當孩子急於理解事物求證真理,且為獲得全然的支持時,他需要專心的聽眾,真心為他鼓掌喝采的人。這是興趣延續的契機,是強烈的學習欲望和精力以得到最大發揮空間和滿足的時刻。

事實上,孩子渴望學習、熱衷學習,在他們探索大千世界,興之所至,無有邊界的過程中,各種不同的新穎的元素,足以激發他們想像,並興起一探究竟的衝動,進而為探究其背後所蘊藏的深刻學問付出關注。那麼回應他的需要,滿足他想要學習的動機,提供豐富的刺激,學習環境的營造,讚美與鼓勵。若興趣成為推動學習的推手,或延續為其畢生志業,終生戮力以赴的目標,何樂不為呢。Ω Mimi 2007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態度,從興趣出發

在孩子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每回聽到,「走!我們去玩玩,」眼睛立刻發射光芒萬丈。玩,像電流通過,激活孩子的神經,激發他想像,不知不覺中,興趣的種籽已鑽進土壤,等待萌芽的最佳時機。玩什麼呢?當然是玩他感興趣的事囉。

學習,幾乎是孩子們成長路上唯一要做的事,特別是為興趣學習,更能喚起孩子的關注。當孩子傾注心力,盡情在一件事物上發揮,或展現強烈的學習欲望之際,亦關係到學習態度的建立與習慣的養成。態度,指的是一個人對想做的事情的看法和意願、為其付出行動的決心,其中責任感的認知,將是促使學習順利與否的關鍵。

完成積極態度的建立,興趣是很好的支點。我們的做法是,當孩子對一件事物發生興趣,同時給他一個世界,引導他以更深入精進。從這個起點,儲備正確的態度,並經驗隨正面態度附帶而來的益處。孩子們的學習,是經由興趣開啟,因而早早體認了良好態度的重要性,並從中發展出自己的方式和應對之道。

態度,從興趣出發,學習的自主性就出來了。這些年來,從孩子們的身上我們驗證了,自主講的其實就是,包含了正面積極的態度、行動的決心和毅力、責任感及不畏艱難挑戰的能力。而態度,是幫助學習進入軌道的敲門磚,具高度聯結與路標作用。有了健康的態度,其他問題迎刃而解,學習無阻。Ω Mimi 2008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學習,需要停頓的勇氣

家裡有孩子學音樂的父母,對休止符一定不陌生。樂曲因為它的存在,如停頓,轉折,換氣,靜止,顯得生動有變化;即使「停頓」僅僅剎那,挑戰的是演奏者的自信、節奏的掌握與樂曲的詮釋;亦令聆賞者潛入樂句中的特定情緒,抑或高潮起伏。

撥弄樂器的人,往往忽略了休止符的意義,或缺乏讓它停頓的勇氣,結果曲子該有的精神走樣了,這便是學習者與音樂家的分野。勇敢的讓它停在那裡!那個瞬間,或只佔有我們一天的數十萬分之一秒,但,最終呈現的結果截然不同。

學習亦然,前進,換氣,休息,節奏感十足。學習也有倦怠的時候,特別是長時間動腦,一旦鬆弛下來,尤其感到疲倦。而片刻的神遊太虛 (假寐),或充份的休息,是持續輸出動力的來源。如同人需要睡眠、機械引擎需維護和保養、土地需要休耕或栽植不同作物交替進行。

學習,需要停頓的勇氣,休息則是學習的一部份。下回,當孩子們處於全休止符狀態時,請不要打擾他/她,適度的休息,為下一程準備。Ω Mimi 2008

童心與少年老成

天真稚氣一向不見容於我們身處的社會,卻鼓勵少年要老成!

囫圇吞棗難消化,搶過馬路險象生,趕著長大更辛苦,急、急、急,少年老成換來的,是沒完沒了的青春期,既世故又虛有其表。說開了,是社會的痛啊!

一十八年的歲月,足夠孩子積累一生用不盡的基本能力,從待人接物至學習等等。再急,學到的也就是就些,既然如此,何不讓孩子學會從容呢。從容並不緩慢,凡事熟練之後,處世應對的能力潛移默化之後,便以跨欄的速度前進。

從容,不慌不忙,氣定神閒。每個孩子的心性成熟,能力的養成,就連開竅的時間亦大不相同,恰如樹上逐次分批採摘的果子,等待的是自然成熟的時機。何妨讓孩子依著自己的速度熟成呢。

受教育的目的,不是對傳統既有的模式唯唯諾諾,或是呼應其既定的價值觀以成為社會應許之人。如此一來,必然失去人既獨特又可貴的特質,也失去孩子的童心和天真。當我們對事物不再感興趣的時候,對世界不再發出驚嘆的時候,徒有老成又怎麼樣呢!Ω Mimi 2008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A380,我們來了!

2008年春天,電視機前的觀光客,終於下定決心出門去旅行,以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母子三人蒙著眼睛在地圖上一指,我們就到了澳洲。

其實,我們對澳洲半點印象全無。她不像美國、英國,從小聽到老;左鄰右舍、親朋友好,舉凡出國留學或旅行,幾不脫這兩個國家。老實說,若非2000年雪梨奧運的成功,澳洲那個偏遠的不毛之地,根本不會在心上地圖留下痕跡;還有,電影魔戒的旋風,致紐澳聲名大噪。

說穿了,飛到澳洲真正的目的,還在於那架龐大壯觀的空中巨無霸,A380的風采。飛行,是兩兄弟的夢想,遙控飛機早無法滿足他倆對飛行的熱衷與渴望。而搭乘全新設計才剛啟用的巨無霸客機,對兩人而言,別具意義。

做飛機,玩飛機,搭飛機

磨蹭許久,終於,2008年3月10日,我們踏上旅程。走進台北飛往新加坡的機艙前,哥哥:「我已經十幾年沒走過這個通道了。」
我問他:「你才十幾歲,哪來的十多年?」他笑而不答。
許久前,他就說過:「我的出生是為飛行而來。」

飛機,天空中的巨鳥,工藝的極致,集科技心血之大成。當飛機在新加坡樟宜機場一落地,兩兄弟便迫不及待地找起飛機。A380,不難找,所有飛機在她旁邊,看起來都像是依偎著母雞的小雞。

A380是法國空中巴士研發,2005年發表的雙層四引擎客機,亦是全求載客量最高的客機,最高一次可載850名乘客。新加坡航空公司是第一個擁有A380的航空團隊。2007年10月25日,首次載客飛行,往返新加坡與雪梨之間;08年3月18日則加開新加坡來回倫敦的航班。

A380,我們來了!

真的耶!我們坐在A380上。兩人異口同聲,同時,屁股在椅子上彈了兩下。大約一兩年前,A380試飛過境台灣時,曾為一睹風采,一家四口,專程桃園追飛機。此刻,兄弟倆信步於A380機艙走道上,如同踱步在自己家裡,從樓下逛到樓上,再從機尾漫步到前艙,最終,如願以償進入機長室。正當機長要為他們解說時,卻讓安全官給轟了出來,不過,還是得到機長的簽名和合照。

不愧是巨無霸!大飛機平穩異常,若非引擎聲,會讓人忘了正坐在飛機上。如果,這時候,刮起一陣側風,相信平穩如A380也不會有感覺的。坐在巨大的機艙裡,感受她緩緩升空,穩穩地朝向目的地航行,那真是激勵人心的一刻。若萊特兄弟天上有知,早看到百年後的今天,飛行器已發展臻至完善局面。

舍妹曾服務於航空公司,聽到我們去體驗新飛機時,滿臉驚訝:「你們不怕死唷,敢去坐剛啟用的飛機!我們以前在飛的時候,遇到新飛機,總是閃得比飛機快。」這段話,讓兩個男孩哈哈大笑,直豎起拇指,道:「讚!」Ω Mimi 2008春

分數與機器人

在社會認可的標準上,一旦少了分數背書,形同抹掉了一個人的價值與能力。相對的,當一個人缺少分數背書,帶給體制的驚慌,亦不亞於在家教育所遭遇的壓力。無論如何,我們始終看不見伴隨數字之後的迷障。

在體制裡,人,竟不如一組數字來得強。人,被制度化、格式化,成為為考試、分數奔忙的機器週而復始。況且,經過基測和學測前後一共六七年時間的鍛鍊,使得部份人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此一學習模式的障礙,並影響其未來的學習意願。

分數或許帶來短暫的榮耀,但無法為其自信背書,無法為其前途與命運背書,更加無法為其未來是否成為一個具有同理心或有思想的人背書。而真正的競爭力亦絕不會在單一僵化的考試這一環上發生。

我們曾就考試這件事和兩個孩子閒聊。結論是,適度的考試有助於在學習過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但不能據此為萬靈丹,畢竟,考試,絕對稱不上能力,無法凌駕於「更重要的能力」的養成之上反客為主。Ω Mimi 2008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轉 彎

未知的旅程,本就充滿不安、冒險和挑戰,可能比吃了這一餐,下一餐還沒著落的情況更令人驚慌。在家教育,看似前景迷濛,實則風光明媚。

傳統教育,教給我們的,一向是找答案。然而,一旦習於旁人給答案,或凡事傾向書裡求,我們便放棄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滋養自己的機會。找答案並不是那麼急迫的事,解決問題的路也不會只有一條,何況人我個性,處理問題的態度、方式,或應變,盡不相同的背景下,即使找到答案,亦無法照本宣科的進行複製。

刻舟求劍,並非在家教育的精神,只有找到自己的方式,方得以行遠。不妨從觀察身邊你的、我的、他人的孩子的身上,及其學習、反應和表現獲得啟發,亦從反思自己過去的學習歷程中得到指引。惟,透過汗水、淚水得到的線索,才真正是對孩子和自己有幫助的良方。

