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挑戰想像力


生物課有個單元要學生設計規劃一所動物園。

「我的野生動物園裡將呈現生物鏈上最真實的一面,」學生向老師陳述自己的想法時,説:「動物園裡有各種生物,把動物放在一個食物鏈上,一會吃二,二吃三,依此類推,並計算每一種生物牠們的食量,因此牠們的數量會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這樣就不會有動物滅絕。而且,動物園管理者也不需要供應大量不同種類的食物給各種生物。」

「No!」師一口回絕,說:「參觀者不會想看到動物吃動物。」Ω Mimi 2010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刻薄自學生,我們在怕什麼?

何妨一問在家教育執行者,為什麼選擇在家教育?又,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投入在家教育的行列?請參閱本部落格2009年9月文章<父母的選擇>

免試入學推薦,重點不在免試,而在學生的實力。光憑分數沒有實力,學生膽敢去參加免試升學,或嘗試推甄嗎?

『侯冠群強烈質疑,既然上了高中,就是佔了一個缺額,難道不會影響正常考基測學生的權益嗎?如果高中名額固定,勢必會擠下原本可考上基測的學生,形成一種變相的升學特權。台北市議員侯冠群提醒,今年即將有第一批「在家自學」的學生進入高中就讀,若按照既有的自學評量方式,勢必又將在高中產生各科均滿分的「超級成績單」,屆時升大學參加繁星計畫,會不會又排擠了正常上課孩子們的權益?這樣的情況若持續下去,「在家自學」勢必成為風潮,成為「升學鐵飯碗」。』

排擠一詞太言過其實,在家教育生與在校生的數量不成比例,何來排擠?何況,未來就算在家教育的人數會多些,但絕不會像上面那位議員說的,勢必成為風潮,成為升學鐵飯碗。因為以在家教育現今在社會上之處境,及其挑戰的難度之高,之辛苦,責任壓力相煎太沉重。

在戶籍的資料裡,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學籍也一樣。在這塊我們生長貢獻的土地上,我們都是納稅義務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因為我選擇了不同的學習方式,而遭到排擠。教育本來就該廣納學習背景/方式殊異之學子以育之,何況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人才來充實,此乃落實多元的大方向之一,何來佔一個缺額?

『潘懷宗補充,在現今高中學校對於在家自學未有明確規定的狀況下,一但學校要求自學生必須在校學習,這些自學生能否應付他們沒碰過的競爭環境,潘懷宗擔心,一旦上了大學,當自學生重新加入群體競爭的環境,很有可能產生不適應情況,這樣反而是害了他們,扭曲了當初設置此制度的意義。侯冠群最後強調,「在家自學」絕對不是壞事,而是社會應該接納包容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制度規劃該更嚴謹,以避免讓人有機可趁,而原本的美意卻遭到曲解與濫用。』

莫須有的擔心。反觀台灣既定的僵化的學習內容與背誦教育方式,讓不少負笈海外學習的孩子適應不良,由於不能承受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與課業壓力導致無法完成學業者比比有之。反倒是行在寬廣路上的在家教育的學生,一朝投入西方教育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延緩教育發展,實則掐住國家未來競爭的命脈!

現今,本土之偏頗的教育心態將逼使「有心學習的學生/優秀的學生/能證明自己實力的學生」沒有機會深造,而為了出路只能選擇離開。若將眼光遠放,焉知未來會是誰的損失?

國家未來的競爭優勢與希望建立在擁有各行各業之濟濟人才上,可是我們的新生代在倒行逆施的教育觀下學習,在唯一一種教育方式下養成,如何寄望台灣的未來?優勢又在哪裡?

人,是擁有各種背景能力與長才的人,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礎。因而,不應該讓少數人的偏見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況且,延緩教育發展,實則掐住國家未來競爭的命脈!Ω Mimi 2010

如何維持在家教育升學管道通暢

凡中華民國國民都具備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政府責無旁貸為整體社會創造良好教育環境,並提供優質教育。

自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便有了人權這把傘的蔽蔭,學齡孩子則享有受教育的保障。何以當父母執行在家教育─教育選擇權─之際,孩子們在學習路上遭遇到的卻是更加嚴苛的障礙與挑戰,乃至升學之門愈加狹窄,遙遠而漫長。

法案之執行與落實,旨在確保在家教育自學生獲得適合適性的教育,以及父母的選擇不會受到不當的干擾和阻撓。決策體系的責任,則在於如何協助父母落實這項法案,而不是利用權利來剝除學生對學習的渴望。

教育本來就該廣納學習背景/方式殊異之學子以育之,特別是現階段供給大於需求,升學率達百分之一百的今天,更加不應對在家教育生有任何限制的,或以佔一個缺額來阻礙其受教育的權利。

在受教育機會均等的先決條件下,如何確保在家教育生的升學管道通暢,比方說:『視當年度在家教育升高中、大學的人數比例來估算,提供一適當的升學比例給在家教育生繼續深造的機會。假設本年度有十萬名學生報考高中、大學,那麼以在家教育當年度提出申請的總人數,提撥出十萬的千分之一的名額供在家教育學生申請進入高中、大學繼續深造。』另,各大學不妨思考,以保留名額與獨立招生方式供在家自學的學生申請入學。

考試方面,分數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指標。由於在家自學的孩子對自己所學習的課程有更大的空間和從容的時間深入探索與研習,因而,除了考試這一項,當局應再提供其他方案,如面談、對談或論文、實作等,供準備升學的在家教育生應試以證明自己絕對有能力進入大學學習。接受申請的學校一方亦可從中測得學生能力之高下。

變動,充滿冒險與不安,它可能給您帶來微微的不安和痛感。那股痛,好比行將臨盆的母親,子宮收縮引發的陣痛,可能痛得您又吼又叫。但,可以確信的是,孩子已經出生了,正待他們長成大樹,而這一路上,我們需要您的魄力,膽識和遠見,並期待天才在您手裡誕生。倘若,上自總統以降,教育部長及各局室與各級學校間,連這點險都不敢冒,請問國家的希望在哪裡?Ω Mimi 2010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老師


「平庸的老師說教,好的老師解惑,優秀的老師示範,偉大的老師啟發。」──威廉.亞瑟.沃德

恆說:「媽,我今天去問 T 昨天 S 答不出來的問題,T 一下就解決了。他跟我解題,連周邊牽涉到的相關問題一併提出來解說,直到我瞭解。同學還圍過來看我們在做什麼,看得團團轉。」

「星期五的數學課老師是 T,他也是其他高中的數學老師,以後我都去找他,不理 S 了。每次有問題問 S,總是換來她的挑剔和不悅,」

「T 還跟我講很多他在前一所高中的故事,比方計算的問題,他用手算還比學生用計算機快;之後又跟我講解運算技巧和訣竅…,

「我繼續問 T, 98X4+97X96你會怎麼算? T 問:『是不是要用聰明的算法?』我說,是。他想了一下,說:『這個數字很有趣,你的算法是不是跟我一樣?』他在笑,可是我不知道他在笑什麼。

「後來他跟其他學生講多項式除法,他在白板上寫下一個方程式教同學怎麼算。他自己用一般方法算,我在旁邊用綜合除法。『 T 這個答案對不對?』我說。『嗯,好像是對的,』他看了我一眼說。

「他又再寫下另一個式子,我跟著繼續算下去,他覺得我是來鬧的,不過,感覺他蠻高興的。」恆說。

有心/興趣學習的學生需要熱情且積極的老師來啟發,精力旺盛的學生需要精力旺盛的老師來帶,天才學生則需天才老師教之。

遺憾是,真正對學生具啟發與幫助的老師,不見得容於人情世故,該學年結束後,T未獲校方續聘。Ω Mimi 2009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理念是一尾滑溜溜的蛇


開放,何其容易?人在受教育的過程,逐步被體制蠶食、規範、固化封閉,可能連自己都無法意識到。

我們同理念一向無緣,曾經到過X X中學面試,未獲錄取的原因,是孩子不願意寫作文。還有學校在跟爸爸面試之後,回覆說:「看來你們還有能力應付,就把這個機會讓給別人吧。」。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去到當時僅有的兩三所理念學校之一XX小學,面談之後,我們獲得的訊息是,弟弟來,哥哥評估;兩兄弟一動一靜,大家都喜歡乖的,靜的,不惹麻煩的。辦教育又不是打魚,還有挑剔!

自離校出走後,經過在家教育,再度回到學校這一路,我們看到許多理念學校,長的都很像!長的很像,意謂著有相似的盲點(各有優點)。可是不能說,說了就得罪人。因為越是執理念者越無法接受自我認定的理想或信仰遭到質疑。

固守某一理念具潛在的危險,亦將因此失去彈性。個人以為,人的需要必然高出理念,因而理念也需要適時調整,畢竟教育的主體是人。以我們自己為例,孩子們若沒有經過在家教育那段時間與經歷,現在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空間。所以學校教育如能往寬處走,學生的路就不會受限。

回想當時我們在挑學校時,像是蒙著眼睛在地圖上一指,並沒有足夠的時間磨蹭,於是點了就點了。說來也好笑,蒙著眼睛也能點到所謂的理念學校,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實地了解異國之理念教育所持態度及其落實方式;憂的是,理念是一尾滑溜溜的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啊!

他山之石可攻錯,唯獨不能存有不實的懷想。西方教育一樣有她的窠臼和罩門。我們抱著順其自然,一切隨緣的心態而來,因此對於所謂的失望與滿意之間並未興起太大的波瀾。這跟選擇移民或為教育而教育來的人有很大的分野。

我們心知肚明要找到適合與支持孩子學習方式的教育現場,在自己的國家不容易,西方亦然。由於兩個孩子十分明瞭他們切身需要的學習內容與教育方式,在語言班學習時,已初步接觸並見識到本地中學教育現況,自然是忐忑不安。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的禁忌、價值和標準,說白了,就是毛病。毛病是,好不了也死不了,那種拖拉不爽卻掐著你搥胸頓足有氣難伸的病徵,很厲害的。然而如何在妥協與走出自己的路上找到支點,是挑戰也是考驗。

這麼一遭,我們感覺台灣有能力也有將教育辦得更好的優勢,只需稍稍降低一些個人理想/理念的色彩,少一點既定的堅持和僵化,提供至少足夠的支持與資源、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空間,如此必能貼近「學習者真正的需要」。那麼辦出理想又出色的教育,培育出質量俱優的孩子不遠了。Ω Mimi 2009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Top Students


2009年的某一天,哥兒倆一進門,連同苦笑一併丟過來:「媽,今天有老師問我們:『你們在台灣是不是Top Students?』我們只能對著老師傻笑。」

是,聽了這話,我也只有抱以苦笑。我們是體制與理念的手下敗將。老實說,還真不知Top是什麼意思,具有什麼意義?

