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關 係

約莫兩三年前,曾有那麼一小段時光,七年級的小女生展現未曾有過的自信和美麗,盈盈笑容帶有渲染的力量,一旁的友人都能感受到她的開心,也為她高興。

在那個家庭裡,男孩是母親的生命,凡事有求必應,特別是長子,母親安排張羅一切;女孩的待遇不如兄弟。家裡的男孩都在三個夏天前去過美國,女孩至今連護照也沒有。

今年,餐桌上,女孩輕輕的說:「去美國,我也要。」媽媽冷冷的瞥了她一眼,以一貫甜膩的語調回應:「好…噢。」事實上,再甜的嗓音也隱藏不了冷漠和距離。

還記得有次幾個家庭相約出遊。當時,正在洗手間裡的我,意外聽到門外母女倆的對話:

「媽媽,我生理期也來了,我…我沒有帶衛生棉,你…有沒有,」女兒小心翼翼對母親說出她的困難。

「哎呀,你怎麼這樣,我只帶我自己要用的,你自己的事自己要記得,我沒辦法幫你記那麼多,」母親劈哩啪啦將自己的不滿,不耐煩一股腦兒地洩了出來。

母親對女孩的嫌惡寫在臉上,女兒的痛則刻在心底,並展現在言語行為上。女孩巴望著母親也能像愛哥哥一樣愛她,則恨不得弟弟消失無蹤。親子情緣一世長,若男孩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愛與支持,女孩何嘗不呢?

有些人終其一生苦苦追尋的並非功名成就,而是一份溫暖的關係,踏實可靠的感覺(甚至只為一個肯定),如父愛、母愛,親情,那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基礎。而這個基礎正是支持我們在人生路上遭遇險灘艱難得以通過考驗的後盾和依靠。

親子,是人在世上最初和最根本的關係,家庭則是學習與人互動的第一個場域。父母的態度關乎到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自我認知、自我肯定/接納、自信與表達,亦決定其未來與人互動的能力。而且,一個對自己抱持正面看法並懂得欣賞自己的人,在人際關係上也比較能夠坦然面對旁人的眼光和評論,及用積極健康的態度和方式與人交往之。Ω Mimi 08/20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