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好奇心的強大力量

約莫六、七年前,我們邀朋友連同嚮導一行十人結伴登玉山。

朋友的兩個小男孩是混血兒,當年一個小三一個小一,他們自幼長於國外,父母帶他們來台體驗文化。在他們來之前,曾在馬戲團學校學藝兩年,練就一番體力和矯健身手。尤其是小三男孩,聰明,好奇,野性十足,讓人喜歡。

玉山雲海出了名的美,放眼望去,綿綿白絮,就在腳邊。下山途中,那個自上山即與他父親為速度鬧彆扭之後就一路跟著我的小三男孩,望著雲海無限神往,更好奇,萬一跌落摸不著又厚不見底的雲海之下的山谷裡(至少一千五百公尺),是否就真的回不來了?

走著,走著,那孩子猛不防的推了我一把,幾秒間,我的左腳在一側是望不見底的深谷,一側是平安返家的懸崖邊上左右掙扎著,右腳也不輕鬆。當時,我只有一個意念,不能失足,盡全力不讓失去平衡這件事發生,何況背上還有一個中型背包。一瞬間,倏地一個念頭飛過去,萬一撐不住,那就看準樹的方向,掛在樹梢總比直達車到谷底來得強。

是佩懷,我們的嚮導,她從驚愕中回過神來,從我右後方猛地抓住我的背包,一把將我拖回那道分界線。她嚇得魂飛魄散臉色青白,驚駭地吼叫:「我可以做證,我可以做證,是他推你,是他推你!」那一刻,我們都需要大量的氧氣。

最終,小男孩沒能親眼見識到雲海被撞破一個洞,也沒解開他心中的謎,倒是被嚮導的反應,嚇著了。

驚魂之後,再一次令人驚嘆的是,好奇心雖是我們平日掛在口邊的等閒語彙,但其強大的驅策力量,我們可曾善加開發與引導?

孩童天生擁有探求未知的好奇心特質!

好奇心像探針,為我們開啟未知之門的媒介,它驅策想像力奔騰如浪,翱翔若鷹,此兩者可謂莫逆。呵護它,或許成就下一顆站在巨人肩上的新星,反之人生如同少了鹽調味的食物,平淡無奇。

後 記

佩懷是天使!直覺她是來救我的,這一路上,幸好有她同行,否則將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讓我有機會寫下這段經歷。至於那個小手握在我手裡的男孩,在後面的那段旅程直到山下,一直很沉默,他強烈的好奇心需要更大的包容與引導。Ω Mimi 2008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信心,使人增色三分!


孩子缺乏自信有很多原因,其中一點跟父母有無信心有關。所以,我們要找到原因,才有可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是很重要的開始,在鼓勵中他/她會認識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信心會滋生與扎根。自尊和自卑實為一體兩面,對一個人的影響既深遠又沉重,當然這多半也和自信有關聯。

對許多父母而言,他人對自己孩子讚一句優秀,可能帶給雙親幾許安慰。但,身為父母的人並不會因此感到踏實和滿足。因為,那是看不見的,沒有任何數據字跡以為憑證。然而,要拆卸長年下來被體制制約的那堵高牆何其容易,若非痛下決心,不可能。

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要經過他人的肯定或讚美,方才覺得篤定,那麼,機會永不降臨。光是眼睛看著前方,尚不足以勇往直前。信心,要從一個人的內在生出,那才會是真實有力量得以行遠的基石。

真正的贏家,屬於勇於面對挑戰與抉擇,勇於面對自己的人。一個「勇於…」包括了不足為外人道的信心與決心。而建立信心,從生活中認識自己開始,從建築自我能力開始。當孩子們發現自己所積累的能力愈來愈強壯堅實之際,信心就上來了,新局面指日可待。

瑪莎葛蘭姆,22歲才開始學舞。她心目中想要跟隨學習的老師卻認為,她年紀太大骨頭硬,長的又不美,學舞不會有前途,硬是將她交給旁人來教。後來,瑪莎葛蘭姆開啟現代舞,創造出舞蹈的新風格與視野,成為舉世公認的一代宗師。她當時要是將別人說她不行的話悉數聽進去,那麼,今天開創現代舞新局的人還會是她嗎?