對我們而言,不夠Top,意謂著有更大的機會規劃自己的學習進程,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Ω Mimi 2010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策之不能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如果,教育制度可以扮演伯樂的角色…

捷豹失去速度,同時失去生命;望草原興嘆的跛腳馬,又能有多少發揮呢?

適合集中牧養的孩子,一旦沒有了指令遂失去指引、方向毫無目的任意奔馳,形同無銜之馬茫無所從。然有些孩子生來自在,若將他們關進柵欄反害之,此時,真正需要的是徹底鏟除柵欄,使之在草原上奔馳以盡情。

孩子之可塑一如泥巴陶土,其柔軟可捏揉、可擠壓、可成方圓。可是當教育走在盲與固著上,必然導致其學習受阻,發展受限,真是得不償失。

「目前這種教學方式,適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學生,這樣或許能幫助他們學習更多和找到方向。但是對於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我來說,這種方式無異是浪費時間,」弟弟的語氣裡夾帶深深的無奈。

曾經在文章中寫道:「能夠激發出一個人向前奔馳力量的,那就是適性/適合的教育。」是啊,到如今,我仍然這麼以為,而且透過熱情、積極行動的決心,學習者一定能夠跑出自己的力道以揮灑才情。然而在制度裡,學生要獲准以自己的方式起飛其難度之高,除非能證明自己是天才,資賦優異的天才。唉!有時不免疑惑,何以中學階段教育竟是如此地缺乏自主與彈性呢?

路遙知馬力!

孩子垂頭喪氣,愁眉不展,雙肩上沉甸甸的背包至少十公斤有,「不必驚訝,同學的不會比我輕,」他說,壓得他喘不過氣,既無法好好入睡又不能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好累,怎麼做都沒用,被掐住的感覺好痛苦,這樣怎麼學得好呢?」

母親就個人學習胃口、方式之不同與速度間的分野,給孩子打了大河與湍流的比方:「你的學習就像一條表面平靜流速緩慢的大河,可是河面下,那股看不見的速度正以異常強勁的能量奔向大海;而且你的學習需要經過徹底消化與發酵這個環節方能到達高點,這也是為什麼當你達到一個高度時亦同時具備了廣度與深度。只是眼前的情況並不利於你的學習模式與頻率,以至於你感到疲累和氣餒。但無論如何,務必保護自己不被制度與不當的教學方式吞噬,而導致精疲力竭信心崩潰。」

孩子嘆口氣接著說道:「學生被老師、學校管,被制度限制,真不知這些對學習有什麼幫助?

「學生需要的壓力不應該是來自制度,而且在壓力下學習罄竹難書;

「千里馬要在草原上奔跑,不是關在柵欄裡。」制度的囚籠拘束他自由想飛的渴望,受制的痛苦扭曲了他的臉孔和聲調。面對教育,他有深刻的體認和見解。

「孩子,媽媽瞭解你的付出和辛苦,無論如何都要咬緊牙根,一定能通過眼前這一關;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去實現自己的草原,我要看到你的鬃毛在風中飛舞!」Ω Mimi 2010

請參閱2009年10月之<做孩子的伯樂>。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你儂我儂


當台灣教育日漸走在開放路上之際,我們所在的國家教改也在進行中。真不知是西方影響東方,還是東方衝擊西方?舉個例來說:

09年底,朋友的孩子就讀的私立學校,因每學年的前幾名都是亞裔學生,且平均成績皆高達98~99.9分,為此在學年結束前悄悄改變遊戲規則:上課與記分方式。該學年距離放暑假尚有兩週時間,學校把握時光為學生進行新學年第一學期課程授課,也就是偷跑,學生若不能接受,下學期這門課就是零分。學生反彈都沒用,為了分數,只有乖一點。據說本地重視升學率始於04、05年左右,因為拔尖的總是亞裔學生。壓力好大啊!

教育,在各地莫不存在著相似的面貌與場景,像每年大學會考成績出爐後,凡學校莫不祭出自己的升學率,以及各自的學生在會考中的斬獲以昭告天下。這景象是不是跟台灣很像?

當地補習風氣也不小(其他省份補習的密度更高),以教改的情形來看,顯然只會越演越烈。補習,有為升大學補,有為進入醫科補,還有家長讓孩子補習的理由是,孩子要進獎學金班。

另外,本地的各項學習與進度比起亞洲諸國要慢上許多,比之西方亦然。從亞洲和德國學生的抱怨聲中可明白,而且德國某些地區的教育當局不承認我們所在地的中學學制,因此在今年七月之後,不少德國學生選擇返回故里繼續未完成的中學教育,好順利進入大學就讀;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訪者看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大為驚訝:「啊呀,這麼慢哪,為什麼十一年級還要學分數?」Ω Mimi 2010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午夜十二點…


午夜十二點,沒有金縷衣、玻璃鞋,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也不曾出現…;

午夜十二點,你還執迷不悟,當心狗變狼人…;

午夜之前,各個面色凝重,如坐針氈,敲擊鍵盤聲如火如荼。對母親而言,午夜之前人人面目可憎,連句玩笑都橫遭白眼。

午夜鐘響剎那,一指神功必然發威,交出報告,以換得一夜好眠。一份報告千兒八百字是常態,動輒三五千也不稀罕。

每個人都有些無法描述的癖性,學生不只要應付功課,也要對老師的怪癖習以為常。

過了午夜十二點,功課還沒送出,等著腦袋被砲轟,準備抱鴨蛋。

唉,誰教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是惱人的交作業的傳統與底限呢!Ω Mimi 2010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城市風景




城市風景:新與舊,今與昔,現在和未來。Ω Mimi 2010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興趣 VS. 分數=升學率

這是一個重視升學率的國家(當時因旅行到此對本地的教育概況未及深入瞭解),試問有那個以升學率為導向的教育制度不敏感於那個百分比而斤斤計較?因而當升學率佔據主導權時理念亦臣服其下,當升學率凌駕於學生的需要時,人變得不可理喻。東方如此,西方亦然。

分數,引導別人看你的目光與評價,其影響力無遠弗界。當分數成為唯一醒目的價值,人的性向/興趣淪為陪襯,人的能力尚不及幾組數字來得更易取信於人。以我們切身的例子來談。

時間進入十一年級的第三學期,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入預選十二年級的必修課程的階段。當師生家長四人圍桌而坐時,導師先開口問學生下一學年打算選修的學科,一邊翻閱成績:「嗯,你要讀理科,可是你的化學成績只有C,不夠!你要不要考慮選比較輕鬆的學科,讀起來比較不吃力?」

學生成績理不理想變數很多,最現實的還在於你會不會考試。擅長考試的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佔有一些優勢,反之吃虧在眼前。兩兄弟即是一例,擅於考試的弟弟在理化方面的能力多得力於哥哥的指導與提示,結果哥哥自己的化學成績卻不如弟弟。

老師如是說,顧問遂以:「你選的課很難唷,很不好唸…喔,」進行遊說。在表述一件事時,因民族性和習慣使然,我們傾向直接說明,西方人則基於「尊重,避免傷及個人自尊」採用比較迂迴的路徑,並設下許多障礙,以便說服你聽從其建議/指示。表達方式不同,目的一致。直到會談結束前,兩位老師輪番使用「艱難」,「辛苦」,「很吃力」等負面字眼圍剿,企圖說服學生放棄己見,從而選擇他們認定的較為輕鬆的學科進行學習。

在會談上使用不同的語言溝通,形同在眾目睽睽之下咬耳朵一樣失禮。但礙於當時情勢,媽媽用中文跟孩子說了八個字:「當仁不讓,堅持到底。」

他們眼見孩子堅持己見,頑強難以說服,話鋒一轉:「如果你堅持要選化學,那這一科的成績在十一學年結束前必須提升到B才行,你可以嗎?很辛苦喔?」哥哥基於興趣選課,教師以分數取人。而學生唯一能證明自己價值與能力的也只有分數,還要保證自己一定能在短期間提升自己的成績。最後,與會者都必須在選課單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負責。

散會後,母親寫下僅兩句話的信:「感謝您的協助。信任某某,他總是達陣得分。日後,您會以他為榮!」給參與協助選課的兩位老師。

為自己的前途,面對強勢要有當仁不讓的勇氣!很快的,不出兩個月即證實母親所言,哥哥不僅在十週之內(距學年結束尚有十週之遙)將自己的化學分數拉高甚至超越他們設定的門檻,還以自己興趣方面的實力為學校取得注目。

分數不是唯一。人生旅途上還有更甚於分數的事,需要我們投注絕對的心力以赴。不從眾,是做自己的開始。Ω Mimi 2009

註:學生十二年級的修業學科,即是該生會考時的科目,其會考成績關係到學校整體升學率的表現。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希望之洋


曾經,有位長年住在歐洲水平很高的朋友,往返兩地之於她就像三餐一般頻繁。一日,她來通電話,言下之意跟我決裂,理由是,我無法接受她對台灣人的批評。而且,每當她批台灣人的不是時,得到的只是我的反駁:「台灣人,真就那麼沒水準嗎?」深信,認清自己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弱了自己的志氣。出去看看吧,你會知道,台灣人並非如菁英口中那般俗不可耐。

一日,世界展望會在本地的鬧街上設攤募款,年輕有勁的洋小姐一聽說我從台灣來時,她直起身子以讚佩的口吻說道:「台灣做了好多好事情!」當人一直處在被壓抑的狀態下,突然有個人跟你說了那句話,我當時簡直熱血翻騰。台灣人的務實、靈活、溫暖和熱情,只有在離開自己的土地之際才能全然的感受到。我們都知道,台灣民間的力量勢如火山,也是這股力量將台灣推進希望之洋。Ω Mimi 2009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順其自然


知易行難?如果您像我一樣懶,且無意為原本就該輕鬆愉快的事(指學習)操心,不妨試試「順其自然」──挑戰自己。

能與不能

整體環境檢驗的,是人的不能與不行;至於表現好的、突出的部份,是應該。平心而論與其斤斤計較於孩子不會、不能什麼,不如用心去「看見」、去「發掘」他的光芒(優點、長處、才情),然後從這道光芒出發去驗收孩子的付出與表現,亦即隱惡揚善的做法,讓它成為一個良性循環,再從這個循環中開花結果。想像一下,「不會~、不能~」有那麼重要嗎?人一旦失去自信,生活與學習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事實上,大人學得會的事孩子也學得會,孩子學得會的事大人不一定學得會。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也不要當孩子學習的絆腳石。順其自然,萬事 OK。

放下期望,忘卻成效

這八個字不是否定,而是「平常心」。意思是,不必給自己、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生活和學習已經夠辛苦的了,何苦呢?

論學習與能力的建構,絕無一蹴可幾之事,順其自然最是妥當。落實孩子像一塊海綿學習與吸收新事物(起步自在),還要將訂定標準的權利交還給孩子,當他/她嘗到甜頭──成就與肯定──自然會有期許。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內在的力量)才是真正督促自己向前奔跑的動力。

玩真的!