在家教育,除父母親陪伴和協助孩子落實生活與學習外,極大範疇是學習如何調整自我、修正看待事情的角度,重新審視價值觀,於是,再一次發現自己。順其自然,帶著孩子,篤定地,在山重水複間,走出自己的路。Ω Mimi 2009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瞞天過海

在家教育之初,阻礙重重,如人飲水,冷暖心知。當我們都已經在家待了兩年進入第三年時,才斗膽鼓起勇氣跟家裡說明,為什麼孩子沒有上學。明說,實迫於不得已,因為,紙,再也包不住火。爺爺心思澄明,奶奶精明,疑惑早在他們心裡轉悠,只不過,一時半刻間,找不到機會戳破而已。

基於鐵板經驗及不讓老人家過份操心,我們決心隱瞞在家教育的事實。盡管一家四口,口徑一致,爺爺的高明和謹慎,那裡是我們料想得到的。以他們的人生閱歷,踏著風浪來到眼前這一刻,豈會讓一個後生晚輩的三言兩語給唬弄過去。

我們說好了,只要爺爺打電話來,就讓媽媽接。爺爺似乎也知道,從媽媽口裡探不出什麼明堂。因為,媽媽接電話時,總是簡單扼要的說完了,話頭一轉,就轉到老人家的健康上。很合理啊。

人算不如天算,命運註定了那一天,媽媽出門,爺爺打電話來,然後,爺孫倆在電話上一陣@#&%!^x$*Œö之後,爺爺終於證實他的疑慮非子虛烏有。待媽媽一返家,孩子說,媽媽,爺爺打電話來,問了一堆問題,還問我班上有幾個同學,我們這個年級有幾班,每天上什麼課,功課多不多,什麼時候月考。呵呵,自以為瞞天過海,其實,老人家心裡清楚得很哪。最終,我們推派爸爸回家,講清楚。

當孩子無法在既定道路上學習和發展時,必然引起家人親友憂心掛首,尤其身為母親/媳婦,壓力首當其衝。縱然,面對教育人人有本理想的藍圖,或是苦衷,但在這個背後,有一道更強悍的社會價值觀監督著,使得你無法越雷池一步。然而,若要讓這架飛機起飛,除了篤定和決心外,不曉得還有什麼字眼能說明我們當時的處境和感受。篤定,是一經確定要做的事,全力以赴,不為旁騖或他人意見、言語所擾。篤定,還帶有某種程度的自信吧!Ω Mimi 2007

給孩子一雙合腳的鞋

搞飛機,聽來戲耍的成份高於正規學習,可卻是孩子們在家教育的重頭戲。因而,我們遇到不少人問起相同的問題:這麼難,小孩學得會嗎?不過就是做做飛機、玩具嘛,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以後要做什麼呢?

我們的經驗是,與其憂心孩子學不學得會,不如給他機會;與其粗糙草率學習過多不知所以的東西,不如從興趣入手,學習這條路或要來得愉快和深刻。事實上,我們很難判斷什麼東西學了有用,什麼東西沒有用。回想一下,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皆由各行各業來充實,因而,不論什麼行業,專精就有發展的機會。據此,不論孩子想學什麼,只要有興趣,我們便給予全心的支持和鼓勵。我們也相信,不管什麼興趣,唯機會與嘗試,小樹苗終有成大樹的一天。

給孩子一個跨得過又不失挑戰的門檻,一如給他一雙合腳的鞋。然而,一個企圖心旺盛、成就動機強烈的人,對於門檻的高度自非輕易妥協。在我們的經驗裡,一向是孩子們給自己設定標準,而他們給自己立的門檻,經常令我們瞠目結舌,望塵莫及!以至父母能做的,只是不斷地提醒他們休息,休息。孩子的企圖心,雙親自嘆弗如。

讓孩子用自己的力氣呼吸,用自己的步伐前進,從興趣開花而後結果,繼而保有赤子之心,終其一生。孩子有機會,為自己想做的事盡力,也從盡力中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和為滿足父母、社會期望之最大不同處。

當孩子發現自己內在的需要被重視,自然也是卯起來奔馳的時候。鬥志昂揚,不輕言放棄的哥倆,說得好:學習沒有捷徑,自己努力比什麼都管用。因興趣、好玩而觸發強烈的學習動機,並促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展現出,非但不退,反而更加勇往直前的決心與魄力。Ω Mimi 2007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那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這是空軍軍歌中的一句歌詞,也是孩子們諸多座右銘之一。他們花許多時間思考、提問、描述腦袋中的東西、質疑和辯證,因而了解到物體的形貌、功能,及其間的關聯。每當他們提問或質疑處得到合理解釋,便著手創造腦袋中的想像。他們在實做中琢磨手的能力,也從熟練中體會到動手做的樂趣。

從興趣出發,學習的態度與情緒始終得以維持在某一個高峰,時而走走停停,亦絲毫不減學習的樂趣與熱情。學習就這麼一回事,經過休息,喘氣,沉澱,消化,發酵,內化,從而發展出個人的觀點和想法,乃至提出建樹。

個人對學習的認知,是獲得知識、技藝、技術等的攝取或投入訓練與養成的過程。而學習,需要動機(好玩、有興趣),情感的支持和實踐的勇氣。知識,須透過不斷的探索、驗證,進而理解深化,在琢磨的過程中,獲得滋養和成長。

做學問習新知,量不在多,但求一門專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次第而進。跬步千里,能力是日積月累建築上去的,惟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若我們始終耽溺於對量的執求,那麼到達質的境地,亦將更加地遙不可及。

孩子的學習步調快慢,無法經由制度來規範,取決於個人的飯量和胃口,消化與吸收而定,就好像呼吸的頻率和深度,人人不同。學習也不需要特定的時間和形式,沒有所謂特定年紀才能學什麼的道理。面對孩子的學習,我們要學會不拘小節。而認知,亦非受教育唯一的目地。

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敏銳晶亮的眼睛,遺憾的是這雙眼睛,在成長過程中,因過多莫明的壓力致光采漸失。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當眼睛不再發光,生命的彩度亦將褪色。

學習路上沒有真正的輕鬆。學校教育的辛苦來自消耗,來自為應付家人、社會的期望而忙碌;在家教育的辛苦,來自為明確的目標奮鬥。無論如何,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為自己奔馳,使其得以從容,堅定的速度在知識殿堂探密,在生活叢林悠遊。

不論孩子受的是在家教育或學校教育,雙親的態度,篤定的態度,對自己跟孩子都很重要。我們帶孩子,沒有高深的理論和教條,憑藉的是父母的直覺和自覺,有的是身體力行,和對人的希望,順著自然本性而為,以及對其需要的尊重。Ω Mimi 2007

動手做,惺惺相惜

喜歡動手做的人,講起興趣、專長,雙目如鷹,炯炯有神。談起引擎馬達等等,興之所至比之女性數鑽石的勁頭,還要來得熱烈盎然。除了實做的技術,他們自身的素養和品味,才是令他們散發自信與光采的源頭。

看到同好的傑作,那份欣悅,彷彿作品己出;主動出手協助同好解決問題和困難,似也是其興趣的一部份;當孩子們登門求教,他們並未因為你是孩子就不看在眼裡,反而盡力指導,將他們的當家本領悉數教給你。我們經驗到,一個人內涵有多深,肚量就有多大,絲毫不在乎,你會否超越他。謙謙君子亦若是。

唯一,他們沒有顯目的外在、輝煌的背景,但是,他們有學校裡教師所沒有的衝勁,熱忱和耐心。認識他們,源自於興趣與動手做的緣份,這是孩子們的福氣,是學習仿傚的對象。Ω Mimi 2007

動手做,看個性

曾觀察過三、四十個孩子動手做的現場,那真是一幅樂趣橫生的畫面:有人獨立、有人依賴,有人自信、有人沒主見,有人巧手精工、有人粗枝大葉,有人專注、有人散漫,有人要求完美、有人敷衍了事。孩子們的個性氣質,那麼清晰地鋪陳在眼前,從他們手裡創造出的作品亦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風景。

當孩子全神貫注在創作上,是不容打擾的時刻,從他們全身心意熱切的肢體動作,感受到他們的投入和期待,還有一絲絲細微不易察覺的自信和喜悅,自他們的眉眼、唇角掠過。作品完成的剎那,那股滿足就像瀑布傾瀉而下般暢快。

根性生來眾不同!每個孩子的心性、質地和天賦是那樣的分明,唯有發覺適合孩子本性的學習方式,他們才能獲得適時與實質的幫助。Ω Mimi 2007兒雕營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靈光一閃的剎那

沙發裡的創作者,可能無法理解動手做帶來的樂趣。

回想一下,當我們專注在一件事上時,思緒活絡,感覺敏銳,點子也源源不絕。而一個具有實驗精神的人,必然也精熟於動手做。在實踐的過程中,不但凝聚想像的精采,更創造出令人眼睛為之ㄧ亮的感動。

孩子們在創造一件作品時,往往有畫龍點睛,會心一笑的巧思、奇想。像麥當勞的咖啡杯變成機頭罩;豐力富奶粉罐的鋁蓋,成了品質保證的機艙罩;台灣啤酒、海尼根酒罐搖身一變為箭身。相信,這幾家公司壓根兒想不到,他們的容器,在兩個孩子手裡有新用途。其他還有,像糖果罐製成的火箭「藍莓子號」,牙膏肥皂盒等打造的車箱、軌道等。實做,激發想像盡情發揮,靈光一閃的剎那,作品有了生命。

創造,是人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欲望。如果孩子們有足夠的時間以觀察,更多的機會以動手做及深入體會,自然而然地,於此一過程中,砌築他們個人的品味與美感。風格的養成或需經年累月,若品味與素養根植於從容的步調間,將開出我們意想不到的絢麗花朵。Ω Mimi 2007

