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無 題


山風帶著野花的芬芳,
吹進夢裡,
拂過我的頰,
我的髮…

乘著風,
來到舞姿動人的鐵杉林,
觸摸刻有「冰清如玉,義重如山」的碑石;

順著氣流,
桶後的清新,
與那群飛奔少年仔的笑聲,
和已屆青年的模樣,
躍入眼前;

穿越雨霧,
一腳踩進火炬照耀,
歌聲嘹亮的,
泥濘漆黑的松蘿之夜。

夢裡不知身是客。

身在異鄉,
草木冤親,
皆為思念的對象。

我們所在的城市,
平坦無奇,
偶有起伏連坡都稱不上,
這教人對高山絕壁、深澗、溪谷
無限思念,
嚮往。
Ω Mimi 2009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語言與權杖


當整個社會一窩蜂崇英語輕母語的今天,多少洋人急急於中文學習您知道嗎?以下是我們的經歷,提供您參考。

例一
一日,電車靠站,我急急下車,可是被夾在人體叢林裡寸步難移。只能藉由一句句Excuse me 好獲得往外擠的空隙。突然,在我前面有著淺棕色頭髮的年輕男子停下來,猛地回頭,瞪我。

當時心想,我催人催急了,少不了捱頓罵,I am sorry一句之後,縮著頸子等他發飆。老天,我要下車,你要罵人就爽快點,別瞪著那兩隻怪嚇人的藍眼睛。不料,他老兄竟報以微笑,從嘴裡蹦一句清脆:「沒關係!」講完後,他眨著調皮的眼睛等著我的反應。

我呢,傻眼了。他講中文嗎?發音和語調之清晰不過。好半晌,我才擠出一句Good送給他,然後,匆匆下車。當電車開動,我回頭,那位年輕男士臉上掛著,得意的笑。

例二
從市場回家的電車上,有位先生看見哥哥手上提了兩桶飲料,
問:「你提的那兩桶是不是豆漿?」
T:「是啊。咦,你會講中文!」
G:「嗯,我是學政治的。」
T:「那你知不知道孫中山?」
G:「誰呀?」
T:「Founding father of Republic of China。」
G:「喔,孫文啊,三民主義。」
H:「你的中文怎麼那麼好?」
G:「不能不學呀,不學沒飯吃。」
T:「你中文學多久了?」
G:「我不好意思說。」
H:「你是不是有在講中文的地方住過?」
G:「有,在中國住了三年。」

臨下車前,他遞給孩子一張名片: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文學的教授G先生。華人講英語,沒人會對你多瞟上一眼,可是,當一個白皮膚藍眼睛用流利的中文發音時,全車的焦點都在他身上。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跨越種族國別的橋樑,它反應與傳遞人我的思維和價值觀,亦藉由它,達訊息交流與溝通的目的。外語能力亦是開啟世界,獲得知識的另一扇大門,熟悉它,無形中為自己開闢一條大道。

外語固然重要,也不能因此忽略母語的重要性。輕視自己的語言,形同拋棄手中的權杖!當國際間競相學習中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好好加強自己的母語能力。

下車後,哥哥說:「現在學中文的人那麼多啊?動不動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看來以後在公車上,講話要多注意,而且我們自己的中文也要加油了。」Ω Mimi 2009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擁著熱情向前奔馳


往來機場的旅客,背後總有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是它,促使旅程的開啟。對我們家而言,2008 亦是充滿戲劇性的一年,抉擇、變動、曲折、挫折,在教育方面茫無頭緒,到經歷異鄉的驚慌恐懼,離別的愁悵,和相聚的喜悅,交織出的甜酸苦澀。

人生是一段奇航,旅途中,時而雲淡風清,時而驚濤駭浪。登高山有等高線圖協助我們判別方位,逛城市有街市圖的方向指引。唯人生路上沒有命運地圖,無從按圖索驥。

如今,站在新舊旅程交會的中心,我們清楚地看到,熱情是生命之所以前行的基礎。一次次的困難與挫敗,或將澆熄熱情的星火,但若能看見挫折阻礙預示的,是黎明的前兆,那熱情不會消褪。