信心是道路,是我們接受挑戰的憑據。唯對此以一信念堅定不移的人,其內在的力量足以獲得世界。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食物與鄉愁


海外學生聚在一起,自然地比較起自己所受到的待遇,如住宿,伙食,寄宿家庭父母的態度等等。以至於,中國同學看到天天帶便當的兩個孩子,就問:「你們的伙食比較好!你媽有沒有來?」不無羨慕之意。

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西方的孩子或許早習慣了以冰冷三明治來充饑,即使在氣溫只有七八度的寒冬。因而,寄宿家庭給孩子準備的中餐,也總是薄薄兩片土司夾一片火腿、生菜,好的呢多加一片起司,要不就一碗杯麵。這對亞洲來的學生,特別是以熱食為主的中國人,不僅無法裹腹,也抵禦不了冬天的寒冷。再說,青春期的孩子胃口都定了型,當最基本的欲望無法滿足時,肚子空空心慌慌,學習中斷也就不足為奇。

曾經,於參觀某中學時,接待的老師不時起身中斷我們之間的談話,一面解釋為什麼她要為學生們熱飯,有空時,也會為孩子們做點菜。切莫小覷為孩子熱飯做菜這不起眼的動作,在學子心中可是一根可倚靠的樑,將從這裡新生力氣,獲得穩定前進的力量。

偶爾,孩子們回家來反應,媽,我們也可以像同學帶麵包或三明治,因為我不太喜歡每個人連德國同學走過去就往我飯盒裡探頭時,我仍鼓勵他們帶便當,且增加的份量可以分給同學,或和同學交換餐點。之後,每天中餐總有一兩個孩子與兄弟倆共餐。舉手之勞,多少撫慰遊子思鄉孺慕的饑渴。

海外求學,適應良好有助於學習,並及早步上軌道。至於,如何適應得好,食物。當父母無法在身邊時,熟悉的氣味、食物對鄉愁具有最直接的療效。所以,趁孩子離家前,教會他們做幾道簡單的料理,至少能照顧自己,暖胃也暖心。Ω Mimi 2008年

在超市,經常看到結伴採購的孩子們,手上提著大小包裡,數量最多體積最大的是各種顏色的飲料,其次是薯片等零嘴,真正能夠滿足腸胃的食物反而少了。這跟不會或不知如何料理有關,也有人是懶得動手。不過,一般情況是,女孩較願意也有能力照顧自己。男孩,要加油嘍!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寄宿家庭的孩子


在我們旅行中,參觀的每一所學校,與我們見面的每一位老師都問一句相同的話:「父母親一同來,還是住寄宿家庭?」

「不,媽媽和孩子一起來。」這個回答,使他們安心。他們也總是接著說,這樣最好,這樣最好。

註冊的學校及語言班的老師見到我時,分別問出的第一句話也是:「您會在這待多久?他們住寄宿家庭?」

「不,我和孩子一起待下,他們住家裡。」我說。

「那樣最好。不少住寄宿家庭的孩子出了狀況,」老師特別叮嚀,說:「還要留意他們交朋友。」

也許,有人自豪,孩子運氣好,得到寄宿家庭的疼愛與教導,使得他們重新撿回一個孩子。的確,充滿慈愛的寄宿家庭父母,對隻身在外的遊子除生活上的照料關愛,亦敏於察覺孩子的心理狀態並給予適時的幫助。不過,凡事都有對比,在可遇不可求的情況下,多聽聽學校老師的經驗與建議,或能幫助您做決定。

不得已住寄宿家庭的孩子,臉上寫滿了落寞,像株無根的萍。別看那個頭超過一百八的大孩子,孺慕之情溢於言表,每當他看到同學的媽媽時,都衝動的想喊聲,媽。其內心情緒的翻騰,可能讓他回到屋裡要哭上一回。

廣西來的孩子說:「剛來的時候,一個人挺落寞的,很不習慣,現在好多了。」這一句好多了,經半載光陰來磨。異鄉求學的孤單寂寞和心酸會隨著時間淡化,但是,與家人之間的距離卻不會縮短,尤其中國來的這許多孩子,幾乎肩扛著未來族人移民的使命。

可能,終其一生,孩子都不會和父母提及那段時光的心路歷程,以及當時對親情溫暖的渴求。但這段經歷,已在他/她的生命裡埋下伏筆,對他未來的人生乃至家庭產生影響。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

語言學校


語文學校距離市區僅十公里遠,可是這裡的牛車(公車)怎麼都要拖上四五十分鐘才會到,令從高速的台灣空降到這個緩慢城市的我們,抓狂。路上汽車最高限速亦維持在時速六十公里,別想超速,罰的重喲!

學校所在的社區,幽靜開闊,除了左右呼嘯的車聲外,最清亮動人的是鳥鳴。在台灣,麻雀、白頭翁、烏鶖漫天飛舞,這裡則見各色鸚鵡競技追逐。可滿足了喜歡鸚鵡的我們。只不過,這裡的公車班次,比起鳥兒的起降,不知少了好多。

我們註冊就讀的學校,沒有語言班的編制,因此凡語言需要加強的學生,學校就近安排至鄰近附設有語言班的中學就讀。兩個孩子對於再度投入學校學習,懷抱期待與興奮。這亦是,一嘗久違學生生涯,並跨進實踐夢想的另一階段。