※ 圖片請見,飛行種籽 Soaring Eagle部落格。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意想不到的收穫,動手做

每個興趣的背後,都是一個集知識、技術的無底洞,小至材料零件大至領域。動手做的好處,就在於有大量的機會探索相關領域的知識,接觸與了解周邊各種零組件、器材等的功能、特性和材質,還有替代品的開發與應用。意想不到的收穫,絕非平空而來。當我們積累了入門所需的知識,熟悉工具的使用,及上述各個環節有了概括的認識和掌握,想像於焉發生。

在動手做的過程中,除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一項附帶而來的能力,是變通。解決問題靠的是相關知識、技術和經驗,但方法不會只有一個。某些時刻,直線距離非但不是最便給快捷的途徑,可能還會因此繞遠路。這個時候,變通能力就很重要。

變通,指的是一種應變的能力,不墨守成規、不侷限在先前解決事物或問題的經驗上。簡單的說,就好像媽媽正做一道需兩匙白醋的料理,無醋卻又獨沽一味,那這道菜可能就做不成;假設,做菜的人對酸味有涉獵,就會利用手邊現有的像檸檬來取代白醋,滋味或更上層樓也說不定。

變通能力來自於對該領域的瞭若指掌,熟能生巧讓問題迎刃而解,亦從因熟而巧之中發展出變通的能力。於是,當手中握有這把鑰匙,若再在替代品的開發與應用上下功夫,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速度,且不會受制於技術或器材的不適用等任何突發狀況,而造成手上工作延誤,或等待的窘境。可以說,變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技術相提並論。

促使個人創造力/創意發揮的元素,除自身的內涵和素養,尚有技術水平的高度,解決問題和變通的能力。集合了上述元素,亦將是創造力與創意盡情發揮的時刻。誠如攝影師,在他深入鑽研攝影、攝影器材、暗房工作、紙張與藥劑等等,當理性與感性交會剎那,創造出一幅傑作即日可待。

玩,實有研習與學習之意。從孩子對好玩的態度中,體會到「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道理。要不是因為好玩,這條路可能走不到這裡。太辛苦了。若非興趣和熱情的支持,面對那一連串的裁,切,刨,銼,釘,鑿,焊接或膠合,還有反覆的修復和不斷地拆卸組合,必然感到枯燥乏味,而那些長相奇特的零件器材,肯定也是令人頭昏腦脹的元兇。

動手做,激發想像盡情發揮,其最大的優點,還在於提供我們透過眼睛的觀察,經過手指的觸摸塑成,並在嘗試與體驗的過程中,深入一個領域探索並發展出自己的道路。抑或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開啟一扇門,創造新契機。Ω Mimi 2007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收拾不了的房間

對許多人而言,將屋子收拾打理乾淨,乃至一塵不染比什麼都重要。然而,不能接受混亂的人,可能無法想像,亂中有序,對一個創作者而言,亦是其創造的一部份。混亂雖令人困惱,但是,產生混亂的原因,在創作上別具意義。比方說,創造力十足的人,敢於挑戰未知的勇氣和爆發力相對充足,亂,大概就是他的樣子;謹慎雕琢的人,難免放不開,桌面的整潔度通常也來得較高。

一屋子混亂,的確令人驚慌,可是,當父母忙不迭地嘮叨再三,不僅削弱孩子嘗試創造的動機/動力,還澆熄了創意的種籽。經驗也告訴我,若將工作場所收拾得太乾淨將不利於孩子創作,而深怕弄髒弄亂亦致創造力難以發揮,一如緊張的父母,擔心泥巴沾污了孩子身上的新衣,處處掣肘以至於孩子無法真正投入玩泥巴的樂趣之中。或許,這些不起眼的原因,正是導致孩子靈光一閃的點子,無疾而終吧。

我們家現有這麼一個收拾不了的房間,兩張兩米長、九十公分寬的桌上,擱滿各種工具、零件和材料,有些東西細碎到米粒大小;立在牆角邊的珍珠板、巴沙木、航空板;木條,炭纖管,金屬管,噴漆罐;舊物新作,和撿回來的爛飛機,破紙箱、容器,還有一堆無法再利用發揮的廢料,幾乎淹沒了走路的地方。這就是孩子們的創作基地,經他們創造出來的作品,無一不源自這零亂無章,且不足三坪大的小空間。事實上,這房間還只是亂源而已,他們一旦卯起來工作時,那才真是壯觀。

創造,是驅策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之一。無論如何,亂也好,創作也好,過程帶來的滿足遠高於作品的呈現,而作品完成的興奮,亦被迅雷不及掩耳的新構思和挑戰給淹沒,就在這無中生有的一程,又一程中,向未來挺進。Ω Mimi 2007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有的教育模式莫不以升學為重,導致動手做比拿起書本還要困難。社會上,鼓勵讀書,卻不重視實做能力,以至於,讀書人養成眼高手低的陋習,而擁一身技藝者又往往對書本沒興趣。如此一來,理論與實踐永遠分據河的兩岸,成了學習上莫大的缺陷。

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向不會印在書本裡。在動手做的過程中,錯誤和挫折是常態,若非興趣與熱情使然,將難以通過其考驗。實做提供的不僅是完成一件作品,大部份時間應對的,是解決問題。經常,看似簡單的物體,背後是複雜的製程,充滿挑戰的工法。若非經驗,一眼能看透物件的工序與製程,必然經過錯誤和挫折的洗禮。如何解決問題,就成了最大的挑戰。而在錯誤中修正,挫折中學習,做的愈多經驗愈豐,遇到問題益發靈活以對。

動手做,一直是我們家落實學習的初衷。動手做無他,惟反復實踐,於過程裡掌握技巧與門道。在實踐中,精進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驗與理論交互驗證,兩者並進,相輔相乘。實做,也是維繫知識與生活不脫軌的最佳途徑。

動手做,刺激思考,觸動感官及提昇自信,鍛練手眼協調,增進表達能力,還給人帶來成就感,認識及正確使用工具。也在這個過程中,練就不輕言放棄的意志。有意思的是,工作者附帶創造自己的工具和工法。

孩子們自幼長成於動手做的環境中,對他們而言,動手做就像吃飯睡覺般家常。凡遇難題,自然是動手一番,在那個過程中獲得靈感和啟發,也在那個過程裡,解決問題。誠如,歐陽修言,我亦無他,惟手熟爾。Ω Mimi 2007

巧手非天成,練習再練習

裁,切,刨,銼,釘,鑿,焊接或膠合…不論曲線弧形,還是稜角分明,絲毫不馬虎。對作品,除功能,還有外觀的高度要求,有模有樣。巧手非天成,經無數嘗試,練習再練習。

在動手做上,兩個小孩可是經過一番實戰,眼淚鼻涕,情緒抱怨,一樣不缺。對完美的要求,看在眼,苦在手,眼高手低,最是磨人。這個階段,是心力接受巨大挑戰的時刻,是放棄或繼續前進的關鍵,就好像傷口即將痊癒之前,必然也是最痛的時候。※ 請參閱標籤:成長故事/自製玩具是發揮創造力的開始。

在琢磨手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能力與極限(潛力)。遭遇困難時,學會判別問題的輕重緩急,及解決的優先順序。挫折考驗的是,能否一以貫之的態度和毅力。唯有通過它,一切才都是真實的。無論如何,雙手的能力一經養成,那是一輩子的禮物。當手的能力提升到眼界的高度,亦是真正邁向手腦並用的開始。

隨著手的能力提昇,技術的養成與發展亦隨之而上,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層次,這其間的關聯若非身體力行,無法切身體會。有了紮實的技術為底,接下來,船要能航,飛機要能飛,已非單純的兩根電線、一顆馬達的問題,面對更多的是,理論的支持和檢驗。實做為矛,理論為盾,學習路上擁有這兩項利器,開創自己的道路指日可待。

然而,徒有技藝的架子不足以成氣候,內涵才是血肉,是精神。內涵的提昇,無法等到技術的高度達到預期的水平,同時進行並不衝突,反而更能引領孩子迎向高峰挑戰。誠如,拍好一部電影不難,難在於,如何拍出一部好電影。正說明了技術容易掌握,而內涵則需要長時間的澆灌與滋養。Ω Mimi 2007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種瓜得瓜:動手做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歐陽修

當孩子僅數月之齡,即開始為他們做東西,從牆上的吊飾,摺紙,到身上穿的毛衣、外套都有。孩子總是很得意的穿上媽媽為他縫製和編織的衣帽。記得,有一次,將他畫的爸爸的大頭圖,織在毛衣上時,他樂得天天都要穿著那件毛衣。

孩子對牆上隨風飄盪旋轉的吊飾充滿好奇,肉乎乎的小手揮呀揮的,一旦抓到它,得意的笑個滿懷。若一把拉下那個吊飾,便說,還要,還要(復原)。經常就雙手緊握,盯著懸垂在書房門口轉動不停的吊飾,呆上好半天,咿呀好奇,怎麼它會動。

母子間信手做點東西,常常是孩子點菜媽媽動手,樂此不疲。漸漸地,孩子可以握住工具時,自己要,自己要,這是他宣告自主時代的來臨。從此,動手做在孩子的內裡生了根。

好長一陣子,孩子們沉浸在立體紙雕作品中,像熱氣球、火車,鳥等。有些是現成的紙雕集,買回來按圖索驥,從那個過程裡,學到結構的基本概念;另一部份,則從他們自己的想像出發。除此之外,為配合戰爭場面的需要,他們自己設計和調製火藥(真的火藥),還各自為麾下大軍創造源源不絕的兵力,及無數的兵器戰艦。然後,揮軍海邊,挖戰壕設碉堡,兩軍對仗廝殺一番。那場面,真有煙硝味。