對我們而言,成功還很遙遠,但是,我們擁有「過去」做後盾。縱然還有更多更大的挑戰等在前頭,我們業已準備好面對且迎上去。這是我們的路,一條崎嶇波折重重之路,一旦踏上旅程,只有擁著熱情,義無反顧,向前奔馳。Ω Mimi 2008

在家教育與人際關係


如何區分人際關係之好與不好?僅憑一句「單打獨鬥型在家教育的孩子會有人際相處的問題,」顯得既薄弱又籠統,且毫無根據可佐。

依個人粗淺的認知,人際關係分兩種,一是獨處,一是與人相處,不管那一種能力,都將經歷衝突,自省,磨合至少三段過程。說起來,這兩種能力都有其需要克服的難度。

獨處是一種能力,深入內在的,面對自己的能力,亦是穩定個人心性發展與學習的重要能力。在家教育的孩子在這方面有充份的經驗與經歷。

與他人相處含共事,像團隊合作等。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孩子們除與同儕相處,多的是與各個年齡層的人相處與學習的機會。這個意思,是指孩子有更多且更早的機會以經驗與經營各種屬性的人際關係,這不正是我們身處社會中的實況嗎。

事實證明,兩個孩子從在家教育狀態,再度走進校門的常態空間,與同儕相處上不僅沒有困難,團隊合作表現更是得心應手;據個人瞭解,其他在家教育的孩子在團體裡的表現同樣精采。深信,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唯信心得以抵禦不當評論的影響。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國 歌


校外教學,老師帶著國際學生到城市南邊的港口去遠足。

中國來的同學,在車上大唱流行歌曲和他們的國歌。

國歌,可激勵了這對兄弟。哥哥說,好丟臉,連自己國家的國歌都不會唱!兩人約了一起逛網路大街,一路逛進外交部、空軍官校,找到國歌、國旗歌的詞和樂譜,天天跟著網路上下載的版本練唱,並發狠要在語言班結業前,扳回一城。

哥哥還將兩首曲子當成小提琴的練習曲,務必在必要時刻顯身手。為了奏出曲子莊嚴隆重的精神,一反他以往拉慢弓的急躁,全心投入音符、節奏和旋律中,也讓他的慢弓從急進轉而沉穩有力,樂曲詮釋自然且充滿感情。

中華民國國歌莊嚴隆重,於1936年夏季奧運會,獲選為世界上最優美的國歌(見維基百科)。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一枝草一點露

時間,稠若凝脂濃似蜜,驀地緩了下來,得要推推才感覺得到前進的速度。揮別十一月,語言學校的學習將近尾聲,回家的日子不遠了。我們再難耐思鄉之情,小小羊兒要回家。

是打包行囊的時候,然而,回家,還是留下,我們再度陷入長考與抉擇。

回家,勢必面臨先前的困窘:有學校願意「接納」在家教育的孩子嗎?學習與深造不再有刁難和阻礙嗎?

新的難題則是,國外的星星真的比較亮嗎?我們的選擇正確嗎?在無論如何都不能以任何理由犧牲教育品質的前提下,我們的能力經得起考驗嗎?兩者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思考面向全然不同。

兩個孩子在求知與學習上,展現的勁道,執著,毅力,決心,目標清楚。他們體認機遇稍縱即逝,因循苟且徒勞無功,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把握當下。眼見他們付出最高心力為前途衝刺,使得身為父母的我們甘於扛起這個擔子。

世界之門為有心人開啟。我們深信,一枝草一點露,每個孩子都帶來今生的資糧,若父母悉心灌溉,使其接受適性/適合的教育,未來,發揮他們的天賦,開創自己的人生,不是夢。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興趣,是甘於付出熱情而不悔!