這所公立學校,全校有學生逾千名;附設的語言班,有近百名外籍學生,僅中國籍就佔四分之三強,其他有日、韓、德、義、法、奧地利、香港,和台灣。小小國際村,國際視野亦在其間展開。(正值中國經濟起飛,中國留學生、移民人滿為患,若想為孩子找所沒有中國人的學校,就好像中樂透頭獎一樣困難。)

語言班的責任教師,是一位在本地待了十八年,來自中國教中文的女性教師。在她心裡,香港人的位置最低,其次是台灣,然後日韓,中國籍學生自然是她最鐘愛的。她給學生的成績評比也是這個順序,而非依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表現,因而不做功課、嬉鬧混堂的大陸和韓國學生反而總是拔頭籌,這讓認真求學的孩子心裡很不是滋味。

除非,像我兩個孩子的外語需要加強,否則語言班的學習其實不是那麼必要,直接進到班上學習比較實際,而且省下的時間和銀兩可觀。另外,語言班的教學品質,良莠不齊差距甚大,如果能有足夠的時間多方打聽進行瞭解,再好不過。

就兩個學習動機強烈又清楚自己方向的孩子而言,語言班的學習可謂差強人意。換個角度思考,在闊別學校多年之後,這一個緩衝讓他們有充份的時間適應本地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式,及熟悉異國文化風俗與日常生活殊異,謂嘗不好啊。Ω Mimi 2008年 新旅程的起點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做孩子的伯樂


天馬行空的孩子,需要異想天開的雙親!

我們都知道,品管把關的重要性,以確認品質等完好無缺。可是,我們能以品管的標準來生產嬰兒嗎?

許多年前,當孩子還在學校就學之際,曾經有位老師鐵著一張臉,理直氣壯的跟母親抱怨:「你這兩個孩子為什麼沒有生的一樣,很難教你知不知道?」聽完老師抱怨,母親僅無奈的說了句:「歹勢,我們品管沒做好。」

兩個孩子,一個機智熱情爆發力十足,一個文靜內斂毅力驚人;興趣上,有重疊,也有八竿子打不到之處;學習和思考模式,時間管理等更是大相逕庭。儘管他倆來自同一所實驗室,不論個性、氣質,高矮胖瘦,連吃飯睡覺也都截然不同。由此可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會因為來自同一個家庭而有或減,其內外在因素和條件亦顯示了,未來的學習與人生道路上的發展,各有志趣和方向。

想像一下,這世上難得兩張相似的臉,那麼,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的天性得到全面發展,使其不會在成長過程中被犧牲、氧化,不論孩子的根性多麼不同。因而,在千里馬尚未遇到伯樂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伯樂。Ω Mimi 2008

陽光,助人渡過離別感傷


一如夢境般虛幻,離家萬里,始料未及。

飛離麻雀白頭翁的家園,我們來到漫天鸚鵡的國度。一家人在陌生的城市共渡九個晝夜,隨著爸爸回台灣,迫不得已一分為二,除孩子就學,亦將面臨生活與經濟層面的嚴苛考驗。我們內心充滿矛盾。

一邊是離別的愁悵,一邊是新生活的挑戰,在兩股力道交戰之間飽嘗猶豫和徬徨。孩子們為了前途選擇與父親暫別,內心的酸澀無奈,豈是他們這年紀講得清楚的。話說回來,我們的一生,不一直都在取與捨之間擺盪與抉擇嗎。

在開往學校的公車上,兩個孩子,一個不斷擦拭來不急滾落的淚水,一個無言更需要陪伴。放眼異國城市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沒一個我們的親人故友,此後只有我們三人。

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以咀嚼離別的感傷,新挑戰在即,只有向前走。今天也是兩小重返學校的第一天。Ω Mimi 2008年7月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背起行囊


自2007年展覽結束,隱約感受到未知的遠方在召喚。

日常生活、學習等看似一切如常,然而,一個轉身掉進濃霧瀰漫的草原,躊躇,膠著,毫無頭緒,前途茫茫。如何在迷霧中闖出一條光明大道?

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命運。若,尋原路回頭望去,其間的脈絡與轉折清晰可見,亦再度從中獲得啟示。關鍵是,我們有否看到初心,那是一路相伴與支持的力量,亦將是,踏上未來旅程的指引。

教育有許多模式,就我們而言,如果能找到協助孩子興趣發展與學習模式的場域,那肯定是首選。但一切在可遇不可求的情況下,隨緣吧。我們相信,這些年來,在經由學習如何學習的薰陶下,孩子們積累自己的能量,種下掌握學習方法的種籽,未來,無論走到哪兒,怎麼學,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

冥冥中那股推動的力量,緩慢而持續加速的同時,旅行為我們帶來一線曙光。

今,行囊在背,我們將用我們的腳丈量這個星球的距離,用眼睛探測海洋的深度,用心學習並儲備飛向未來的資糧。Ω Mimi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