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


以「家」為主要學習場域

2007年朱銘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中,飛行種籽這個單位是參展單位中較為特殊的,它獨立於體制教育與理念教育之外,呈現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在家教育。在家教育,意指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進行學習。

這個以「家」為主要學習場域,雖以在家教育的型態展出,實是以孩子們的生活和創作為核心,講述兩個男孩如何著迷於物質背後巨大的能量,如何為實現他們心中對於飛行的夢想所投入的心力和努力。展出內容分別以,影像記錄呈現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實做與創作,文字論述則記錄實驗和引擎設計心得等三個部份。

為期兩個月的展期,全程以「現在進行式」呈現。也就是在展覽期間,孩子們駐館進行學習與創作,並呈現作品的創作過程。同時,在展場與參觀者互動,也是展出的重要元素之一。

學習的過程

近兩三年來,兩兄弟的學習重點擺在飛行與動力上。其夢想之遠大難度之高,卻無懼於未知和己身的尚未豐足,一心為實現夢想精進,那挫而不退的勇氣,令人感動。

兩個孩子的學習,莫不由他們的興趣下手,繼而拓展至相關的知識,由淺入深,觸類旁通。從興趣出發,容易有好的開始。有興趣不表示不會遭遇困難或挫折。只是在困難和挫折之前,因為是自己的興趣,必然以嚴肅的態度面對挑戰,解決問題。每經歷一次困難,其自信心便又添幾分,能力亦隨之增長。下一步總是踩在這一步之上,隨著難度的升高層次也不斷在提升。

兩個男孩除了對未知的強烈好奇和高昂的探索興趣,持續的學習則是累積能量的不二法門。在這個過程中,投入的是真正的熱忱和具體的行動,是不容打斷的時刻。孩子們也比任何人都還要了解,自己何時該用小跑步,何時可以起降,中途停頓亦自有其原因和必要性。一如他倆,時常就為了自己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或不足,提出討論和談論他們的需要,像設計飛機、引擎等機構上力求精度的同時,他們學習電腦繪圖軟體,從Auto CAD到Pro/Engineer 3D機械設計軟體的嫻熟運用是一例。

經觀察孩子們的學習動機與方式得知,當孩子進入一個領域學習,初始宜緩(依學習者的速度進行最好),躁進反而影響了可能有的進程。父母能提供最大的協助是,令其有足夠的空間、從容的時間,以「持續」在一件事上積累能量,經驗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從嘗試挫敗中體會成功。孩子踏出去的步伐是快是慢由他,要緊的是,每一步都有力度。學習,是一件愉悅的事,從容方能平心靜氣的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與參觀者互動、交流

「哇喔!我小的時候…」一句開啟了創作參觀兩造的話頭,也是展出期間,我們聽到次數最高的一句話。或許是展出,如飛行、機構、引擎…等普遍認為比較剛性的主題,因此特別吸引小男孩和成年男性參觀者,且互動頻繁。像有位先生在走出展場前,說:「我要預先報名,在你們造出第一架可以載人的飛機時,我一定要當第一個乘客。」這個主題也無形中串起您我許多人心中的夢。

由於我們抱持著「成長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有所停頓」的信念,於展出期間,展場同時也是工作室,兩個孩子在其中持續未完成的作品,以期與參觀者有一個互動與交流的機會。然而,即便「工作進行中」是展出的一部分,基於禮貌或不好意思,參觀者為免打擾到工作中的人,多選擇繞道或快速通過。這麼一來,雙方便失去交流的機會。這或許跟我們的觀看方式仍存在於單向吸收有關。

在與參觀者互動的片刻,雙方都有收獲。可是我們看並觸及到更多更深的,是一個個孩子的遺憾。潛藏在其內心深處的遺憾,卻意外在這個展覽中被挖掘出來,那股痛再次地戳了自己(參觀者)一記。有人悵然而去,有人則在臨去之際,由感而發地對兩個男孩說:「我小時候…,你們實現我心底的夢想耶!好好加油,繼續努力。」當他們說這話時,眼底泛起薄如蟬翼的淚光,欣羨中摻雜著深深不能自己的遺憾。

展期中,有不少藝術工作者與兄弟倆對話,從談話中您可發現,在藝術工作者的眼中,已對等地視他們同為藝術工作者,而非14、16歲的毛孩子。這意謂著,孩子們的態度已獲得肯定和受到尊重。像四季的巫老師直接就跟兩個孩子說:「你們可以開始嘗試更多更不同的材料,像金屬或複合媒材來進行創作。」是啊!掌握到某種材料的屬性特質,同時也掌握了針對該材料進行創作的優勢。

成大景教授在留言簿上,給林澤、林恆兄弟留下:「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真好。繼續加油!」

我想說的是,為人父母的我們,請敏於感知與珍惜孩子眼中那一閃即逝的對事事物物好奇的星火光芒,那是他/她未來學習道途上最為原始的驅動力。少了遺憾多了希望和快樂,我們才能安住在每個當下並勇往直前。

實踐的勇氣拉近夢想的距離

孩子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不僅是創作有形的事物,他們還在創造自己。基於他們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想法,盡管天馬行空。孩子們奮而不懈的將腦子裡或模糊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在那無中生有的過程裡,經過無以計數的探索、推敲琢磨、觀察討論與嘗試,逐漸浮現了可觸摸的形體。

從抽象到具象的過程中,有挫折有挑戰。而挫折是成長的土壤,是登高行遠必要的養份,挑戰則是繼續前進的動力,是促進旅程完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然而,在創作的過程中,如何將痛苦、挫折與焦慮昇華則需要一股非做不可的衝動和義無反顧的熱情不可。我們雖無法丈量夢想的距離,掂秤勇氣的重量,一旦這股強度在我們的內裡生根萌芽,我們便擁有了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驚人力量。

最後,藝術,是一種態度,生活的態度。這是個人對藝術的理解,沒有艱深難懂的詞彙,有的只是付諸行動的勇氣。不論藝術還是教育絕不可能獨立出來各行其是。若無法與生活密切的結合與聯繫,它們沒有生命可言。

兩個孩子在這生活態度的引導下,盡心盡力的完成每件事,並未因他們的年紀尚淺。他們所展現的創造力與寬容度遠遠超越其年齡許多。同時,他們也證明了自己行遠的能耐。從今而後,為實踐自己的夢想,手握勇氣之盾,乘希望之翼,向前無礙。 展出單位:飛行種籽 (圖/文:Mimi)

本文轉載自《2007 藝教新樣貌 生態總呈現》,朱銘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朱銘美術館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