我們所參觀的學校,會面的校/副校長,或接待的老師,都會問孩子下列問題,提供您參考:

「你喜歡什麼,平常都做些什麼?」

「你對什麼感興趣,最想學什麼?」

「未來你想從事的行業是什麼?」

這幾個問題,聽來毫無殊勝之處,實則不然。我們從這裡窺見他們對教育的想法。以期真正幫助學生進入學習,唯有掌握學生性向,方能輔以適合的學習與訓練方式。這是施力點的所在。

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獲知,興趣和學習、發展之間密切關聯,猶如鞋子與腳。當孩子對一項事物/課題產生興趣投入熱情時,全然自發地深入毋須督促,往往於鐘鼓齊鳴之前奔赴沙場,鳴金收工之際業已邁向下一回合。興趣,是甘於付出熱情而不悔!

因而,當接待的老師們問起上述問題時,非但與我們的想法契合,也讓我們瞥見一線希望。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被欣賞的感覺真好!


兩個孩子,有人欣賞誇讚他們優秀,也有人認為他們資質普通,教人失望。如此被檢視與判斷,他們感到不是滋味。

究竟我們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孩子?

在我們參觀的學校中,接待我們的不論是校長,還是國際學生部的負責人,普遍喜歡這對兄弟,對他們的經歷與作品尤其驚豔和讚賞。

其中有所學校,國際學生部的老師在與兄弟倆一番問答之後,她跟弟弟說:「你不需要浪費時間去唸十年級,直接進入十一年級課程;」回頭對哥哥說:「好好準備,有些課程直接到大學裡去上;」她甚至對安排與接待我們的人說:「該有的基礎他們都有了,而他們還這麼年輕,多的是時間去探索和學習其他不同領域的學問。」

另兩所學校的積極態度同樣令人難忘,就在我們參觀過該校,前腳剛離開,他們的電話就打到台灣,問我們做決定了沒有。

「為什麼在這裡,別人欣賞,把我們當寶,可是在自己的國家,卻沒人看得起,得到的羞辱比我看的書都多!?」面對此景,哥哥百感交集。真不知該如何縮短這中間的落差,至少要能讓心裡平衡一點吧。

「被欣賞的感覺真好!」異口同聲。這是他倆一致的感受。Ω Mimi 2008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逆風起飛


頂著強風上路,就好比背著大背包,弓著身子在矮箭竹叢裡匍匐前進,吃力中掺雜著說不出的艱辛。升學一度是在家教育的瓶頸,使得有志學習有心深造的孩子遭遇不小的挫折。他們雖嚮往再度回到學校受教育,可是,不敵整體環境的現實。

「學校教育存在的價值,乃在提供一個自我探索、共同學習、與引導的空間。」然而,我們都明白,以眼前考試機制掌控全局的教育現象而言,上面那句話充其量只能說,理想。當眼睛只容得下分數帶來的結果,我們看得到天上的燦爛繁星嗎?

面對改變,究竟需要多大的魄力與勇氣?

我們從體制走向理念,繼而選擇在家教育。按照哥哥的說法:「在家教育,是被體制和理念打敗,拖回家修理。」令人困惑,一直以來想給孩子的成長學習空間究竟存在否?

事實證明,一旦偏離社會認可的道路/價值觀時,立刻成了制度公敵,招徠議論與批評。然而,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願意嘗試改變,整體教育環境與現況便有翻盤的機會。問題在,上哪兒去找那願意寬心以待,亦勇於一搏的十分之一呢?

相信,我們的疑惑,徬徨,猶豫,與掙扎,也是許多執行在家教育家庭共有的經歷和體認。

面對我們的抉擇,體貼的朋友給出安慰鼓勵的話語:「要有出路,才有前途。」

是啊,哪怕逆勢當頭的風再猛烈,還是要起飛!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