積木,是孩子進入實做前很好的引子,玩的過程,充滿想像。兩個孩子一直上到八、九年級都還在玩樂高積木。他們從不按著積木的圖說操作,而是依著自己的想法,將腦子裡想像的形體拼湊出來,一試再試。隨著他們對物體的結構日漸掌握,手裡拼湊出的作品亦趨複雜,令人驚豔。

拆解和重組,是透過雙手實踐的另一個重要的環節。缺少這個動作,在進行實做時,會需要較長的時間去熟悉關節的運作方式。像孩子們在玩積木時,為了將腦子裡的影像現形,不斷地在拆卸和重組這兩個動作中模擬,直到形狀具體呈現。這時期的經驗,為日後在物體結構與關節運動上,扎下根本。Ω Mimi 2007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無 題

家門口有片榻榻米大的空地,姑且以小花園稱之。滿心歡喜有這麼片空地,可以在上面發揮,我雖然不懂土地植栽,但是,可以學。

當我著手整理小花園時,被眼睛所見的景象嚇到了,原來,填出這片園子的土,全是工程廢棄土!土質,硬結成塊,呈酸菜色,一點生氣都沒有,揉搓在手裡,觸感其糟無比;其中還摻雜有,煙蒂、檳榔渣、廢紙、塑膠袋、鐵釘、碎玻璃、破手套、磚塊和石頭。

最初的工作是,不斷的翻揀掉上面說的那些東西,幾乎整片都給翻過來了,也嘗試著種些東西。可是,貧瘠/過度耕種的土地,植栽作物不易生長,恰如終年懷孕的母親,難以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其間,偶有幾根生命力驚人,再惡劣的環境都能生根發芽的野草冒出來。我不懂得如何照顧生病的土地,以為翻翻土,澆澆水就行了。

接下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只是重複著同樣的動作:翻土,澆水,拔草,施肥,和跟那些泥巴講話。在拔草時,留下有用的草,餘,一律除之後快。漸漸地,土地有了生氣。這段時間,偶爾有鳥來啄食土壤裡面的礦物質,在土地上進行泥浴,同時,留下排泄物和種籽。鳥糞裡有種白色的成份,硝石,那是質優的有機肥。

某天,翻土的時候,翻出一條蚯蚓。高興之餘又有點難過,因為那條可憐的蚯蚓,細長得像根電線,全身灰白得就像是營養極度不良的小孩。然而,蚯蚓為我帶來希望,小花園裡的生機。這景象,鼓勵我,得更勤快些以改善土質的現況。

廚餘是最好的堆肥。家裡沒有多的空間可以做堆肥,而且社區裡也不適合。於是,當有廚餘時,切碎將體積處理到最小,直接在園子裡掘個深坑,然後,一層廚餘一層土交錯著,最後,覆上一層厚厚的土。接著,就是等待。等待它腐爛,分解,發酵成以滿足各種食客的需要,滋養生命的養份,包括土壤。

五、六年下來,土質大獲改善,小小一方花園,生機盎然。健康的土壤,土質烏黑、鬆軟、光澤,觸感極佳,還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房客也熱鬧了起來。蚯蚓的體型已是先前的三倍,體色暗紅近黑;鼠婦,蛞蝓,蝸牛,青蛙,蟾蜍,蟋蟀,蜘蛛;春天的時候,毛毛蟲多到數不清,當牠隻隻化作彩蝶飛舞,帶給我喜悅。這裡也是鳥的最愛,健康的土壤,提供牠優質的礦物質,飽食後,再在土上來個泥浴,再怡鳥不過。至於土壤的最上層植栽,以草為首,錢幣草,紫花酢醬草,馬蹄筋,雷公根,車前草,蕨類,滿園春色。

寫到這裡,我得說,土地的深奧,以個人初淺的接觸是不可能深入瞭解的。土地就像人,都是有機體,氣候,溫度,晴雨,乾濕等天天在變,日日不同。唯有投入更多的心力和努力,觀察和實做,才有可能領略其中的訣竅與精神。Ω Mimi 2008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全神貫注在一件事物上,那就是專注

孩子們勇於求知的態度和專注,打動過不知多少人的心,看在身邊這群曾經素昧平生朋友的眼裡可嘉可許,並將那份感動化為關懷和行動,支持且主動提供協助,更加不厭其煩地指導和啟發孩子。於是,有不少人問起,你是怎樣讓你的孩子專注的?

正當學習或手上進行的工作,突然被中斷,其實是非常不舒服的,不僅注意力難以在短暫中即刻恢復,還會有輕微的焦慮產生。曾經,拿兒子做了次危險的實驗,當孩子一頭栽進書本時,一會跟他說話問他問題,一會催促他該吃飯了,一會又叮嚀他要記得倒垃圾等。二十分鐘後,孩子很不耐煩的說,唉唷,媽,你這樣我什麼都做不了,你能讓我專心一點嗎?(大孩子有能力將這種不悅的感受說出來,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呢?)

個人的觀察是,孩子的注意力驚人,他們專注在每個當下,而且,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當他們聚精會神在玩上,全神貫注在書本中,或沉浸於天馬行空,最怕的是打擾,是人為的干預。父母旁人的頻繁擾動,中斷學習其影響雖無法在一時半刻間察覺,久而久之,所謂的專注就讓其他事務給取代了。這就是,為什麼當前有這麼多如何幫助孩子增加專注力的話題和需要出現。

全神貫注在一件事物上,那就是專注。減少人為的干預,是幫助孩子維繫住專注能力的第一步。隨著,孩子投入探索興趣的時間增加,其專注的時間亦愈長。當孩子不專心成事實,再來想要如何挽救,亡羊補牢,事倍功半。Ω Mimi 2007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興趣,適時支持,其星火足以燎原

當機頭栽進田裡,正是好戲開鑼時

兩兄弟在享受飛行片刻的背後,面對更多的是清潔和繁瑣的修復工作。如,保麗龍製的飛機,不慎摔碎了,修理起來可是一個頭三個大,夠你受的。而且,要將那些「碎片」再一次完整地拼湊重組,若非十足的熱情與耐心,不可能的。

南機場,距宜蘭縣府不遠的一座日據時代的舊機場。那是一個空曠、寬闊、舒適的遙控飛行場地,連外縣市的飛友們,亦不辭路遠,驅車而至。南機場的跑道外圍,是一大片水田。美之美矣,一旦飛機栽進田裡,那才正是好戲開鑼時。

撿回飛機,已是一身污泥,還要趕在電子零件受損前拆卸,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清洗,除濕,乾燥,檢查與測試。接下來是冗長枯悶的工程,先將飛機碎片收集清洗乾淨,晾乾。然後,進行飛機拼圖(碎片),將之拼湊出完整的外型。修復工作,往往是飛行五分鐘,修補三五天。

會做衣服的人都瞭解,寧製新袍也不願改舊衣。若親眼見他們修理飛機,您可就不想飛了。工序繁瑣複雜,還要考慮修復之後的結構完整,重心,重量,水平,缺塊缺角處還得找到適合的材料,將損壞的部份重新打造、固定、黏合,打磨。重點是,要飛得起來。當飛機再度展翼,他們那份成就感與驕傲,真是難以形容。

修復飛機外型,耗日費時,還不一定修得好。一般來說,經濟許可的,多選擇丟了。但對我們而言,修復它,才是上策。兩兄弟在修復飛機的過程中,瞭解機身、機翼的結構,電子線路的配置,造型與塗裝,也從撿回別人摔爛,和丟棄的飛機中,研究結構相異之機體、機翼的堅固比,引擎與油路配置,材料等,收穫多多。奠定日後,親手打造飛機的基礎。

興趣,適時支持,其星火足以燎原

打造自己的飛機,如同穿上為己量身訂製的新衣。初生之犢不畏虎,機場上叔叔伯伯們不敢輕意嘗試的事,兩小子毫無所懼。材料從保麗龍,巴沙木(俗稱:飛機木),到航空板;從三角翼,3D機(結構簡單操控靈活的飛機),到引擎機,越是困難的,他們挑戰的興致與動力越是高昂。

學習是,當越深入胃口越大,想要知道瞭解的也越多,不知不覺中加快了學習的腳步。

他們嘗試設計飛機的初期,是先用方格紙將圖繪好,再黏貼到材料上剪接,可是常常需要在方格紙上修正和塗改,精度不佳的問題便一直困擾著。因此,興起了去學 AutoCAD 2D 繪圖,從而建立 CAD 與幾何的基本概念。學了 2D之後,發現要設計引擎飛機等實際的東西時, 2D 無法支援,於是,更進一步向 Pro/E 3D 設計軟體邁進。有了 3D 的協助,如虎添翼。當同學們都為基測忙得焦頭爛額時,他們已四處參與電腦繪圖研討會,嘗試接觸瞭解不同的繪圖軟體。

由於興趣使然,在這個階段,所有修習的內容,都是跟飛航領域相關的功課,如:材料,結構,流體力學,動力:引擎/馬達,油料的物理化學,電子電學,飛行史,電腦輔助設計,工藝與美學等。理論加上實做,交互並進。

「我的飛機的動力和體積,是南機場成長最快的!」林澤說。光只是修飛機,做飛機,已滿足不了少年的胃,求知若渴的心。他們想飛,飛得更高更遠,壯志凌宵。十三、五歲的少年,思考的,是未來的志業。

學習,順著自然本性,毫不費力(最有效率)。兩兄弟接觸遙控飛行之初,我們完全想不到一路發展下來,是眼前光景。也由於經濟上,我們不是一個無憂無慮之家,因而,孩子們深刻體驗到,等待的可貴。他們知道,可以做的,只是時間早晚。於是,等待,成了決心的考驗,熱情的試煉。等待,也是提升其他科目精進的時候。