當孩子真心喜歡某些領域的事物時,最好的方式是協助他投入學習,還要給他/她機會,玩真的!不玩真的難以建立「正確的態度和責任感」。玩真的,意謂,跨入門檻。唯進得門檻方才見識到該領域的真相,領略其獨特的魅力,亦關係到日後的內涵和所能到達的層次。

若孩子是在校受教育,當學校無兼法顧少數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時,父母不妨在家自力協助孩子。與其等著別人開路,不如自己創造學習環境,這便是自學的意義。

運動也需要學習和養成習慣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充份的運動。足夠的運動強健體魄增長耐力,紓解壓力消耗旺盛的精力,對促進學習和專注有莫大助益。現在的學生,在運動方面徹底不足,是不爭的事實。倘若孩子喜歡運動就讓他持續下去,還要鼓勵不愛動的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終身運動的習慣養成,就從此刻起。

成長與學習沒有終點,不管那個階段的教育都只是一個過程,任誰都會在這個過程裡收穫和得到滿足。而且,不同類型的生活型態與學習方式,培養出不同的能力。總之讓孩子用他的特質為他自己的學習掌舵,為生活開路。Ω Mimi 2010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一碗粥的安慰


異地初踏,除了文化、思維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外,總是有意料外的狀況接二連三,或挫折沮喪,或落寞憂傷,導致原來就有狀況的身體抗議連連。然而最能從中得到立即安慰的莫過於那一碗入口暖胃又暖心,眼淚都會飆下來的粥,溫暖熟悉的味道最能撫慰孤寂受挫的心靈。那碗粥,如果還能有肉鬆、醬瓜什麼的話,便有了回家的感覺。

在異鄉,不管缺什麼上中國城就是,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凡事都有著落。那天下午,刻意早到市場,一方面可以跟下學的孩子們在市場碰頭再一道走回家。在地市場好玩,琳瑯滿目的貨品來自四面八方令人眼花撩亂,好不新奇。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一爿昏暗不起眼的小店,吸引我停下來走進店舖的是,那兩個大大的繁體字──肉鬆。

收銀機前立著一位中年面帶微笑的小姐,她那一口台灣國語,多少給了我親切感。站在她櫃檯前,我們從肉鬆聊到生活,而這爿小店便是她一家在此營生的根本。問她到此地有多久了?

「我婆家和娘家兩個家族都已在此落地生根,我來的比較晚,也將近二十年了,」一個人不論在異鄉待上多久,永遠都會記得自己離家的時間吧。

「起先是為探親而來,沒想到在這裡遇見我未來的先生,結婚後就一直定居在此,」

「住慣了這裡,已經很習慣此地緩慢的生活步調,倒是台灣的快速已經難以招架適應了。」她講起自己的故事,好像昨天才發生似地。

「還適應吧?」一定是在對話的過程裡我的表情透露出什麼,她話鋒一轉:「慢慢來,不要太急,急了在適應上會出問題,適應之後,你會覺得這裡很舒服,」一個字,一個字自她口裡緩緩吐出。這句話好有力量,適時地警醒了我。的確,我是急了,急著想趕快進入生活的節奏,急著步上軌道,以至於忘了一貫生活的原則。

「慢慢來」隱含有穩定,可以帶領我篤定穩健邁出每一步而免於慌亂失措的力量。就像喝了那碗熱騰騰的肉鬆稀飯,身體舒適,心也暖了,前進的力氣便像翅膀似的長了出來。Ω Mimi 2008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絕處逢生之二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正足以形容一開始我們對問題不以為意,總想著復原會隨著離開事件現場自然發生。然而,人生路上多的是矛盾衝突,多的是想不到的事。試煉與我們形影不離。

記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唯獨尚未觸及受傷的哥哥如何從傷害中站起來,如何重新回到軌道並找回自信。如今回想起來,這段旅程,未嘗不是彼此安慰、滋養與成長的契機。

曾在《山徑上,看見內在風景》裡描述:「自幼起,哥哥對自己的質地心明眼亮,儘管總是遭遇來自教師同學旁人的羞辱揶揄和輕視,他仍然堅持對自己的看法。這種天真未鑿的自信是了不起的,不可輕忽的,與生俱來的能耐。」

遺憾的是,人不比頑石,再自信堅強特別是孩子,亦不敵長期的羞辱與磨折(年紀越小後遺症越深)。眼見孩子面對混亂與艱熬交迫的旅程,深陷過去的泥淖灰頭土臉,陰影中求生險象環生,急獲肯定與掌聲既艱辛又痛苦。而平復之途漫漫迢迢,曾經,那是一條望不見終點的道路。

面對傷害,先是恐懼害怕,繼而發難的是憤怒以抗議外在的情勢,和對抗內在洶湧的波濤。事實上,憤怒非但保護不了自己,還因此加重傷勢,與旁人側目。若我們真心希望一個人不用憤怒來表達情緒,最好的方式是允許並支持他/她說出-面對-內心真實的感受,這是自我了解與接納的開始。孩子的身心便是在此種情形下進行修復。

在身心修復的過程,「拒絕」是孩子保護自己的一道屏障,光是一句「不要」不知持續多少時光。我們不斷從他的拒絕中嘗試找出原因(他拒絕的事物比起真正接受然後去做的不知要多好多),面對的只有失敗。那麼如果從他的需要出發,從他不拒絕的事物開始呢?

需要≠想要,就從不拒絕的事物開始

人的需要,和社會的想要往往背道而馳,如何分辨其間的差異並不容易,皆大歡喜更是不可能。當孩子再度投入生活與學習之際(不論在校或在家),我們不妨思考這個問題:「是孩子的需要,還是父母/社會的想要?又如何在需要和想要之間取得一個平衡的支點?當孩子的言行思想、學習等符合成人期待的那一刻起,我們得到/損失了什麼?」

欲望是衝突的基底,總是左右著我們的想法和決定,除非我們願意放下主觀的,被制約的成見,始能穿透雲霧見繁星。順乎本性,就從孩子有興趣、不拒絕的事物開始,這不正是我們一貫實踐的嗎!今天,既已自前線撤退,在幫助孩子重新站起來的同時,未嘗不是貫徹理想的契機。

總有些事物吸引我們的目光,攫取我們的注意力,使之投入熱情與專注。當孩子為自己想做的事投入全副心神精力,乃至忘卻身外煩瑣擾攘之際,身心亦產生微妙的變化。隨著時日推移,手上的事物有了進展,澎湃的心緒亦趨平穩。

平靜,方能領略事物的核心,看見大海深處。當身心處在平靜鬆軟狀態,也是學習起錨揚帆的時刻。事實也證明,孩子在生活與學習兩方面皆因此邁入佳境:「從需要中獲得滿足,從成就中重建自尊與自信。」始料未及的是,我們亦由此走出充滿個人風格的道路。Ω Mimi 2009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出國留學一定會成功嗎


姑且將「成功」定義為「完成學業取得學位」。那麼,是否每個出國的孩子都能取得學位光榮返鄉呢?

寂靜的城市寂寞的心,街頭上隨處可見一張臉塗紅抹綠,一雙眼左顧右盼,舉手投足間寫盡對溫暖的渴望。電車,公車上也多的是永遠講不完的電話,且聽這一段:「…,我打電話,還不就為了有人可以講講話嘛,在這裡,我找誰講呀,英語不好,功課又重,而且我…,我想回家,」倚著車門的女孩,稚氣未脫,一臉落寞。

寂寞,是無聲的痛,不可言喻的疾苦;寂寞,令人軟弱。於是有人投身信仰成為虔誠的教友,從教會裡獲得慰藉與支持,使得飄浮於空中的根獲得著力之錐,也從這裡踩出人生。有人投入感情,兩顆寂寞的心纏繞在一起,為寂寥的日子平添熱鬧,也有了壯膽的理由;但是,感情問題千絲萬縷複雜多變,導致課業中斷亦時有所聞。我們也看到父母在身邊的孩子,各方面表現多較單打獨鬥的學子來得篤定、自信自在,學業成績亦維持在相當水平。

年輕的孩子背負家人的殷殷企盼渡海求學,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體嘗寂寞和孤單,那份酸澀難以道與他人。從預科開始海外人生的,廣西來的孩子語重心長地說:「我覺得還是在家裡完成大學學業後再出來比較剛好,至少,至少初高中階段還是留在家裡吧!」

放洋的孩子身繫成功的使命,面對獨立的代價可以是一生,可以是一時,難以計較。而成功也不必然降臨在每個人身上。若非過人的決心與毅力,很快地便淹沒消失在人群裡。Ω Mimi 2009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戰地音樂家


那把槍,吃飯背著,睡覺抱著,練琴時扛在背上,形影不離!

瘋武器迷槍械,銀河穿梭遊龍,虛擬百戰功彪炳,一度以戰地音樂家艦長自稱。

這孩子不論做什麼都百分百投入,只要他想做、想學的事物,三兩天內從陌生變專家,十分驚人的學習力道與熱情。令人心疼的是,在制度的壓抑下,很難發揮,相對削弱他的學習,並形成莫大的包袱與拘束,疲憊不堪。

學生,僅是教育制度底下的一只風箏!「我給你最好的,你只要按圖索驥,成功必達。」制度說。

「錯!制度壓抑了人最美好的特質,困住了人的熱情,制度僭越欺人太甚,盡開倒車。」我說。

兄弟倆對學校的教育方式有氣難伸,哥哥尤甚。每每聞他呼天搶地,操勞苦幹盡做些沒有前瞻性的學習,徒費時間精力。他終於懂得了媽媽說的:「他再適合師徒制的學習不過。」

再度進入學校,等於又回到一個有框的場所。框的意思,是限制、拘束、囚禁。人在被設定好的範圍裡進行一切名之為學習的活動,學習被規範。

事實上,任何不當的限制與規範,是延緩甚至阻礙學習者自然發展與學習的弊害,這種環境不利於兩個孩子學習。但為了更高遠的目標,暫且委屈了。Ω Mimi 2010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董事長與總經理


2007年9月,西門子公司在台北信義計畫區舉辦一場規模不小的「自動化之城展覽」。當時,兄弟倆表示對「半導體產業/電機與電子製造業」單元展出內容有興趣,想一探究竟。

報名需公司行號和職稱,可在當時,咱三人都「賦閒在家」,於是,兩個孩子當下成立一家紙上公司,「我比你大,所以我是董事長,」哥哥對弟弟說:「沒想到,這麼快就當董事長。」報名表寄出之後,隔天即收到入場通知。

通知(每人有一張)上,除載明參觀當日相關資訊,還註明要帶名片。內容如下:

姓 名:林 恆
公司名稱:林氏兄弟飛機公司
職 稱:總經理
參觀時間:2007/9/14
活動日程:半導體產業主題日/電機與電子製造業主題日
參觀的時段:14:00~18:00
報名認證碼: 159469
(註:該飛機公司當時「最大的業務」是自製手擲機完成環島旅行。詳情請見標籤:2007自籌環島旅費。)

從宜蘭出發前,恆語帶興奮地說:「嗯,今天要去當半日總經理。」我們在指定的時間到達會場,並依規定出示入場通知。櫃台接待的小姐手上拿著我們遞給她的單子,再看看眼前兩個小子猶一臉疑惑,她問:「你們是…哪…家公司的?」
哥哥:「單子上有寫,林氏兄弟飛機公司。」
小姐:「請…問,你們有帶名片嗎?」
哥哥:「對不起,沒有,我是董事長,這位是總經理,那邊那位是我們的採購經理。」小姐的表情說明了她還沒來得及消化眼前看到和聽到的,不過還是發了入場相關資訊給我們。

辦好報到手續,我們按照指示進入入口處集合,隊伍隨著展示員的指令進行參觀。

毛頭小子走在成群青壯之間實在矚目,「你們…是?」一再引起展示人員的猜疑,以為我們誤入歧途。直到兩小開口提問,方才緩解展場人員的疑惑。

於三招半式之後,解說員再也不敢小覷眼前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對於他們無法回答的問題,則請來一位資深級的先生出場應戰。結果,反過來是這位先生對兩個孩子興趣多多:「你們怎麼會知道這麼多?對這些東西這麼有興趣,那你們平常都在做什麼?咦,你們還是學生,在哪裡唸書?現在學校都教這些嗎?」

可惜,他們沒穿西裝打領帶,也沒有名片,所以沒能滿足未來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被人尊捧的虛榮。當時,兩人分別是16、14歲。Ω Mimi 2009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情深義重

我們無法確知,迢迢人生路上誰會對我們的生命、性格或學習起到影響,誰會為我們開啟一扇窗、編織一幅畫在旅程中引領我們見識不同的風景開展我們的視野,誰又會在我們跌倒的時候伸出雙手?

一個人的長成、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需要一群人乃至一整個團隊的力量以成就,即便父母的能力再全面都不可能一肩擔起世界。由於孩子的興趣和學習模式,也由於在家教育的機動與彈性,使得我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與認識不同領域的佼佼者。

下面篇幅介紹的便是,來自四面八方推動我們進入新世界旅程的推手:

景教授

十五年前,景教授不拒一名傻傻的母親為四歲半的孩子求教,還特製了兩枚火箭,親自領了學生在操場上為我們升空,其童心未泯,熱情無法丈量。當時,他可能沒有想到,這樣的舉動在孩子心上種下的種籽終有萌芽的一天。若非他的啟蒙為孩子開啟視野,今天,孩子可能在另一個方向,另一條跑道上。

他曾委婉的對孩子的母親說過一句話:「孩子還小,不要當真(他怕傻不愣登的媽失望)。」儘管老師這麼說,他的鼓勵和支持未曾稍歇。直到孩子九歲時對航太與星空的熱情依然如昨,他欣然感動,立即將當時去西安開會帶回來的「長征二號」火箭模型送給了孩子。這模型至今仍直立於書櫃上。

2007年,兩個孩子參加南台科大舉辦的高中職科技生活體驗營時,特地跟老師約了拜訪的時間,由於兩年沒見了,電話那一頭老師問:「你是我認識的小時候的林澤嗎?」於美術館展出時,他專程北上給孩子打氣,還在留言簿上給兄弟倆留下:「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真好。繼續加油!」在我們去國前,老師亦扮演顧問的角色,為我們指點迷津。

楊老師

身心自在,上起課來生動活潑,擅於激發學生投入學習;他在玩耍方面的能耐就跟他在課堂上一樣起勁,沒有不愛他的學生。學生管他叫楊老,調皮的則喊他,楊老頭。

由於路過之緣,將我們帶進楊老師教室。當我們首次在家自學時(哥哥五年級),孩子到楊老師那裡上課,積累下許多科學知識/常識和電子學的基本概念,動手裝配電子套件與焊接,製作童玩等。也是在那裡,孩子首次目睹「機棚,與一棚子的鐵鳥」,還坐上楊老師駕駛的輕航機,隨他天空轉悠,直可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邱仲立

真誠懇切,耐性十足,從不藏私,對飛友的疑惑與困難總是優先完成,因而只要有他在的時候,飛友雲集熱鬧不凡。

認識他緣起於遙控模型飛機的製作與飛行。兩兄弟初接觸遙控飛機即是在他帶領與悉心調教下,扎下根柢。孩子從他身上首先見識到做好一件事情該有的態度,而且還要在盡善盡美中持續精進。他在電學方面的知識/常識像部百科全書,凡孩子有電學方面的問題想到的也總是教練,他對孩子們的提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自己做架飛機來玩玩如何?他個人在動手做(DIY)這方面的能力了得,孩子跟著他學會基本的結構與機構組織,也學會如何尋找以及開發替代品。玩遙控飛機,是一條長遠的路,唯有學會省錢,即使路遠亦不覺辛苦。

黃宗賢

害羞又開朗的人,總是笑瞇瞇的,他對事物的熱情一如他對人的熱心與耐心,用百寶箱來形容他挺適合的。他給人的幫助不形於色,總是默默的奉獻自己的熱情。每當他現身於飛場,便有一堆小至螺絲釘,大至引擎機構的問題蜂擁而上,等著他協助處理,尤其臉皮薄的飛友亦能適時獲得滿足。

認識他的過程相當有趣,我們是同在一個飛場飆飛機的飛友,他受到孩子們對飛行的熱情與積極態度的感召,於是自薦要教他們,以及數度邀請我們(陌生人)去他家裡。起初,礙於不相熟不好意思,並未接受邀請,可當他第三次提出邀約時,我感覺如果再拒絕人就會失去這個朋友。於是,帶著兩個孩子一同到他府上做客,他熱情地獻出收藏經年的各式引擎如數家珍,眼裡的光足以照亮蘭陽平原。日後,孩子們每遇引擎機構等各方面疑難雜症,一句黃叔叔,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

他和太太兩人工作之餘,除了自己的孩子,仍撥出時間、心力照顧社區裡需要照顧的孩子,濃厚的愛與關懷,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表率。

鄭崢任

弟弟的小學同學的父親,他本身即是一名優秀的機械設計師。初相識時,靦腆話不多,謹慎務實的人。由於常在一起活動,他對孩子們的夢想瞭若指掌。一日,餐後,他對孩子們說:「你們要做(大的),我就幫你們裁(指動用雷射切割機)。」好大好大的鼓勵,激起孩子的萬丈雄心,而且有了鄭叔叔的背書,孩子們得以毫無後顧之憂火力全開。

2007年展出時,那艘船和飛機若非他一連數日星夜趕工,尤其是飛機的複雜機構若用手工裁切可能得等到一年後始有完工的機會。以及日後,在製作與工廠實務上的指導,使得孩子們得以順利向更高的層級挑戰上去。

黃榮智

集笑容和體貼於一身,他在藝術方面博學多聞其造詣令人嘆服。而他的細膩柔軟正是其風格的一面。

黃老大以他寬闊的心胸與慧眼,為我們造了好大一個太陽,那光芒足足為我們照亮前程,將孩子推向另一個高峰。

黃老大亦始終懷抱絕佳的耐心,傾聽一名嘮叨的母親說長論短、叨三話四,從無怨言。他善於鼓勵人,給機會,毫不吝嗇。亦師亦友。

黃先生

在沒有工廠願意接我們的時間趕、數量少、難度又高的單子時,他經謹慎考慮之後,「我會盡力幫你做好,我會盡力幫你做好,」以十二分慎重的語氣對孩子連說了兩次。黃先生處世嚴謹,思慮周密,對待孩子的誠懇態度令人尊敬和感動。他不止心上想著兩個孩子在國外的表現台灣這個後盾怎麼都不能洩氣,還在手上加把勁只為支持他們能夠淋漓盡致的演出。

他還為了趕製工件眼睛受傷,以他的仁厚始終不肯明說受傷肇因於哪個工件。個人判斷,應該是在製作我們的工件時受傷的,因為,我們的工件製作條件與難度都相對的高出許多,光是工件的薄壁便是極大的挑戰。幸無大礙。

他個人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套,他兩個孩子在他調教下獨立自主,成熟懂事,十分優秀與傑出。

許老師

對他,個人最感過意不去。試想家中有幼兒的情形下,有誰願意長時間在星期假日和夜半裡犧牲和家人團聚與睡眠的時間,耐著性子只為跟學生探討學習問題,而且還不是面對面。光是這份熱情與耐心就夠教人難以承接的了。不僅止於教學,他還是孩子的定心丸,穩定與激勵孩子向前邁進的動力,更以他的樸實和誠摯帶動孩子面對世情。此情此景,為人父母心有難安!

還有幾位,一位是前宜蘭縣長劉守成先生,當年他對我們的關心直接又深刻,他為我們做的事我們謹記在心;我的老同學麗敏女士,若非她,藍圖就還只是藍圖;為孩子們開啟電腦繪圖之門的啟蒙師是林昌蓁先生,和帶領孩子悠遊於3D電腦繪圖世界的清安老師;素昧平生的劉老師,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的,他在瞭解我們的需要後,義不容辭地扮演起救火員的角色…等等。這個名單要再寫下去,未知將延續幾里?

推動搖籃的手,他們無不投入個人所嚮往的事物,對人亦懷抱最高熱情,擅於鼓勵並以行動支持,隨時準備好協助孩子/我們面對與解決問題。他們用心也用情,可謂,情深義重!

後 記

在孩子們的學習與成長路上得良師益友幸福莫於此,這也是我們的幸運。但礙於篇幅,推手族繁不及備載,萬千感念您對我們的用心用情,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陪伴我們走過最艱難的歲月。謝謝。

坦白說,倘若這一趟母親之旅還要再重頭來過,未知個人是否還有那樣的勇氣面對與接受挑戰,是否還有開口求人的膽量,還有沒有力氣承接如山的恩惠?情義,最是難以報答。或許最好的回報方式是建設好自己,伸出我們的手,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依此循環不息,希望也在其中萌芽與茁壯。Ω Mimi 2010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蠶食鯨吞力量大!


