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理念是一尾滑溜溜的蛇


開放,何其容易?人在受教育的過程,逐步被體制蠶食、規範、固化封閉,可能連自己都無法意識到。

我們同理念一向無緣,曾經到過X X中學面試,未獲錄取的原因,是孩子不願意寫作文。還有學校在跟爸爸面試之後,回覆說:「看來你們還有能力應付,就把這個機會讓給別人吧。」。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去到當時僅有的兩三所理念學校之一XX小學,面談之後,我們獲得的訊息是,弟弟來,哥哥評估;兩兄弟一動一靜,大家都喜歡乖的,靜的,不惹麻煩的。辦教育又不是打魚,還有挑剔!

自離校出走後,經過在家教育,再度回到學校這一路,我們看到許多理念學校,長的都很像!長的很像,意謂著有相似的盲點(各有優點)。可是不能說,說了就得罪人。因為越是執理念者越無法接受自我認定的理想或信仰遭到質疑。

固守某一理念具潛在的危險,亦將因此失去彈性。個人以為,人的需要必然高出理念,因而理念也需要適時調整,畢竟教育的主體是人。以我們自己為例,孩子們若沒有經過在家教育那段時間與經歷,現在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空間。所以學校教育如能往寬處走,學生的路就不會受限。

回想當時我們在挑學校時,像是蒙著眼睛在地圖上一指,並沒有足夠的時間磨蹭,於是點了就點了。說來也好笑,蒙著眼睛也能點到所謂的理念學校,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實地了解異國之理念教育所持態度及其落實方式;憂的是,理念是一尾滑溜溜的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啊!

他山之石可攻錯,唯獨不能存有不實的懷想。西方教育一樣有她的窠臼和罩門。我們抱著順其自然,一切隨緣的心態而來,因此對於所謂的失望與滿意之間並未興起太大的波瀾。這跟選擇移民或為教育而教育來的人有很大的分野。

我們心知肚明要找到適合與支持孩子學習方式的教育現場,在自己的國家不容易,西方亦然。由於兩個孩子十分明瞭他們切身需要的學習內容與教育方式,在語言班學習時,已初步接觸並見識到本地中學教育現況,自然是忐忑不安。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的禁忌、價值和標準,說白了,就是毛病。毛病是,好不了也死不了,那種拖拉不爽卻掐著你搥胸頓足有氣難伸的病徵,很厲害的。然而如何在妥協與走出自己的路上找到支點,是挑戰也是考驗。

這麼一遭,我們感覺台灣有能力也有將教育辦得更好的優勢,只需稍稍降低一些個人理想/理念的色彩,少一點既定的堅持和僵化,提供至少足夠的支持與資源、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空間,如此必能貼近「學習者真正的需要」。那麼辦出理想又出色的教育,培育出質量俱優的孩子不遠了。Ω Mimi 20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