興趣,適時得到支持,其星火足以燎原。遺憾的是,若身處環境無法提供支應,這顆種籽,會隱藏,或逐漸凋萎。怕的是,夢想希望,成了冷卻的灰燼,等待被埋葬的命運。在美術館時,我們接觸到欣羨的眼神,也目送噙著淚光落寞離去的身影。背負包袱的人,不嘗輕盈的可貴。唯有,為自己學習與奮鬥,方能全力以赴,無怨無悔。

讓孩子為自己奔馳吧!您將經驗到,推動他們前進的力量,來自於自我驅策的能力,來自於自我肯定和投入的熱情。Ω Mimi 2007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從容,有助於樂在其中

由興趣的點,延伸出線與面,再由面寬,向縱深挑戰。每個興趣的背後,都是一個奇異瑰麗的世界。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好玩」就像料理中美妙滋味的湯底,高湯。若好玩是高湯,興趣是調味料,是菜餚加分與否的基底,那麼食材(學科)能不能發揮就看基底能否助其發酵。失去好玩的成份,又沒有興趣這個基礎,學習本身就會是困境。

進入新世界之鑰:好玩和想像

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機會,才是使興趣發生的關鍵。而興趣的啟發和培養,需要帶領的人敏銳觀察,引導、支持,以及從容的時間以養成。像兩個孩子想要養鳥的出發點是,鳥會飛,跟鳥講話一定很好玩。

兩個男孩在養鳥時,為了跟鳥說話,天天,天不亮就起身,連鬧鐘都不用;餵食後,人鳥嘰哩喳啦,你來我往,一唱一和。黎明前的幽靜時光,是鳥學說話的最佳時刻,也因此,和鳥培養出兄弟情誼。從他們看鳥的神態,即知,鳥與他們,早已聯結在一起了。

在他們真正進入養鳥階段之前,已花上近一年時光,進行了許多與鳥相關的功課,內容有:鳥類棲習與環境,鳥的孵育成長,食物和營養,疾病與醫療照護,寵物心理等等。孩子們也從養鳥的過程中,經驗到生命的脆弱與韌性,體會到人與生物間的情感交流無異人我,從鳥類飛行觀察到飛行原理。這個興趣持續至今,然而,孩子們對寵物的想法已不同於往昔:鳥應該在空中飛翔,那才是牠們生活的世界。

※ 請參閱標籤:成長故事/寵物飼養經過,經由飼養寵物培養出對生命的態度

點燃興趣的引信:惡作劇

猛不防地給震一下的人,先是吃驚,再是疑惑,接著,笑聲隨即電流般傳播散開。千人震!凡給震過的,印象深刻。因此,被電過的孩子,無不想做一支,立即還以顏色。

在遊戲中,記住套件裡的電阻、電容、電晶體、變壓器、電路板等零件的名字、長相和功用,一點都不困難。即使沒有套件,就手邊現有的零件材料,也能輕鬆變出一支,豪華精緻的加長型千人震。玩,是學習的最高形式,隨時隨地都在,進行中。

在他們小學三、五年級時,有好長一段時間,沉浸在裝配電子套件的樂趣中。這些電子套件,裝配起來安全容易,兼顧好玩和基本常識,也是進入電子世界的入門磚。由於這段時間的投入,也為日後進入遙控飛行電子電學的世界打下基礎。

從容,有助於學習

好玩的,遊戲的心情異常地珍貴,許多奇思發想都是在玩之中爆出火花。透過玩的過程,孩子有收穫。這個收穫雖然不是立即的,可能要等到若干時間後,孩子才有機會說出某個旅程帶給他/她的啟發或影響。然而,從容,有助於樂在其中。

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思維和邏輯,有其獨特的節奏、韻律和學習的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經驗與探索,乃至進入高難度的挑戰。至於,做的好不好還在其次,重要的是,他/她在過程中攝取成長所需的養份。

在耕耘興趣時,孩子擁有從容的時間和自主,決定學什麼,怎麼學。我們只在一旁提要指引。經深度探索過的興趣,深深烙印在心上,無一日或忘,且隨著時日推移,能力只有越來越好。我們看待事物的態度,將影響進程,並改變其最終的樣貌。Ω Mimi 2007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好玩,其實不簡單!

兩兄弟,你沒法規定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更無法要求他們做沒興趣的事。就算勉強做了,也難有結果。可以說,他們的學習,幾乎都是在好玩領軍下,站上第一階,那是前進的基礎,向上的動力。從好玩,有興趣出發,收事半功倍之效。而好玩背後的世界,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

孩子們探索新事物的胃口一向不小,無限好奇。有趣的,是孩子們對自己想學、想瞭解的東西,往往也是卯足了勁,攔都攔不住。以下例子是孩子們曾經,或現在進行中的好玩事物,與您分享:

學齡前,孩子們對謎樣的蕈類發生興趣,像綠褶菌,地星,馬勃菌,鵝膏菇,墨汁鬼傘,毒蠅傘,多孔菌…等等,為此,我們經常縱情山林,不亦樂乎;品嘗鮮菇美蕈的機會自然也不放過。蕈類生長在陰暗而潮濕處,牛糞上,樹幹及其根部,枯木爛葉間,即使腐爛的木屐也是孕育生命的溫床;不同條件的生長環境,不同的蕈貌。每每新發現一種蕈,都為我們帶來無限驚奇和驚喜。孩子們曾為親見孢子的真面目,動手做實驗。接著是蘚苔蕨草,乃至巨木叢林,生命充滿奇蹟。

對火箭、弓箭、槍砲彈藥的著迷,始於火山巨大的能量之後。能量帶來震撼和想像,速度為他們開啟視野之門。在他們僅八、十歲之齡,手工打造的火藥火箭-藍莓子號,既已飛離地表九十公尺的高空(經過測量)。從這裡出發,發現新世界。此後,自修物理和化學。

當孩子們一頭栽進飛行:飛鳥和飛機,從飼育幼雛到打造飛機,一是生物一是物理世界,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得心應手。更進一步,藉由3D繪圖軟體輔助設計,為其設計的船和飛行器增加精度,一切以製造真正的飛機和船舶的標準為挑戰的目標。這個時期,他們僅十三、五歲的少年。

用點心,我們會發現,光是種種菜、摸摸電路板,無法滿足孩子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強烈欲望。扎根需要興趣與熱情的澆灌,深耕得有耐心和毅力。面對孩子的學習,變,是父母首先遭遇的挑戰。農夫朋友的自然哲學最透徹,他說:『土地、植栽都是活的,無法依賴數據操作。如果我們不跟著變,那就種不出最好的作物。』Ω Mimi 2007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記2007朱銘兒藝雙年展參展與經過

參與展出緣起

2007年七月初,孩子們剛完成自籌旅費自助環島旅行歸來,正處於興奮和成就感之中。(請見標籤:成長故事/自籌環島旅費,有旅行始末的詳細記錄。)

在一個機緣下,朱銘美術館推廣部經理,也是本屆兒藝雙年展的策展人黃榮智老師,在接觸與瞭解澤、恆兄弟的學習型態及其創作後,立即詢問他倆有無意願參與第一屆兒童藝術教育展。面對這個邀約,兩個孩子興奮之極,異口同聲:我願意。當時,一個十六歲,一個十四歲。

接下參與展出的挑戰,兩個孩子窮思苦索,如何能將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的成長過程,做最好的呈現。最終決定,各自為展出設計打造一架機身長2.4公尺、翼展寬2.8公尺的飛機,和時速一百公里起跑的蝦艇,並駐館以現在進行式呈現。同時,挑戰自己如何將日常所學做一個統整與檢討。館方已將展出的時間定在8月下旬。

完美如鬼魅,遺憾促人更上層樓

半家瘋子,無論是理性那一半還是感性這一邊,無異於瘋子的行為,尤其對完美的要求。而要求完美,是孽,前世的孽,折騰吶!

求好心切,是人的基本渴望,有了可以展現的機會,任誰都想要最淋漓盡致的演出。然而,要做就做到最好,簡直就是搬座山砸自己的腦袋,自討苦吃。出於自我要求,他倆給自己設了高門檻,而追求完美的動力則源自於個人內在的成就動機與行動力。秉持一股熱忱和決心,兩個孩子並不曉得,自己正給自己攬下了生平最大的挑戰。

追求完美的人,幾乎都有堅持/固執的通性。未能將腦子裡的想像具體呈現或未達門檻,豈會善罷干休,遑論旁邊的聲音。以他們目前手上進行的工作而言,從構思、設計,到實物,再到測試,不要說三個月不夠,給一年時間,可能也只是剛好。因此,以眼前兩個月不足的情況下,已是急迫眉睫,而兩個人卻還在那兒計較東西。果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唷!此情此景,婦人之仁,既幫不了忙,換來的是孩子們當頭棒喝:媽,你專業一點行不行,飛不起來,飆不出去,你就知道了。

事實上,成就感未能在創作者的心上駐足好久,因為,在追求盡善盡美的過程中,當作品越是接近完成,挑剔這項刻薄的本能,益發地強烈尖銳,尤其面對瑕疵、缺點,睜一眼閉一眼是絕不容許的。挑剔,是創作者能夠不斷向創新邁進,向高峰挑戰所擁有不可或缺的基因。完美如鬼魅,遺憾促人更上層樓!