在身邊,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人其實是具備良師資材的奇葩。過去學開車時,遇一位很有個性,膽大心細,靈活有方法的老教頭。他從不要學生去記方向盤轉幾圈,三分之一還是過半的遊戲規則,他要你「用心感受」。

在教練場練車不痛不癢,因而特別期待那唯一一堂公路駕駛。這一天,早上十點鐘,從教練場出發不到十分鐘,老教頭說:「來,路邊停車,在這裡等我,我回家拿個東西就來。」果然,他上車時,手裡多了一包東西。

車行到羅東鎮上最繁忙擁擠的興東、公正兩路交會的警察局門口時,他說:「在這裡倒車入庫,我去對面提款機領個錢。」當時我心裡可是嘀咕,媽呀,十字路口耶,待會兒怎麼倒出去呀?是啊,他可從容若定,一邊指導學生開車,一邊還能整理手上的鈔票。

接著,從停車格倒車回到大馬路上那一刻,只能用「一身汗」來形容我當時的狀態。車倒上馬路後,得先來半個迴旋才能左轉穿越車流不迭的虎口,可我杵在那兒半天動不了。見狀,老教頭開腔了:「聽好,蠶食鯨吞,走!」好吧,就這樣駛進車流擁擠人潮密佈的中正路,一路安然回到教練場。

由於老教頭識人多輕易抓到學生脾性,每一個環節皆能以輕鬆詼諧的方式進行連結,加上毫不拘泥於規則,使得學生得以在不感壓力下完成挑戰。

蠶食鯨吞,即是不疾不徐,也就是從容。惟深諳從容的力量,才能在學習上開步進攻。同理,若要孩子吃的多長得快(學習),最好的方式也是,從容。Ω Mimi 2009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晚 餐


恆:媽,飯好像太多了耶,我剛吃了幾片Pizza。

媽:吃多少不勉強。

澤:那你就吃的滿桌子嘛,到肚子裡的就剛好飽了。

哥哥這番論點令我們捧腹。

緊繃的生活有他適時的幽默來調劑,真好。Ω Mimi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完美出廠!

龜毛的遇見挑剔的,其契合程度令天上眾神也嫉妒!

面對困難,裹足不前只會令事情原地踱步。想像一下,當堅持的力道為我們扭開一盞燈、打開一扇門時,我們已然置身於風景之中。

經三十天的精工雕鑿,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精緻出廠!

年夜飯前,電話那頭傳來爸爸興奮讚嘆的聲音:「引擎做好了,做的真好!。」一句「做的真好」引人無限遐思。剎那間,等待成了一股撓不到癢處的氣流,一把揪住心口難伸。

製作上,越是精緻、輕薄、短小的東西,加工難度相對提高,同時挑戰製作者的技術與耐心。黃先生精湛的技術令眼界天高的兩小折服。兩個孩子分別同他通電話。電話上,他鼓勵孩子要繼續努力,對他倆期望有加。

黃先生說:「當我在做東西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孩子要為國爭光,台灣這個後盾怎麼都不能漏氣。」他不僅思及念及,還在手上加把勁,全心支持他們能夠淋漓盡致的演出。唉,這份情意如何報答?

人皆有向未知/不能挑戰的欲望,與接受試煉的勇氣。這是黃先生第一次為孩子們的創作操刀,雙方已然從中磨合出默契與信心,亦藉此磨練成就彼此,一齊攀上另一個高峰。

澤說:「耶,除夕夜好彩頭!」兩個孩子盯著引擎的影像,笑容蒸發憂鬱與勞累,而他們的腦袋裡亦悄悄啟動下一階段的挑戰。

引擎 VS. 武器

三月中旬,爸爸渡海來探望,一則為「護送引擎」。

全長近八十公分以不銹鋼材質打造的管狀引擎,見過的人都說:「的確很像武器!」這令我們多少有些擔心。擔心郵寄時它們出不了海關之門,擔心就算隨行李託運也還是會被盤查或扣留。因而慎重地請學校就學生實驗為由開了一紙證明,備用。

為了這個加工品進出海關,著實傷透腦筋。結果,當爸爸入關時,海關官員僅問了句:「這是二手的嗎?」爸爸說:「不是,是孩子自己設計的。」就這樣,他們連看都沒看就過關了。

引擎拆封那一刻,瞧他們小心翼翼拆掉外層的報紙,零件一一取出,捧在手中把玩再三,再再為車工完美、技術精湛發出驚嘆。組裝之後,一具沉甸甸真實具體的引擎在握,踏實,彌補了等待的焦灼難伸之氣。兩人同聲:讚!

測試前

第二天,兩小迫不及待背起珍寶到校獻寶。出門前,兩人還就到底誰背引擎有一番爭論。

恆:「我們拿去給 J 看,Do 和 W 剛好路過看到了,他們好驚訝,Do 對引擎讚不絕口! 」

澤:「 W 拿起引擎,一邊旋轉進氣罩一邊發出:『Beautiful! Perfect! 做工精緻,焊接無懈可擊!』媽媽你一定要記得跟黃伯伯說,我們德國老師對他一流的技術佩服的不得了。」

「從一開始到現在,整整四年了,最先是因為翻書看到,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四年,引擎真的做好了耶!」澤感慨,雙手撫摸著引擎:「媽,J 看到這麼大的引擎,臉上露出奇特的表情!」

自「電脈衝引擎」實驗之後,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多表樂觀支持。因此,當哥哥提出需要一具幫浦時,J 早早就備妥了。只是小小的幫浦令人氣短,「我一直跟 J 說,太小了,馬力不足,」澤說:「老師不置可否,可當他親眼看見我們手中的引擎時,那瞬間,他的表情簡直在說:『老天,小孩玩大車,你們來真的啊!』」

翌日,J 立即將原先那個僅 15 PSI 的幫浦換成有 100 PSI 的幫浦。(PSI:磅/每平方英吋)

接下來,引擎測試是重頭戲,第一次測試經過請見: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Pulsejet)測試。Ω Mimi 2010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製作經過:機械廠奇遇


第 9 天

我們來到X X工業社的門口,停妥了車子,黃、李兩人熱絡寒暄,顯然李先生在我們到達之前,已就我們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難同黃先生說明了。雙方介紹之後,話題立刻切入重點。

黃先生盯著恆遞給他的工程圖,看了又看,就不完善之處一一指出。畢竟,他經驗豐富老道一眼便能判斷圖中疏漏,而兩兄弟的工廠實務經驗尚待充實。

「他的工夫是咱宜蘭縣最好,他要不做,宜蘭在地沒人能做,」李先生搭著黃先生的肩,為我們敲著最有力的邊鼓,接著轉頭對黃說:「咱攏嘛是為了小孩嘛!」

「這個東西不好做,現在月底,又要過年了,時間上…,而且你們又這麼趕,」黃說。

「他們這個東西沒有多少,你就趕一趕嘛,你可以像我一樣不要睡覺啊。而且,你要不做宜蘭縣就沒有人可以做啦,」李說。

「嗯…,這麼薄…不容易車(車床),」黃先生檢視工程圖,仍有猶豫。突然想到什麼似地:「那焊接呢,你們這個東西這麼薄,遇熱就變形,怎麼辦?有打算怎麼做嗎?」黃先生說。

黃李兩人就焊接的問題討論起來。「可以考慮氬焊、冷焊…怎麼樣?」李先生搶在孩子回答之前,給了答案。

「冷焊,怎麼焊?」媽媽問。

「就是放在水裡焊。工件薄,遇熱一定會變形,所以在設計上一定要考慮到焊接的方式,」黃先生答。

在這麼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直接刺激思考與想像,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現方法。對孩子而言,是相當務實的學習現場。

「製作難度」與「時間急迫」皆是挑戰,該是導致黃先生遲遲未能決定接單與否的原因。他對恆說:「你要再確認圖上標示,像:工件主體與尺寸標記要有區分,還有記得標明接合順序,而且圖樣、字體要放大,顏色深一點最好是白底黑字,我們都要戴老花眼鏡哪少年咧,這樣看圖很辛苦,你回去修改一下,明天看看再說。」

耶!有希望,他沒有拒絕我們。

第 10 天

下午,再度回到黃先生的工廠,他十分謹慎的再次檢視圖樣。看樣子,對於怎麼製作這個工件他腦子裡有譜了,或許他也已經有了決定。

幾張圖紙在他手裡翻來覆去,檢視所有標示、接合、尺寸等是否明確清楚,每個環節反覆確認再三,因為明天之後,相隔萬里,溝通不易。接著,他提了兩個問題:「如果要做的話,時間上是不是可以寬裕些,這麼趕,做不好的?」習於動手做的人皆知,趕,是完美的剋星。

「那麼就緩緩吧,時間上請您定奪,這樣再好不過。」媽媽說。

「那焊接的部份呢,是我幫你們處理,還是你們要自己處理?」黃說。

「一切麻煩您了,感謝感謝,」媽媽說。

現場一片寂靜,兩三分鐘的膠著簡直有兩三百年那麼長。

「我會盡力幫你做好,我會盡力幫你做好。」黃先生以十二分慎重的語氣打破沉默,看著孩子連說了兩次。

「謝謝黃伯伯。」恆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黃先生的誠懇和謹言慎行,在我們心裡留下深刻印象。他對待眼前的孩子毫無敷衍之色,其態度令人尊敬。

萬歲,終於有人接下我們的單子!

夢想近在咫尺。今晚可以安心打包了。

傍晚,從工廠回家路上,「眼見自己設計的東西克服困難,突破萬難,一點一滴逐步成形的時刻,感覺很好…。」恆激動興奮的說。這孩子真是含蓄,要哥哥在旁邊的話早跳起來了。

幾天來,孩子在零件商與工廠間輪轉,在電話線和網路之間來去,深深體會鍥而不捨的決心足以拉近夢想與現實間的距離,也在這個過程中,再次經驗到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的重要性,和處事的彈性。這些經驗,可能在教室裡蹲上十堂課都學不到啊!

緣份以奇異的力量牽引著這個環節裡的每一個人,堅定的信念則是促使任務完成之鑰。

切莫輕言放棄,不可能的任務總在「沒辦法、不可能、來不及」的叢林中闖現生機。Ω Mimi 2009

製作經過:鋼材行奇遇


第 6 天至第 8 天

媽媽跟鋼材行李先生約好,只是我們來晚了,他已同客戶外出用餐。電話上,他交代我們將工件尺寸、使用材料等註明清楚交給他辦公室的小姐,末了還加上一句:「我晚上會處理」。

辦公室的小姐狐疑的瞪著我們說:「我們老闆從來不接手機耶!?」

果然,晚間八點鐘,我們正在返家路上,接到李先生的電話後車頭方向一轉,直接開向他的工廠。他在瞭解我們的需要以及時間上的緊湊時,立即聯繫一家規模頗大的機械廠,去電請求他們協助,並將我們的情形告之對方。

刻不容緩,立刻飛車趕在機械廠拉下鐵門之前到達,將我們的圖樣交給該廠陳先生。不看還好,一看困難就來了。他嘖了三聲,跟孩子說:「你這個東西不止薄,又有漸縮,很難做,時間上可能無法配合,現在月底又接近年關,我不敢答應你,那這樣好了,你們要不要明天再來一趟,看看我們師傅怎麼說?」

第 9 天

大清早,趕在工廠上工前,我們就已經等在機械廠門前,巴望他們看在我們堅定的決心上,心軟答應幫我們趕製。

機械廠的陳先生跟胡先生兩人邊看圖溝通,一邊還對我們說:「現在都在趕工階段,坦白說,你們小孩設計的工件精緻又不好做,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難度要克服,對工廠而言也是一大挑戰。而且你們又那麼趕,我們是很想幫忙,可是時間上實在莫法度,」兩人又回頭去張望廠裡的技師,口裡還在討論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分工完成的可能。

看得出來他們實在很想幫忙,但礙於時間緊湊。儘管如此,熱心如胡先生仍然一通電話招來同業的朋友,想將我們的工件轉而請他幫忙完成。胡還說:「對不起啦,我們這裡趕工,我要可以一定會幫你的啦,我也想試試看哪;我跟你說,他的工夫了得,放心交給他做就是了。」哪知道他朋友一看圖,頸子一縮,打趣著說:「呵呵,老胡這樣好了,你的東西我幫你做,你好好完成這個作品,可能還會得獎咧。」話一說完,摸摸鼻子就閃人。

「難,或不好做」只是託辭,真正導致工廠愛莫能助的關鍵在,時間。只有兩天的加工時間,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何況力求完美是人的天性!

