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親子共學:三歲娃娃的話

在孩子年幼時,不少人提醒說,孩子還小,說的話不能當真。可是,娃娃問的那麼認真,從他嚴肅的表情,你知道他正思想眼前的新奇與未知,也確實想得到具體的線索。聽的人怎麼忍心用輕率的態度來敷衍他的好奇,還因為孩子小說的話便不能算數!

娃娃的話,檢驗和挑戰成人在面對學習事務上的認知及態度積極與否。一如孩子對某件事物發生興趣時,總是問個不停,問個不停,而身旁的成人很可能給他的回答是:你以後上學的時候再去問老師吧;或老師也會跟他說:你的問題等八年級的時候就會學到,你現在只要把眼前的功課做好就行了。好氣餒啊!好奇心,一次次葬送在缺乏遠見和建設性的答問之間。

孩子生來好奇多問,凡事追根究底,也就在這個觸探的過程中,擦出星火,擊出深遠的影響。當他發問時,給他一個指引,而不是給個答案,給他一扇窗,那瑰麗的風景將在小小心靈上撂下印象。這顆種籽,會在哪個時機裡萌芽,未知,但成人的這個舉動,確實關乎到孩子將來的學習態度與方法的建立。

由經驗得知,當孩子提出問題正是好奇心啟動學習動機的時候,自然也是把握孩子進入或深入學習的時機。由簡入深,次第而進,好奇心受到呵護,學習的情緒也帶了上來。就孩子們而言,此一學習模式經多年實踐已然成為一種習慣,在時間的鍛鍊下早已根深柢固。自發的態度,亦促使他們在遇不懂的事物還是困難時,立刻著手以理解其來龍去脈,或找出癥結並解決問題。這便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倘若,學習是經由「目的」出發,那麼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當目的達到之後,學習也將因此停頓,或就此停擺。

孩子的話之所以吸引我,是它讓我看到不同且不曾想像的世界。我們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乃至興趣,去經歷或接觸大異其趣的領域。若藉由孩子的眼,引領我們親近未曾探索過的世界,繼而發現其中的奧妙是如此地豐富有趣,何不呢。

想像一下,一個光點緊湊著一個光點,聚集起來便成燈海,在燈海裡,我們將發現四通八達的無數通道,通往不同卻又密切關聯的房間;一個房間相鄰一個房間,聚攏了便是一個世界 (領域)。然而,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需要的是「充份的好奇心」,和「我就是想知道」的探索未知的堅持。這份堅持與孩子未來的學習,是否也能付出堅持是一致的。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也呵護這份堅持。三歲娃娃的話,能不能當真?我說,當然。您呢?Ω Mimi 20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