態度與毅力,是完成挑戰的支點

「一心一德,貫徹始終」這是孩子們掛在口頭的座右銘,以時刻提醒自己,勿輕忽懈怠。為達成目標,從設計到實物構成,再到展呈,一筆一畫,一刀一鑿,一線一鋸,夙夜匪懈。

打造「機構像真」的飛機,思考的基礎在於,以真正可以載人客機的機構為首要的考量目標,即使它只是一架遙控飛機。然而,對實物及相關領域的瞭若指掌必先於「像真」的要求,否則難以跨越那道分水嶺。

船,挑戰速度。真人駕駛的單座蝦艇,時速是400公里;遙控蝦艇的最高記錄,也有250公里。因此,從船身的結構與製作,機構的設置及防水處理,乃至測試,莫不以已有的數據做為超越的基礎。

整個設計、製作期間,乃至最後的測試階段,所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問題。辛苦勞累,受傷皮破都還是小事,為解決問題絞盡腦汁,心力交瘁,夜以繼日才是挑戰。因為,那不起眼的疙瘩,最終會成為釀出巨禍的元兇。

勞心勞形交織,令人害怕與卻步;生氣,焦慮加上拖延也是時而有之。「每天醒來,一想到,噢!又是一天苦差事,」林澤說。癱坐在沙發裡的林恆,昨日疲累猶未恢復,兩眼望向遠方,若有所思,五味不缺。

在美術館,當船與飛機的結構體高懸的那一刻,引起不小的騷動,也為展出帶來高潮。對創作者而言,這一刻,是最美好的回饋。此時,距離兒藝展閉幕只有十天了,「媽媽,能不能跟美術館說,多掛兩個星期呀?」林澤說。

然而,兩位創作者,對自己作品的挑剔是毫不留情的。

『結構脆弱,』林澤給自己作品的評語,又說:『在我設計這架飛機前,真飛機參觀的不夠;如果,時間和鈔票都允許的話,那我的飛機,體積會更大,而且更誇張。』

『在發現問題時,立即修正,照片上看到的,已經是修改問題後的第二代了。不過,還可以更好。』林恆。

面對苦差事,態度與毅力,支持他們一路走來,即使挫折困難,生氣抱怨,亦未輕言放棄。熱情和勇氣則促使他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好事多磨

2007819日,展前倒數第六天,夜裡三點鐘。聖帕颱風外圍環流,雷雨交加,一陣迅雷窮兇惡擊,擊斃了數百成千部正在運作中的電腦,致哀鴻遍野。當時,林澤正露夜趕繪飛機的最後完成圖。睡夢中,只聽到一聲慘叫,接下來是搥胸頓足、破口大罵。所有展出的相關資料、圖檔、影像與文字,全在那數秒間化成了煙,沒有備份,沒有額外存檔,硬碟報銷了。時間,停止在那一刻!

倒數第五天,一早,美術館推廣部的秀玲打電話來,希望我們能先提供展出相關資料。到目前為止,我只給了她現場陳列的草圖。秀玲很客氣,她本身也是創作者,很清楚創作到最後關頭所面臨的交戰與膠著,對我們既不忍催促,連大氣都不吭,真是包容至極。正因為如此,當本人面對這個窘況時,實在難以啟齒。

秀玲,在我回答您問題前,要先跟您報告一個消息,請有心裡準備。光是聽到這樣的開頭,就夠她受了。昨天夜裡,一陣雷擊,我們的硬碟被擊斃了,現在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即使你只要一張圖。電話那頭,傳過來緊張的氣氛,秀玲跟我一樣,嚇壞了。拿著聽筒發抖,好半天吐出一句:那,那怎麼辦?

現正搶救中,我們盡全力,隨時保持聯絡。

茫然若失。老實說,我們比美術館更怕開天窗。

倒數第四天,還在搶救硬碟裡的希望,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把握能否如期佈置展場。秀玲的心已湧到了喉頭。

面對現況,林恆擔心:媽媽,我們拿什麼來展覽啊?現在什麼都沒有,來得及嗎?

好孩子,現在不是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你們就行了,我說。孩子狐疑的看著我。於是,我指了指腦袋,別擔心,全都在這兒,我們不會開天窗的。家裡只有一部電腦,數個星期來,從沒關過機,他們兩個也是夙夜匪懈火力全開,我那裡摸得到電腦呢。所有來龍去脈、詳情細節,全貯在腦子裡演練又演練。

老天保佑!在這最後一刻,硬碟裡的心血,奇蹟般復活,背了兩天的石頭終得放下,暫時喘口氣。

展前三天,過午,始寄出第一批展出需要的印刷、圖檔,及影像的沖印;孩子們的新作在雷射切割機上雕著。所有的事情皆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進行著,如火如荼。

展前兩天,除了在家教育這個單位,所有展出單位皆已進館佈置,屆完成階段,連來自台中的四季幼稚園都駐進美術館兩天了。感謝黃老師對我們的信任,他面對館方長官迫切的追問,對我們則付予最高信心與耐心。他說,我絕對信任你們。

展前24小時,午時,在家教育這個單位方才打包入館。當時,還聽到來展場巡視的執行長吳小姐,面對空空如也的展區,焦急地問:『這個單位呢,這個單位呢,在家教育!他們還在家嗎?』可知現場有多急迫了。是日,我們在美術館一直忙到晚間八點鐘。

回程,直奔宜蘭為我們展出供獻最大心力的鄭先生處,取回最後部份的工件。感謝他,為了這個展出,同我們星夜加班,動用雷射切割機為孩子們裁切夢想,幾乎就是電影:十月的天空場景。

展出當天,在開幕式之前,將現場稍稍做了修正及整理。終於,順利展出與駐館創作。

旅程的終點與起點

為期兩個月的展出,孩子們駐館持續創作,生活與學習不間斷。正符合我們日常生活初衷,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兩個月,可能連我們一生歲月的百分之一都不及,可是它的影響卻是長長遠遠地,陪著你一路向前邁進。經此短暫時光的淘洗,孩子們越發地穩健成熟,自信充足,亦更加瞭解自己,以及潛力、韌性和極限。

翻越一山還有一山高,這只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無數山峰中的一座。感謝朱銘美術館提供的展出機會,感謝黃老師的慧眼。Ω Mimi 2007

※ 請參閱〈2007藝教新樣貌生態總呈現〉中「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在這篇文章中,簡單記錄了澤恆兄弟的成長與學習。朱銘美術館出版。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突困境拓新局

在升學之路廣開的今天,在家教育生要升學,仍然不易。身份,是體制教育認可的一個標記,沒有學歷又不被認同的情形下,升學,無疑比登天還難。雖然,在家教育生於國中畢業後兩年,可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但這樣的訊息,僅止於聽說。事實上,時代的變化激活不了僵化,制度成了限制人發展的絆腳石,絆住有心深造的孩子,侷限住大環境發展的質與速度。整體制度的缺失,還在於缺乏對人的信心與肚量。

須知,法令框不住成就動機強烈的學習者,僵化刻板的進度也約束不了對求知與學習擁有熱情的人。每個人都擁有自我實現的欲望和潛能,如何在生活中,實現跟滿足內在的需求,除個人動機,尚且需要整體環境(社會、學校與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於是,家,成了孩子發展與實現自我的基地,在家教育則協助,促使其勇於追求理想,發揮潛能。

在家教育這一程,彷彿踏查在一條荒蕪路跡的山徑上,每一步都是未知,都是考驗。隨時要有就地露宿的打算,有的時候要停下以判別方向,有時得屏息勇往直前。為此,我們也曾深陷於重霧茫然之中。這時候,『知道自己要什麼,握有什麼』格外重要。它是指引,是一盞明燈。即便火光幽微,足矣!

在家教育,這一路行來五味俱足,無法僅藉由文字經驗之。憑心而論,這段旅程的前期,曲折艱辛障礙多,摔跤是常態,進退兩難,窘迫至極。谷底盤旋,狀態膠著,備嘗孤寂。逆境中,激發潛能,蓄積振翅的能量,信心和成就感與日增。黎明將至。 Ω Mimi 2008

附註:很抱歉,連篇苦水,談的都是我們一路走來的遭遇點滴,充其量不過就是發牢騷吐怨氣。希望不會讓您誤以為步入歧途,或影響您走進在家教育的決心。接下來,直接進入兩個孩子的成長與學習過程。這部份,是我們收穫最為豐碩,歡喜蒸發淚水,也是整個旅程的重心。敬請期待。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理想=≠孤單與寂寞

曾經,有群朋友十分不解,在家教育怎麼會孤單寂寞呢?

理想,人皆有之。問題是,你的理想和我的理想在極為相似的情形下,易致誤判,畢竟,相似的程度或可能僅止於表象的部份。因為,在理想之前,人我心中各有一把量尺,理想的高度亦不盡相同。惟有透過實踐,以檢視之。

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教育大計迫在眉睫。因此,當手中這把量尺無法延伸,理想的高差無法拉近,分道揚鑣在所難免。舉個例來說,曾經,幾個家庭一起活動近一年,終以摃龜收場。盡管遺憾,但這段時光充實,彼此都從中獲益良多。

事實上,從共學到摃龜,這中間的關鍵轉折在於,家庭這個單位,對於『孩子的教育』和『父母自身成長』所抱持的態度,同時,態度決定前進的速度,差異不小,勉強不來。

追求理想,走的就是寂寞路,很難要人理解你什麼,就是這樣。吃不了苦,信心不足,或拿捏不定的,回頭是岸,沒有爭議。Ω Mimi 2007

孔子的眼淚

七年級的孩子在台上做期末報告,侃侃而談他讀<老人與海>一書的心得。如下:

『我覺得<老人與海>這一本書寫的很好,別看他只是一本薄薄小小的書(節錄版),但他從頭到尾都很精采的。單調的情境,簡鍊的情節,卻描述出動人故事。

海面很大,但老人在充滿孤獨與寂寞的小船上和魚群搏鬥。有一次,他把船划到離陸地很遠的地方,用魚耳勾到一尾十八尺來長的魚,那尾魚把老人和小船拖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最後老人勝利了,就把那尾魚綁在船外拖回去。但在回去的路上一直遇到鯊魚,鯊魚一口接著一口的咬,回到岸邊時,魚已經被吃的差不多了。

這個老人充滿了堅強的意志,儘管刮風下雨,也未能擊敗它的意志。這個老人是一個不會受到其他人言語影響的人,他不會在乎別人怎麼說。如果是我在船上的話,我也會像他一樣堅持到底,不會半途而廢。』

聽完台上孩子的報告,國文老師對他說:你跟所有的人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讀書心得報告要講的,是讀這本書的心得和收穫,而不是將書上的內容摘錄出來…。

接著,師,跟八年的孩子說:你們説的,我都聽不懂,我是學文的。

八年級生:那我們來談三國好了,您問我三個問題。

師:哦!哦?那應該是我小學讀的吧,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啦,可,可能,都忘了。(老師笑的尷尬)

八年級生:既然這樣,那我問您三個問題好了。(孩子不等老師反應,直接就問了三個問題。)

師不假思索:我們的古文有很多啦,除了三國,還可以讀紅樓、水滸、鏡花緣…還有經啦、史啊、子和集等,這些你都可以讀,不是只有三國。而且,書不必讀那麼細…。(當她還繼續強調,要多看書,還有什麼可以讀時…。)

七年級的孩子,說:我有話要說,讀書不在快,不在多,在於你有沒有讀進去!