正當我們與陳、胡兩先生為此傷腦筋之際,鋼材行的李先生來電問我們所需要的材料及使用量時,我將遇到的困難說予他聽。他立即和胡先生就「問題」在電話上討論了起來。

然後,胡先生將電話轉給我。李先生豪爽,說:「你方便現在來我這裡嗎?我帶你去另一家工廠,他的技術是全宜蘭縣最好的,他要不做就沒人能做。」

說來奇妙,和李先生素昧平生,可感覺上像多年老友,他對我們的需要就好像他自己的那般了然。沒有他,這件事可還有得拖磨了。Ω Mimi 2009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製作經過:製作細節與雷射切割


有人設計也有要有人製作,紙上英雄方能自夢中走來。

返台十天中,幾乎都在為找零件和跑工廠之間打轉。孩子的東西難度高數量少,要找到願意接單的人相當困難,而當時又逢「月底年關」情況更加難以估量。皇天不負苦心人,貴人總在最重要的時刻出現!

第 3 天至第 5 天:修圖與製作細節

崢任兄一直是兩個孩子很重要的推手之一,若沒有他的全力支持,2007 年美術館展覽的飛機和蝦艇可能無法準時參與展出,那將令我們的展出大大失色。

今天,兩個孩子的「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在製作上亦多得力於他的指導。他先就孩子的工程圖進行檢驗,並視工廠實務狀況修正,最重要如尺寸等的標示和製程上相關細節。有了這一環,使得我們在與工廠接洽和溝通上輕鬆許多。

原來崢任兄想再次親自為澤恆倆的作品操刀,只是時間上實在軋不過來,於是他給了我們兩家材料行(鋼材)和一家雷射切割工廠的電話。而引領我們面對一連串驚喜和擔憂過程以完成這具引擎的便是其中一家以販售鋼材為業的材料行。

我們分頭聯絡廠家,以期以最短的時間達最高效率。

第 6 天至第 9 天:雷射切割


同車床比較,雷射切割部份工件最少難度亦不高,也是最早完工的部份。以下是雷射切割的製作過程。

恆自己聯絡雷射切割工廠。兩天了,廠方聯絡的先生一定忙翻了,始終未回電。好不容易聯絡到,對方卻說還未看圖,可不可以請他等等。這可讓恆急了,因為時間上已不容拖延,我們還趕著四天後的飛機返回僑居地。

十分鐘後,有通電話打進來,對方:「您好,請林先生聽電話。」「林先生?」接電話的媽媽愣了一下:「喔,林先生啊,我是林先生的媽媽,我們現在正往你工廠的路上,能不能請您再跟我說一次你們在工業區的哪個方向?請等一下,麻煩您跟林先生說。」這回輪到小姐愣住了。當見面時,對方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林先生」還是個孩子!

恆在電話上與廠方稍事溝通後,我們也到了雷射切割廠。接待的林先生十分誠懇的說:「時間上盡可能配合和滿足你們的需要。」

翌日(第九天),不到二十四小時,雷射切割廠的小姐語調輕快愉悅,在電話上跟我們說:「你們的『中華民國製造』已熱騰騰下機,隨時可以來取件。」

恆感到驚訝連帶驚喜:「這麼快!昨天下午才接的單,現在就裁好了!台灣真是有效率!」自工廠取回「中華民國製造」雷射切割的工件(見圖),弟弟開心得閤不攏嘴,即刻將「中華民國製造」拍下來,傳給遠在萬里外的哥哥。

連日來,兩個孩子通力合作,一個負責修改,一個全力跑工廠,聯手完成這件可能會延遲完成的任務。兩人在電腦、電話上為這件事緊密聯繫與溝通(包括吵架),儼然一個企業即將誕生的前兆。Ω Mimi 2009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Pulsejet)測試


若從一粒葡萄籽萌芽剎那算起,餐桌上的美酒需時若干得以成佳釀?那麼人的學習從醞釀到發酵又需經過多少光陰的淬煉與淘洗?

再也不用踮起腳尖摘星星,伸手即可搆著的「夢想的距離」是付出心力與努力的最大慰藉。

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Pulsejet)

哥哥手握引擎來回摩挲,臉上綻放出燦爛的光芒:「媽媽,這是我們第一次玩脈衝引擎,還是自己設計的,好難想像噢!」其不可思議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就是我們家的玩具,一向跟速度脫不了干係。

圖片上這具「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Pulsejet)」,兩個孩子自接觸、思考與嘗試設計以來,至今已整整四年(2006-2010)。四年來,相關知識一讀再讀,設計圖一修再修,兩兄弟在這方面的充實,使得夢想的距離成為可實踐的道路。

為證明他們所設計的引擎能用,一方面也為檢驗多年來的學習成果,我們決定讓紙上英雄成為握在手中真實可觸摸的實體。雖然兩人各自設計了一具「自己的引擎」,但礙於經費兩造遂將設計合併為一,以求有限資源做最大運用與發揮。兩個孩子說:「就算聽它幾聲吼動的威風也甘願。」

這具引擎光是製作便耗盡三十天,握在手裡的紮實令兩小笑逐顏開,舉手投足間輕快無比。猶記得離台前一天傍晚,自工廠返家途中,恆帶著興奮激動的情緒說:「眼見自己設計的東西克服困難,突破萬難,一點一滴逐步成形的時刻,感覺很好…。」這會兒,引擎已經牢牢縛在固定座上了。歡迎您加入引擎測試的行列,與我們一同聆聽,雄風怒吼。

2010年3月19日,進行第一次測試


烈日當空,汗流浹背,心情激盪,沸騰…。經多年摸索與探究,心心念念等待的正是「發動」這一刻。

想像一下,重達三公斤的引擎一旦完全點燃發動後將產生九公斤的推力,其溫度高達攝氏一千度以上,屆時整支引擎透裡通紅,一如自熔爐中取出一般。很是壯觀。

萬事齊備,連滅火器亦一旁待命,是發動的時候了。

輸油管輸送航空煤油進入噴嘴,加壓點火,試了幾試,沒反應。

檢查之後確定不是火星塞的問題,於是將問題轉向:是燃燒室裡積油太多導致無法點燃?油氣比不對?閥片太硬?壓力?究竟是哪個有問題?

檢查,調整,停頓,思考,討論,再試一次。這個過程一再反覆進行。

眼見引擎噴發出的火燄,令協助兩造的老師為安全問題擔憂。

緊接著「嘣、嘣」兩聲,隨著火燄從引擎的尾部噴出逃逸。正是它,那「嘣」的一聲如醍醐灌頂,遭烈日曬萎的精神與勁道,終因聽見引擎輕吼全都提了上來。

結束測試時,兩造已討論到修正閥片厚薄與其鋼材相關問題,還有就是接下來的測試中:需量測溫度、推力,火燄會不會從輸油管的這一頭冒出來,測試場地…等等。他們思考眼前遇到的問題,同時思索如何解決問題。

萬分感謝學校、老師接手協助測試,且為此次測試所做的周全準備。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不僅降低彼此的負擔,更將因此推動孩子與學校一齊向前邁進成長。

待續…。Ω Mimi 2010


脈衝式燃油噴射引擎(Pulsejet)論文,稍後會張貼在飛行種籽Soaring Eagle部落格,歡迎光臨指教。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早餐對話


清晨。

「你好強喔,每天半夜兩點睡,還能在六點半起床,你吃什麼的啊?」伏在餐桌上的弟弟一臉倦容。

「媽媽給我們吃的不都是一樣的嗎?」哥哥囈語。

「是…哦?」聞言,弟弟目光恍惚似又進入夢鄉。Ω Mimi 2009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絕處逢生之一


亨利.亞當曾說:「老師的影響無遠弗屆,沒有人會知道他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是的,沒有人知道他的影響多麼地深長與久遠!

在一個人生命的早年,天真無邪的童年、青少年,應該是倍受呵護疼愛,不論是家庭生活,還是受教育的時光。但,並非人人幸運如此。

在學校,傷害學生的教師傾其一生不察其輕率的言行造成家庭無法提供協助下的受傷的孩子從此自暴自棄;而要將邊緣的孩子拉回卻是陪伴家庭的沉重/沉痛的負擔。即使,即時拉回孩子,仍留下某些難以收拾的後遺症。

在這個話題往下談之前,容我提醒您,如果家裡也有在教育現場受了傷的孩子,當務之急是先照顧好小孩和自己。受傷的孩子在身心方面需調適休養,母親何嘗不呢?如何安頓自己,便是孩子之外母親的課題。

在復原/平復的過程中(只要留有後遺症便無法使用復原一詞),諮商是一條路,但並非萬無一失,除非找到對的人,而且心理要能接受(信任),才有談下去的機會。

受傷的孩子身心處於狂躁混亂的狀態時,連最基本簡單的生活乃至學習都會變成一個沉重的擔子,戰爭的起點。此時,父母務必接受此一事實,勉強為之不僅為原有的創口加壓,連帶引發親子之爭,別無是處。誠如我們無法要求病重的農夫還要下田幹活兒,就讓他/她自在吧。特別是學習這一環,果真很重要,那麼問問自己,身心建康是在學習之上還是之下?

