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刻薄自學生,我們在怕什麼?

何妨一問在家教育執行者,為什麼選擇在家教育?又,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投入在家教育的行列?請參閱本部落格2009年9月文章<父母的選擇>

免試入學推薦,重點不在免試,而在學生的實力。光憑分數沒有實力,學生膽敢去參加免試升學,或嘗試推甄嗎?

『侯冠群強烈質疑,既然上了高中,就是佔了一個缺額,難道不會影響正常考基測學生的權益嗎?如果高中名額固定,勢必會擠下原本可考上基測的學生,形成一種變相的升學特權。台北市議員侯冠群提醒,今年即將有第一批「在家自學」的學生進入高中就讀,若按照既有的自學評量方式,勢必又將在高中產生各科均滿分的「超級成績單」,屆時升大學參加繁星計畫,會不會又排擠了正常上課孩子們的權益?這樣的情況若持續下去,「在家自學」勢必成為風潮,成為「升學鐵飯碗」。』

排擠一詞太言過其實,在家教育生與在校生的數量不成比例,何來排擠?何況,未來就算在家教育的人數會多些,但絕不會像上面那位議員說的,勢必成為風潮,成為升學鐵飯碗。因為以在家教育現今在社會上之處境,及其挑戰的難度之高,之辛苦,責任壓力相煎太沉重。

在戶籍的資料裡,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學籍也一樣。在這塊我們生長貢獻的土地上,我們都是納稅義務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因為我選擇了不同的學習方式,而遭到排擠。教育本來就該廣納學習背景/方式殊異之學子以育之,何況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人才來充實,此乃落實多元的大方向之一,何來佔一個缺額?

『潘懷宗補充,在現今高中學校對於在家自學未有明確規定的狀況下,一但學校要求自學生必須在校學習,這些自學生能否應付他們沒碰過的競爭環境,潘懷宗擔心,一旦上了大學,當自學生重新加入群體競爭的環境,很有可能產生不適應情況,這樣反而是害了他們,扭曲了當初設置此制度的意義。侯冠群最後強調,「在家自學」絕對不是壞事,而是社會應該接納包容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制度規劃該更嚴謹,以避免讓人有機可趁,而原本的美意卻遭到曲解與濫用。』

莫須有的擔心。反觀台灣既定的僵化的學習內容與背誦教育方式,讓不少負笈海外學習的孩子適應不良,由於不能承受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與課業壓力導致無法完成學業者比比有之。反倒是行在寬廣路上的在家教育的學生,一朝投入西方教育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延緩教育發展,實則掐住國家未來競爭的命脈!

現今,本土之偏頗的教育心態將逼使「有心學習的學生/優秀的學生/能證明自己實力的學生」沒有機會深造,而為了出路只能選擇離開。若將眼光遠放,焉知未來會是誰的損失?

國家未來的競爭優勢與希望建立在擁有各行各業之濟濟人才上,可是我們的新生代在倒行逆施的教育觀下學習,在唯一一種教育方式下養成,如何寄望台灣的未來?優勢又在哪裡?

人,是擁有各種背景能力與長才的人,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礎。因而,不應該讓少數人的偏見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況且,延緩教育發展,實則掐住國家未來競爭的命脈!Ω Mimi 201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