整體而言,大環境最擅長的是挑毛病、找缺點,卻吝於給予讚美和肯定。如果,我們連書中的內容都無法精準的摘錄時,怎麼苛求孩子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憑心而論,就一個七年級生,能夠精準的摘錄出書中內容,又能以優美流暢的文字描述,就語文基本能力來說已經有基礎了。從這個基礎去加強,去深化,寫出動人的文章還是讀書心得皆指日可待。

犯錯是正常的,大師也犯錯的啊!容許孩子們在摸索、學習的過程中犯錯,從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建立自信,當正式挑樑時才能有完美的演出。請以鼓勵代替責備,不僅要信任孩子,還要對他們有信心。Ω Mimi 2006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學習與評量

不可否認,在講究多元學習的今天,分數與考試仍是教育現場,百千年來唯一的關注。因此,當我們選擇以「期末報告」方式來評量學生的能力時,自然是倍受爭議與質疑。

「報告,是學習的最後產品,報告不足以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語出自校內在家教育審查會上,自然教師之口。另一位老師則表示:「Power Point 看不出學生的程度。」

教師們普遍認為,採期末報告方式,無法證明學生的能力、心智發展、獨立思考和人際關係等;而且,沒有考試,分數,不足以取信教育當局。

最終,我們還是堅持以報告取代紙筆評量,讓彼此接受挑戰。

期末報告

期末,專題報告時間,八年級的學生在台上進行報告:『遙控飛機單缸二行程引擎研究』。自然科老師對學生的研究熱衷,不斷提問,可以說問到專業問題上了,同時,也展現教師個人的素養和深度。

提問,刺激學習者重整思緒、激發思考的深度。教師的出發點,是藉由提問,試探出學生的真正程度,見學生應答如流,便繼續往更深一層上去,遇問題則提供指引。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在提問時,不斷強調:『這些真的都是你自己做的嗎?真的是的話,你應該說得出所以然來的?』在學生盡力答問之際,教師還一度將學生的思路,導入其預設的答案和方向去。如此一來,便失去了客觀的判斷,師生間的尊重與信任。

期末報告,是學生就他本學期以來的學習和研究,所做的回顧與檢討,期待從老師那裡獲得指點和鼓勵。然而,我們不情願相信,孩子有自學的能力,能學會學校沒有教的功課,乃大環境使然。因此,對學生的評量,難以擺脫慣常的方式。

在家教育幾年下來,我們經驗到,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超乎成人的想像,他們迫切需要的,是從容的時空、全心的支持、鼓勵與信任,以支應隨成長而來的探索欲望與發展。這一點,提供大環境思考。Ω Mimi 原2007

附註:七年級的學生,進行的是遙控飛機與飛行原理的研究報告。台上報告的孩子,之後說出心裡的不舒服:『台下的老師很不尊重學生,在人文國小就算老師聽不懂,也不會坐在那裡聊天講話,還是很專心的聽我的報告,做的研究。還有,校長一直在玩手機,一點都不專心。』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站在教育這堵巨牆之前

站在教育這堵巨牆之前,走自己的路,障礙重重,而障礙來自於人。人的迂腐,侷限,官僚,鄉愿,以及人對權利的欲望與掌控。既然,我們選擇了在家教育(受教權),校方理當給與適當的尊重和充份的信任,以及從不同面向思考,以客觀看待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這一環。學校,抑或藉此機會,以檢視兩套教育觀之優與缺,而不是企圖運用同一套思維和體制來捆綁約束你。世界之所以繽紛多姿,乃在於多元,而多元的基礎在彼此的尊重與包容,也尊重對方的需要和選擇。

主流教育的刁難與損失

校方一再強調,羅列出在家教育師資群的學經歷背景,對他們而言有多麼的重要。更甚有之,要求我們具體提出教師們的學經歷證明文件,以確認教師之任教資格。簡直就是刁難。

在我們的教師群裡,不乏博士、名師(任教於海峽兩岸),還有一群熱情洋溢,愛心、耐心與能力俱足的老師,他們唯一沒有的,是文憑。曾經,同這麼一位老師聊天,他對兩個男孩的指導不遺餘力:『如果學校裡的老師,都能像你們一樣有愛心和耐心,勇於追求理想和實踐的決心,我相信,沒有孩子不喜歡上學。』聽了這話,他臉紅、無奈,一度以為我在調侃他:『噯,別這樣說嘛,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功課其實都很差乜,而且,都是黑名單上赫赫有名的人哪,怎麼能…。』

從這個對話中,獲得兩個訊息,一是當斤斤計較於文憑現象成為主流教育的領導的同時,人才以可見的速度在消失。這種態度,永遠找不到優秀的老師,教不出優秀的學生。一是教育工作者的僵化跋扈,教師的保守自大,葬送不知多少有才氣天賦,且將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孩子們。

整體來說,教育界從不承認自己莫名其妙的驕傲,刻薄,有眼無珠。教師,不過就是3600行中,謀生的職業之一。這一行,不會因此比幹勞力活的人們來得更高尚。捫心自問,您教給學生的是什麼?就憑那兩本教科書?當教書,仗的是文憑時,請問光鮮的履歷和熱情、愛與良心孰重?

權力的宣示

自學記錄,記載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也是學校藉此了解學生校外受教育的憑證。沒了憑證,師我間便失信任基礎。諷刺的是,即使有,尊重和信任仍然空氣般稀薄。

舉個例來說,校方不斷索求關於孩子在家教育與各項活動的記錄,還不忘提醒你,最好能將2.5公分厚的資料夾填滿,製作精美更好。有意思的是,當他們收到記錄後,仍不斷地問你要東要西。於是,當校長繼續提出相同要求時,本人實在忍不住的問:校長,幾天前,您要的記錄,都交了,而且還是一大疊,難道您還沒看?猜,校長怎麼答:「哦!?唉,唉呀,你也知道,我很忙啊,事情很…多的,那應該還在某某老師那邊,可能她還沒有發下來。」

要,雖只是個簡單的動作,但其背後思維是複雜的且掺雜著對人的強烈質疑,對個人權利的宣示,為維護其面子的舉措。要,旨在確定你有沒有做,至於你怎麼做、有否遇到挫折,需要幫助與否,那都是其次。

家庭訪視

明文規定,於學年中,學校應對在家教育的學生進行數次訪視。事實上,訪視在家教育學生,學校覺得麻煩,不重要,是額外的增添負擔的業務。於是,從開學拖到期末,從十五分鐘退到十分鐘,然後,自動放棄訪視的機會。

家庭訪視,是了解在家教育生,生活與學習的關鍵時機,是與學生、家庭交流的時刻;不同理念,兩套思維或在短暫交會中,擦出火花。放棄,既然你選擇放棄,那就千不該萬不該將『我們不了解學生,不知道學生在家裡都在做什麼,學什麼』成為掩飾失職的藉口。貽笑大方。

權利與責任,一刃兩面。思之,慎之!

學習場域

當校方斤斤計較於孩子的分數的同時,對於你是否在校受教育也成為其挑剔的重點。以他們的認知,學生的學習應發生在校園,也惟有在學校,學生才能學會合乎社會期望的,未來貢獻社會的技能。以至於,在家教育模式一直令他們耿耿於懷,假我是為你好行體制束縛與壓抑之實。尤其每年遞送申請書的季節。

孩子沒進學校,將學不到該學的東西,基礎不扎實後繼無力,將影響往後的學習。邏輯上完全說不通。學校絕不是唯一受教育的場所,一個有心於學習的人,無時無刻,無處不學習。對一個有心於學習的人而言,督促與規範也不存在。自學與自制的能力何其可貴,有能力的人,不需要任何形式、框架的約束。

在家教育的重點,在於沒有任何制度、規範與框架下,考驗孩子的是,能否獨立完成學習,接下挑戰,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同時,面對自己。考驗父母的,是態度及持續力。Ω Mimi 2007

附註:計畫書都寫第四年了,校長還丟下這麼句話:「不會寫的話,我們老師可以教你寫。」教育工作者的輕視和敵意,只因我們不循指示,未能滿足其虛榮心,於是損人兩句都痛快。當然,校長的好處是,盡管嘴上刻薄,叨完後還是依了你的想法。關於這一點,由衷感謝!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成見與誤解

