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父母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釐清在家教育裡的「在家」,指的是在「家」這個場域進行學習,更多時候我們是離開A家到B家去進行學習,而非鬆散悠懶的待在家中。請不要曲解它的意思。選擇在家教育,也不是為了獨樹一幟或與眾不同,而是需要,學習的需要,人的需要,並以需要出發以決定選擇。同時,請尊重我的選擇。信任與包容,若不存在於教育體系中,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學會信任與包容。

主流教育的缺失與不足

好奇、好問、好學是孩子皆有的特質,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學習需求,可惜,他們無法在主流教育環境中得到發展的機會與適當的刺激,只能各自嘗試、摸索、繞遠路,甚至受到嚴重的壓抑、歧視和排擠,遭遇重重困難與挫折。幸運的人,或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路,多數人只能默默做著自己不擅常、不喜歡的工作,平庸一生。而造成平庸的最大罪魁禍首,來自於政策的制定,千古不變的教育模式。試問,這個社會快樂嗎?您我快樂嗎?

主流教育最令人詬病之處,乃在其公式化與一致性,其刻板僵化扼殺人之最可貴的特質,且令其屈從於體制的權威。主流教育乃數千年儒家教育傳襲下來的制度,選取菁英的制度,將人置於單一面向來評斷其有無受高等教育的機制。如考試取材,以考試成績來決定一個人有無受教育的機會。

不可否認,當考試決定一切,同時也決定了整體社會未來的形貌。而考試仍然是最後主宰,多元遂成為表象,一個永遠無法落實的表象。一個不容我們忽視的事實,整體社會的組成,包含有士農工商等等不同領域的發展,需要各種不同能力、特質與才華的人來充實的社會。而今,在考試機制的運作下,我們面臨了只有一種人,一種氣質,一種思維,您認為,這個社會沒有危機嗎?這個社會的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教育當局要感謝身體力行的父母

我們都曉得,被強制走在既定道路上的孩子,等於被迫放棄其與生俱來的特質/天賦,經年累月地在高壓且機械化的環境下學習,能力會喪失。如果,有機會,讓他/她再度回到原來的路上,提供一適當的發揮空間,施予足夠的刺激,它會再回來,並得到發展。這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不盡人意,可當空間對調,那孩子活脫換了一個人似地。

由於在家教育的自由度、靈活與機動性,皆非其他教育模式可以取代。在家教育與自學在教育環境上的營造,且教育方式因人而異,以及提供適宜的空間與豐富多元的刺激,以滿足不同特質、天賦、才能的孩子,使其潛能得到充份的開發與發揮。這正是,何以家長寧擇挫折多而困難度高的在家教育,一是反映主流教育的缺失與不足,一是藉由身體力行以實踐在家教育,期使孩子在不受傳統的制約與束縛下,得以用自己的方式、力氣和速度奔馳。Ω Mimi 09/20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