接下來,如何帶領孩子從傷害中平復,從混亂中理出頭緒,還要走出自己的光明大道,那便是潛能。當您把孩子照顧/教育得愈好,對方對您的阻撓和干擾,或不會因為您的遠離作罷。盡管對方的反應令人氣餒,無論如何都不要為此喪失信心,因而輕忽自己的能耐。

若有餘暇,不妨經由書寫記錄始末原由與歷程,誠如人我之部落格裡的記錄與回應,並藉以緩和情緒,梳理思緒。加油!Ω Mimi 2009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機動性時差


「媽媽,不只是台灣和這個國家有時差,家裡也有時差啊!?」弟弟睡眼惺忪。

「嗯,」媽媽點頭。

「喔,機動性時間調整!」弟弟的嘴角彎了一彎。

為平熄兄弟之時間戰火,好讓兩造天天心平氣和出門上學,想來想去,唯出此「機動性時差」下策以因應慢郎中,並舒緩事事要求精準的弟弟。

不過,調快鬧鐘這件事終究還是讓哥哥發現。

「媽,你的鬧鐘不準?」哥哥今天異常清楚。

「哦,你怎麼知道?」媽媽。

「我看我的錶啊,到底快幾分哪?」

「不知道噯,我們家沒一個時間是準的,你看兩部電腦的時間也是亂跳,」當我回應哥哥時,弟弟憋著不敢笑場,一個勁兒的扒空碗底的飯菜。

儘管哥哥的腦袋相信媽媽說的,可是疑惑也在升高。然後,他問了兩句有意思的話:「媽,你那個鬧鐘,是在哪裡買的呀?」

「怎麼啦?」我說。

「ㄠˋ鐘,能拿去換嗎?」接著,哥哥問的正經:「那弟弟他怎麼看待你把鬧鐘調快這件事?」

「哦,啊,他呀,早兩個星期前就知道了。」再瞞下去只有穿梆,媽媽招了。

「啊!他兩星期前就知道了,怎麼會?」

「哥哥,對不起嘍,實在沒辦法,為了不讓一個沒時間概念的人天天處在被催促中難過,好像只能這麼做噢。再說,沒理由要他為趕不上公車生氣啊。」媽媽說。哥哥的臉上涮過一抹奇異的微笑,接著便笑彎了身子。

知兄莫若弟!

弟弟自浴室出來加入笑場,一邊還不忘調侃哥哥施ㄠˋ步拖時間。哥哥發見原來自己的詭計早被識破,卻沒料到黃雀在後,頓時,兩人笑成一團。好難得,今天在笑聲中趕公車。Ω Mimi 2009

支持永不嫌多


發明蘋果電腦的沃茲尼克,他在小五時迷上無線電通訊方式,小六取得業餘無線電執照成為全美最年輕的火腿族之一,他說:「我父親在這件事上也帶給我重大的影響。我是說,他和我一起拿執照,與我一起研讀,一起參加並通過考試。他從未嘗試引領我走進任何方向,或強迫我踏入電子工程。但是我一對任何事有興趣,他馬上就陪在我身邊,隨時準備好…。我的母親也推動我進步…。」(錄自:科技頑童沃茲尼克)

曾經,有位在家教育的母親談到:「我和先生談及孩子們興趣的那些事,結論是我們真不懂他們的興趣?」

其實,不懂才有趣。不懂,可發揮的空間和想像是驚人的。孩子的興趣,可能是一片我們不曾親臨其境的沃土,是一個我們從未夢想過的世界,藉由孩子的眼睛為我們撥開掩覆其上的荊棘芒叢,令我們看見異彩光華。一如咱家兩個孩子自幼燃起的星際飛行的夢想,一路引領我們走進那個深邃而陌生的世界…。

懂不懂孩子的興趣還在其次,支持和陪伴才是關鍵。倘若孩子有興趣的事,父母也有意願參與,彼此激勵成長,親子關係更為緊密融洽。而緊密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與精神力量。

孩子需要的支持永不嫌多!足夠的支持與陪伴,是鼓勵他為自己的興趣/想做的事衝鋒陷陣、接受挑戰至為重要且基本的配備。Ω Mimi 2009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校外教學


在我們過去的印象裡,校外教學時老師會發下學習單,學生只需依照學習單上的指示做答,輕鬆交差。因而校外教學幾乎就是玩樂的代名詞。在這裡不然,校外教學簡直就是挑戰。

第一次,孩子們參與學校的校外教學,目的地分別是位於本市南邊港口的航空與火車博物館。一早出門前,媽媽說,今天要出去玩,好棒!孩子們卻噘著嘴說:「哪裡是去玩,這算成績的,媽,戶外教學佔成績的百分之四十五耶!」

是,戶外教學佔成績45%,比重之高,令學生萬萬不敢輕忽。學習單裡沒有填空和問答題,考驗的是學生有沒有用心,挑戰的是學生有沒有從學習中發展出自己思想和觀點。

完成學習單,光有答案不足以證明你學到東西,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跟生吞活剝沒兩樣,未經消化的東西說服不了人,淬煉不出一個人的思想深度,亦形成不了觀點。因此,除了參觀見聞,不足的部份得上網找資訊,閱讀相關書籍,幫助自己瞭解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最後,還要納入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並提出具體證據來支持與證明你的判斷和論述(有建議更好),如此才算完成心得報告。如果你的觀點裡尚包含對人類的影響或啟發則更具意義。完成,意謂真正學到東西。

校外教學回來後,學生有兩星期的時間以完成學習心得。這種報告,有些老師不要學生寫多,更不要長篇大論,以不超過A4紙張的長度是理想的,但是,學生一定要有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可見「有自己的想法」顯得多麼重要!Ω Mimi 2009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選課與志願


十二年級學生修習的學科關係到未來進入大學就讀的科系,至於如何決定學科則取決於學生的性向及學業成績(最大比重)。

當學生升上十一年級,是思考與決定未來進入大學學習方向的一年。該學年的第三學期,學生在老師協助下依據個人性向與成績選擇下一學年也就是十二年級的必修學科,其所選擇的課程也是該生大學會考時的應考科目。參與這項作業的人員有學生、導師、顧問和家長。

假設甲(海外學生)未來想進入理工或工程學系就讀,他必須選擇ESL、兩門數學、物理和化學;如果學生在十二年級修的是這五門課程,那麼在填寫大學志願時不受限制,所有的科系皆可填選。乙(本地學生),若他選擇英語學習、第二外語、兩門數學和化學,除了工程,他可以填選如醫、藥等其他學系。若某生未來進入大學想唸生物系,那麼十二年級的必修課程裡至少要有一門生物。所以選課要謹慎。

英語學習分本地學生(English Study)和海外學生(ESL);ESL又分難易兩級。數學也分兩門,一是數學學習(Math Study),一是專業數學(Specialist Math)。英語和數學學習為必修,其他三科則依個人性向與志願修習。有人會問,若不選數學學習呢?當然還是可以唸大學,只是受到的規範和限制很多,未來能選擇的科系實在有限。

另外,像醫學院是少數幾個科系在會考後需要面試的。未來想當醫生,除了會考成績,面試這一關要過不了可能就沒有機會走入醫界(可以考慮到別的國家試試)。

2011年的大學會考,是2010年實施教改後的第一次會考,其考試模式亦隨之改變。Ω Mimi 2009

關於考試


關於考試,本地自十二年級以降,皆採四學期制,也就是十週一學期,期與期之間有兩週的休假日,當第四學期結束後,會有一個長達六週的大假日,也就所謂的暑假。

每一學期「至少」有一次考試,第四學期有一次期末考。在同樣重視升學率的國家來說(是的,這是一個重視升學率的國家),考試的次數雖然不多(悄悄增加中),學生平日在功課、學習上的表現與用心程度就顯得格外重要。

高三的期末考試,對學生而言,除總結三年來的學習之外,它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關係到是否取得高中畢業文憑,以及能否順利進入大學的大考試。考試的科目依據學生所選定的學科進行,每一科目的考試時間是三個半小時。

接著是每年十一月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大學會考,也就是我們的學測。會考之所以長達一個月,是因為考試科目是依據學生所選擇的學科而定,人人不同,因此考試的時間也不一樣。比方說:甲選擇兩門數學、物理、化學、ESL,這五科就是甲會考的科目;乙選擇ESL、第二外語、兩門數學和化學,那這就是乙的會考科目(學生選擇的學科關係到志願填寫以及未來進入大學就讀的科系,至於如何決定學科則取決於學生的性向及學業成績)。

十二月中,考生會收到會考的成績單。為求慎重以確保學生有想要的科系可唸,在收到成績單後有一星期的時間可依據考試成績重新填寫志願。直到翌年一月中左右,考生才會收到正式的學校/科系錄取通知單。

大學會考有一套複雜的計分方式,高三的成績和會考成績各佔一半。如果會考的成績很好,而高三的成績不佳(尤其考試),計分上會吃虧;如果高三的成績很好,會考失常,影響比較不那麼顯著。Ω Mimi 2009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時間還沒到


在西方教育環境裡,同樣有他們堅持的傳統價值與認知標準,有思想開放亦有食古不化者。

老師SP堅持:「在我班上英文和數學兩門課不准學生跳級,那是基礎,不管你能力多好,按部就班就對了。」

JO對能力好想越級上課的學生更是百般刁難。

W則認為學生能力可以就讓他上去,與其做沒有效率的學習,不如讓他發揮。

面對教師的想法與差異,學生說:「天堂地獄只有一線之隔。」

又,當學生因能力得以越級上課,即便提早修完高中所有課程時,仍不能畢業。理由是,時間還沒到。

例,十年級的愛迪生,在十年級結束時,既已取得十一年級各科的學分且成績優異,2010年升上十一年級他大可直接進修十二年級的課程,但他選擇放棄。放棄的原因是,即使在十一年級取得十二年級的學分,他還是無法提前畢業。

不過,在制度領導下,還是有某種彈性開放給提早修完學分的學生,假設學生提早修完該學年課程也取得所有的學分點數,學生可以為自己想進修的科目/項目/計畫提出申請與要求。只是,你還是得待在高中直到畢業。(其他省份的規定略有不同)

很矛盾嗎?不,一點也不。學生只是教育制度下的一只風箏,當制度凌駕於人的需要時,既是如此。只能說,這是一個既傳統又守舊的國家,按步當車方是上上之策。Ω Mimi 2010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學校二三事


英語學習

2009年,正式進入課堂。

一日下學回來,恆說:「自習時,我正在看課堂上發下來的作業單,ESL老師D走過來,還叫一個十二年級的大陸學生一起來,跟我說,聽不懂的地方可以請他幫忙翻譯。老師說,作業單不重要…,他的意思是,要我把自習的時間拿去交朋友,和找相關內容深入閱讀,並要我從英文比較好的大陸學生身上學英文。」

第二天

恆:「我去問老師K,怎麼樣才能把英文學好?」
K:「有認識說中文的學生嗎?」
恆:「沒有。」
K:「這樣比較好,在學校就講英文,不用擔心,會一直進步的。」

不論是語言,還是各領域的學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您呢?