在這個社會上,人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遵循既定的模式發展,以滿足社會、家族對人的期望,及對安全感的需要。一是走自己的路。但,變動令社會、家人,乃至左鄰右舍驚慌不安。諷刺的是,走自己的路,等於革大環境的命,必然地受到莫名其妙的遭遇。因而,在家教育所面臨的社會壓力和檢驗,勢所難免。

曾經,在社區晚會上(2007年初),有位鄰居針對她的好奇聊聊,起先,還客氣:你們小孩國中就要畢業,考不考高中?還是繼續在家自學?以後要不要唸大學?不進學校,要怎樣讀書?沒有學歷,以後怎樣找工作,能做什麼?說著說著,話鋒急轉,一股氣沖了過來:『我們攏嘛在看,看你們到底想怎樣?看你們到底能怎樣?』當,對方懷著揣測質疑前來,對於你的想法和需要,其實沒有多大興趣深入。多說無益,時間會是最好的明證。坦白說,感謝他們的關心,但在無法溝通的情況下,緘默為妙。

還有些人誤以為,在家教育就是學的比人家多跑的比人家快,要不就認為不進學校的孩子,會跟不上學校的進度,無法接下時代的挑戰,立足社會將更加地遙遙無期。也有些人以為,在家教育的孩子,多是叛逆造亂或資質魯鈍的孩子,學校待不下去了只好回家。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啊。

誤解來自不了解,成見出於主觀和對安全感的不確定。這現象意謂著,對人的心性與發展未曾深入思考乃至信心不足,過於依賴大環境的指標,及缺乏主見所致。總的來說,孩子不適應學校的教育方式,正好給父母一個反思的機會,在家教育則提供解決問題的時空,並考驗我們在面對學習與成長這一環,所抱持的態度和行動的決心。Ω Mimi 2007

眼光遠放

眼光遠放,何必拘泥於當前

父母扛起教育的重責大任,乃天經地義。還記得,2005年教審會上,在長官們關切下,本人以母親的身份,懇請縣長和學者專家委員們對孩子和我們要有信心。當時,我說:『今天,我是孩子們的母親,我願意扛起完全的責任,何不請長官和各位委員們同我們一起將眼光遠放,放到二三十年後何如?我們要看的,是二三十年後,我的孩子們的做為和表現。我們的籌碼是,等待還有信任。』這一年,么兒自小學畢業,亦加入在家教育的行列。

在家教育,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提供,就像世界人權宣言第29條第一點所述:使兒童之人格、才能以及精神、身體之潛能獲得最大極限之發展。面對教育這一環,我們雖沒有讓孩子遵循傳統模式學習和發 展,不表示我們因此,悖逆常軌。相對的,我們更加尊重人的不同,以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出自己的路。

在家教育,沒有深奧難懂的理論,沒有霧裡看花的浪漫,沒有繁文縟節和虛偽的包裝。在家教育,旨在尊重人的心性,激發個人的天賦潛能,提供孩子探索與發現、生活和學習的正常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孩子們,有絕對從容的時間,進行學習與探索,除自學能力的養成,還要學會面對內在的自己。於此同時,我們需要,耐心以等待,觀念上的突破,習慣、態度的改變等種種因素的配合。每個人都有能力走出自己的路,惟堅定與否。在家教育,是關於我們一點點實踐的心得,來自生活,來自孩子們的給予。Ω Mimi 2008 整理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典當天賦

若,約定俗成的價值,才是普世的標準,那麼,就在我們逐次讓步妥協,並接受其領導之際,亦典當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本性。既定的道路,成功或許容易。但,惟有拒絕對既定的價值觀、社會規範與潮流唯命是從,放下社會對個人的不當期望與約束,勇於面對現狀走出自己的路,方有足夠的能量突破藩籬與障礙,以面對隨即而來的人生挑戰。

既定的價值觀,是一個強悍有力的制約,挑戰它,無疑自找麻煩,要推開它,又多麼地不易,畢竟,在你身邊沒有那個人不在其中。因為,不遵守遊戲規則,換來的,往往是旁人的質疑,挑釁和不安。然而,這個社會的膚淺短視,全讓孩子們一肩挑了。

對我們而言,在家教育,不是為了展現自己多麼的與眾不同,或特立獨行。在家教育是為了療傷,為了留住人最為珍貴純真的心性,為了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價值觀的重新建立。須知,選擇自己的道路的結果,是面對更加嚴苛的社會壓力與檢視。 Ω Mimi 2008 夏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在家教育的小孩沒那麼優秀

不要再將我們的成績打八折!意思是多點信任,少一點質疑和敵意。體制教育是教育,在家教育也是教育。盡管立場不同觀念兩樣,絕無孰優孰劣之分,有的是適合與不適合。

在家教育,學籍掛在戶籍所屬社區的中學。六月初,小兒畢業在即,面對未來是繼續在家教育還是返回學校就學,我們仍評估中。在離校前,到校為兩兄弟申請未來可能會用到的學歷及成績證明。教務處的主任,對我們的教育態度和方式,始終是質疑最甚的一位。

我們從未懷過學校,直到我們提出申請,才恍然大悟,原來多年來,教務處一直在篡改學生成績,凡我們交到學校手中的成績,全部打八折計算。這件事,是主任親口證實的。因此,我們拿到的成績證明,是學校偽造出來記錄。連校長都承認,這麼做,確實不應該。

主任見我來申請證明,劈頭就說:「在家教育的小孩沒有那麼優秀。」

筆者:「怎麼說?」

主任:「你看,你們哥哥的基測成績那麼差!」

筆者:「你們是這樣傷害一個孩子?人生中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考試,一次考試成績就決定人的一生?」

主任:「你們送過來的成績,我們都會重新評過,因為,沒有人成績那麼高。而且,成績太高對學校的學生不公平,在畢業典禮上會領走獎項的。現在,因為你們要找學校,所以就算了,給你們方便。」

筆者:「體制教育和在家教育,兩套不同的學習制度,這是你我心裡都明白的,而且我們有自己的課程,學習方向,自然也有不同的評等方式。我們既不領學校的任何獎項,學生分數高低,學校何憂?可是,學校就是無法掌握這個分際,老要混為一談。」

主任:「我們會想一下,日後如果還有在家教育學生,我們會考慮這是兩條不同的軌道。對不起。」(勉為其難的)

筆者:「對不起有什麼用呢,對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你們想,孩子會用怎樣的眼光來看你們的態度和所做所為?」

「這個體制處處要分數,分數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諷刺的是,給了分數,得不到信任,還要憑白地給羞辱一番,然後一句對不起就了事。只因為,我們選擇走自己的路,就必須承擔種種嚴苛不合邏輯的挑戰和不合理的對待?」

「再說,我的孩子們要拿的是人生中的獎項,憑實力,絕非他人的施予。你們這麼做,連我們在家教育的老師看了都搖頭:『怎麼,我們的教育現場,還有這麼鄉愿官僚的心態。』」

主任:「你們不是一直都沒有老師,現在才有的不是?」

筆者:「難道,幾年來,我們申請書上所註明的教師群,都是寫給自己開心的嗎。一個人能力有限,教養孩子集的是眾人之力。而且,教過兩個孩子的老師,都對他們說:『好孩子,我們都很樂意幫忙。』而且是自動幫忙。」

接著,主任忙推諉:「我們不了解學生,不知道學生在家裡到底都在做什麼,學什麼?」

筆者:「說來實在矛盾,除了質疑,你們完全沒興趣知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甚至自動放棄訪視的機會,面對這情形,我能說什麼呢。現在,您卻又說,不了解學生,不知道學生在家裡到底都在做些什麼?」

「請問,一年來,您有到過家裡來?在96學年度之前,上下學期各一次,每次都不超過十五分鐘。可是這一年 (96) 呢?我的意思是,公文上註明了,學校必須在學期中,數次訪視在家教育的學生。我們按著時間,週週到校報到,學校呢,一年都不來,還要疾言厲色的說,不了解學生!」經此提醒,主任吃驚,臉一沉,尖銳不再。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只要權利,不要責任。

對我們而言,分數不過就是個分數,面對人、事的態度和解決問題能力才是真功夫。我的孩子們雖不善考試,一點都不丟臉。丟臉的是自以為是且缺乏識見和誠意的人,是缺乏教育良心的人。

適合的教育,是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奮鬥目標,引導他們找到方向以發揮,並認識自己。母親的堅持,看在校方眼裡,是強勢霸道,是不可理喻。因為,我們選擇的是自己的路。Ω Mimi 200806 畢業前夕

附註一:自2008年6月16日之後,兩個孩子,先後自九年國教畢業。此後,學習,不再有任何人為的約束和羈絆,真正的,海闊天空。

附註二:成績打高了,學校擔心孩子抱走獎品;成績打得含蓄,校方則斷定,學生的學習,成效不彰。雞蛋裡的骨頭,永遠挑不完。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無 題

今天,起碼跑了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總算見識到什麼叫草原! 若擎天崗是大草原的話,那麼今天看到的便是『海』,海裡容納了千千萬萬個晴天崗。擎天崗上,牛羊『成群』的話,那麼眼前所見則是『軍隊』,羊兵牛將萬馬千軍! 此刻,方才真正地領會『幅員遼闊』所擁有的廣大意象。

一路上,牛羊成群,巨木成林,葡萄藤架筆直成行,廣袤山丘連綿似海,黃花如海,紫花如海,綠草如茵似錦緞之海,無垠。東家羊,西家馬,乃至一家人的生計,全都在這片如海之丘上獲得滋養與延續,世世代代。山丘上的家,無論開在哪個方位的窗,向外望去,皆一望無際。

走過一莊又一莊,一杯乾盡一杯來。我們沒有醉!

附註:曲折的山路上,二十輛保時捷,打眼前呼嘯而過,有見過這般陣仗嗎?Ω Mimi 2008年10月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