蒼蠅的熱情

恆說:「媽,我自習時,數學老師SP走過來,在我旁邊坐下,說:『以後有問題就問我,要帶數學辭典,還要坐在老師前面,』接著,SP還打一個比方:『蝗蟲會纏著農田吃掉你所有的農作物,但是你知道,我們這裡有很多蒼蠅,牠一直纏著你,那你要像蝗蟲和蒼蠅一樣,一直纏著你的老師,老師會很高興的。』」

聽了這話,頓時,心裡好安慰。只不過,這一年方才過半,教師似已備妥黏蠅紙,以對付窮追不捨的蒼蠅。而且,你若將他問倒了,他可也是毫不客氣的跟你一翻兩瞪眼,惱羞成怒之下,給你一個大大的 D 喔。

校外教學

老師為為期五天四夜的校外教學旅行開出琳瑯滿目的裝備表裡,除睡袋、衣物、盥洗用品、文具等,其中「枕頭、棉被」的字眼令我們目瞪口呆,不得其解。

由於睡袋都在台灣家裡,我們也不想為一次旅行添購新的裝備,於是孩子去問老師,學校有沒有睡袋可以借用。老師的回應歌唱般地輕快:「對不起沒有,喔,沒有睡袋你可以帶棉被啊。」坦白講,我們不太適應這個笑話,還為此犯嘀咕。

出發當天清晨,天色朦朧中我們來到集合地點,由於來早了廣場空蕩蕩的。等了一會,幾條人影陸續從黑暗中走進光明。緊接著,遊覽車出現,後面還拖了一節行李車;睡眼惺忪的男女學生亦相繼來到。眼前,至少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抱著大枕頭上車,扛著棉被的亦不在少數。

不可思議!原來全付武裝(野外生活裝備)在這裡派不上用場,旅行就是把家搬過去。國情不同,生活與學習方式亦大相逕庭。Ω Mimi 2009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重返校園無損顏面


孩子再度步入校園,是為拓展未來志業奠基,乃因應需要而發生,正如人的一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抉擇。

因應孩子的學習需求與發展,從在家再度走進校園並不可恥。並非一日選擇在家教育就得終身在家,也不是選擇了在家教育就一定要搞出名堂,這樣的心態已先絆住自己,往後的路如何走下去?

他人的選擇或建議無法緩解多少您下決定時的猶豫與掙扎,有時反而是阻礙。而他人的抉擇影響干擾到您的決定,暗示著您在認識自己與瞭解自己的需要兩方面,尚有一段可期待的距離。無論如何,惟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道路與方向。

留在家裡,還是回到校園,各人理由與動機不一而足。與其帶著孩子擺盪於入學和自學之間消耗精神與能量,何不讓孩子待在一個令他/她感到安適得以從容穩定學習的環境,以發現他/她的興趣,建築他/她的能力。也許目前您的孩子對書本沒有興趣,可是他/她擁有許多父母不知道的才華,等待被發掘和肯定。

傾聽內在的聲音,忠於自己的感受,正視自己的需要,它會引導我們找到正確的路。Ω Mimi 2009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擠眉弄眼


(一)

甲:你相信花會跟人擠眉弄眼嗎?
乙:從來沒想過那件事噯,它對你這麼做了嗎?
甲:嗯,就是擠眉弄眼啊。
乙:你有眼花嗎?
甲:沒,我沒眼花,有老花。

(二)

甲:都這個年紀了,你的眼睛還很亮,眼白很乾淨耶!
乙:嗯,久未受社會污染的原故。
甲:不,是你們住的地方空氣好。

自然與心景。Ω Mimi 2009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三) 競爭中,磨合出新關係


一串翻滾,緊接著急速爬升,遨翔躲開麥機長的挑釁。遨翔不甘示弱,迴旋急彎,在接近麥頭號時給它來個俯衝搖擺,便迅速消失在雲朵裡。兩架飛機在夕暉中追逐,競速,互相鼓譟…。

「當心!」麥頭號發出警告。

「嗯,陽光太亮,我看不到,」遨翔駕駛扯開嗓子回應。

「全速,看你往哪兒逃,」

「天空那麼大,要撞到不太容易…」

「喲,好險…」麥機長發出驚呼。

「啊!墜落,」遨翔駕駛跺著腳,撿起地面的飛機,自忖:「又是垂直尾翼...。」

由於在家教育的關係,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數年間,兩個自出生未曾分離過的孩子更是形影不離,使得這對兄弟的默契知你我莫若彼此,好得沒話說。然而,手足之情再濃郁,吵架爭執,揶揄調侃總難免,遇困難阻礙相幫拉抬,彼此信任欣賞亦非一般兄弟情誼可比擬。

當我們還「在家」時,他們一齊研究新課題,共同面對與解決問題。如今進了學校,和諧的關係有了新色彩,競爭對手:爭速度,飆琴藝,搶表現,競風采,還有學術、技術上的較量等,任誰都不想輸,任誰都想摘星之際,其激烈使得這層新關係,時而麗日當空,時而澎湃如驚濤。

競爭本殘酷無情,那有什麼情面可言,決不會因為對手與自己同根而生有所避讓。正好相反,兄弟之間的競爭更加嚴峻毫不容情。對待其他競爭者尚且溫文友好,手足之間可就沒那麼客氣,往往一句話,可能語氣,抑或遣詞不當,戰事一觸即發,場面還更火爆。比方說,兩人共用一部電腦,彼此都為照顧自己的功課,且誰都不願通霄工作的情形下角力就發生了,總有一方偶爾失去理智,那一刻,兩隻刺蝟,針鋒相對,緊接著,風雲起,山河動…。

競爭中人之本性瑕瑜互見,考驗的也是一個人的本性。因此,如何在競爭中同時超越自己,這或許才是其中最嚴肅的挑戰。

與對手競爭,除膽識,首見氣度。氣度是,隱含有體察人意的溫暖,讓人可以信賴依靠,言行舉止泰然自若,不忸怩造作毫無勉強之色。這就是哥哥的樣子,豪放自在灑脫不羈,那麼自然地真情流露,令弟弟折服。弟弟的篤定,穩健與大將之風,無不讓哥哥衷心讚佩。兩個人在競爭中,磨合出新關係,學會相處之道(瞭解與接納),使得原本的煙硝味轉化為更深刻的情誼。

競爭中,各有擅場。面對競爭,哥哥越挫越勇爆發力十足,弟弟則是穩健踩踏每一步不論外頭風雨多麼狂怒。雙方也在一較高下之際,同時帶動彼此向更高的標準看齊,向更高的層次挑戰上去,因而,進步與成長以十分驚人的速度發展。他們也從競爭中體見真情,彼此關懷扶持,督促提醒,教學相長。於是,競爭有了更深刻的意涵。

敬,偉大的對手!Ω Mimi 2009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二) 山徑上,看見內在風景


自幼起,哥哥對自己的質地心明眼亮,儘管總是遭遇來自教師同學旁人的羞辱揶揄和輕視,他仍然堅持對自己的看法。這種天真未鑿的自信是了不起的,不可輕忽的,與生俱來的能耐。

弟弟不同,打一出生,哥哥就在眼前,不論身型,動作,講話,點子把戲,表現等,小兩歲的弟弟始終跟在後頭,亦不免因壓力演變成焦慮,因而多少模糊或混淆了對自我的認知與自信。哥哥,是一座弟弟急欲超越的高峰。

長大後的弟弟,平日話少卻是不折不扣的冷面笑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他口裡迸出的話雖不多,其精準的程度正反應出他對精度的要求,經常讓哥哥捧腹爆笑眼淚直流,或愣上半天不及反應。事實上,從他小二至小四,三年間,經歷一段認識自我的旅程,這一段自我探索在未來歲月帶給他莫大助益。

競爭的本質是超越,面對競爭,不僅有對手,真正的挑戰還在超越自己。如何超越?認識自己,是突破的第一步。事事起頭難,承認自己的不足是第一難,即便一個孩子。認識自己,既是在這種掙扎與膠著中展開。

超越,兩個字都從走部,意謂著,要靠自己的力量,內在的力量而行。由內而外,自信才會隨著發現自己誕生,茁壯。

大自然,是陶養性情與學習的優良教育場所,其舒暢怡然的環境使人放下一切,身心鬆弛,乃至沉澱,壓力釋放於無形。孩子自幼習於山林,對大自然環境的熟悉,以及身處高山荒野的悠然自在,亦是幫助他認識自己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山徑上,除了走路,個人的體質和能力隨著高度不斷攀升,其差異逐漸顯露。最基本的高度適應也是最大的挑戰。高度適應不良易引起高山症,其症狀有,輕者頭痛、倦怠、思睡、嘔吐,嚴重者引發肺水腫、休克等,下撤是唯一之道。弟弟不易入睡的體質,使得他一換地方更形困難,何況夜宿荒野,接踵而至的是高度適應的挑戰,兩相交纏,讓他吃足苦頭。

隨著一趟趟高山行,哥哥隨遇而安的性格,和能吃能睡的體質佔盡優勢,輕輕鬆鬆便站上峰頂。弟弟則屢屢接受頭痛和嘔吐的迎面考驗,為此心理極度不平衡,頻頻問:「為什麼哥哥可以登頂?為什麼他都不會吐?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掙扎,辛苦,尤其距峰頂僅僅1.9公里目標在望,可就是不敵三兩步一吐。

眼見孩子掙扎,爸爸心疼,說:「下山吧。」媽媽說:「不,讓他自己做決定。」這是關鍵的一刻,我們跟孩子分析每個因素可能導致的結果,以及必須承擔的後果,然後,讓他自己做決定。

做決定,如臨萬丈深淵,如迎萬馬千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其內心在上山與下山之間拉鋸交戰,情緒隨之起伏翻騰,混合淚水爬上他的小臉,眼淚鼻涕唏哩嘩啦,讓人很想直接扛他上山頭。

面對差異,接受它,是唯一的路,也是認識自己的開始。

漸漸地,弟弟體認到自己與哥哥之間各方面的差異,從不平衡的灰階中走出來。那一回我們下山歸來,孩子落寞,再次陷入沉默之中,因為,他還是沒能如願上山峰。

當我們從休息站的洗手間走向車子時,孩子紅著眼示意我停下來,說:「媽媽,我知道為什麼我爬不上去了,我和哥哥是不一樣的,他可以睡著,可是我睡不好;他吃很多,可是我吃不下;我知道,我可以,可是,不是現在…。」經他一說,母親的心頭鬆了,緊緊擁著他。孩子,你辛苦了!

弟弟仗著驚人的毅力和耐心,使得他得以面對每一回挑戰,克服每一次考驗,儘管尚未站上心中的山頭,但他已登上一座心靈的高峰。在山徑上,他看見內在風景,並體認到人我間的差異。有意思的是,挑食的毛病亦不藥而癒。

跨出這一步後,橫亙於眼前的那座山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昂首闊步的自信與優雅。往後,他在面對各種競賽,或兄弟間的競爭,皆能泰然處之,並以篤定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認識自己,猶如手中握有寶劍,在面對挑戰時以決定出手的力道。Ω Mimi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