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學習,一定要按部就班嗎?

父母多期望孩子能按部就班的學習,萬一不能的時候,怎麼辦?是強迫孩子跟著團進團出,還是讓他依著興趣或自己的能力前進。憑心而論,學習,原是一件愉悅的事,可是整個社會給加進太多的包袱,正是這個重量壓得人害怕及擺脫不掉學習的焦慮。然,過度的負荷未必帶起學習的動力,相對的,沒有效率的學習,亦將令人陷入疲憊的漩渦,登不上興頭,消耗能量又浪費時間。

學習,很多時候是時機問題,而非不先學會A就不能學B,這麼說的話,沒學會構圖不能學拍照或畫畫,不了解葡萄酒的釀製過程不能學習調酒,不懂色彩學就不能先學服裝設計。邏輯上,完全說不通。我們發現,不少孩子掙扎在所謂「必修的」、「最重要的」過程中,原來的興致早已悄然無蹤。初次接觸一個領域,每個人的入門或著眼點不同,硬性規定還是成見帶來的是障礙,使得原可以有所想像的才能被壓抑,導致學習之路阻礙重重,或不了了之,最終,還被冠上資質魯鈍,懶惰。這是許多孩子內心的痛。

任一領域,背後的聯結牽涉何其廣泛,在每個環結都很重要之際,入門的時機負有決定性影響。譬如說,以興趣為導向是一個方式。既然按部就班未必適合孩子,那麼,何不提供一個依據興趣起跑的空間,落實他從想做的事上扎下根基。若孩子有心學攝影、畫畫,就鼓勵他去拍、去畫,從觀察和接觸的過程中一定有所啟發;孩子想學縫製衣裳,給他機會去熟悉縫衣機的運動方式,認識布料的質地,感覺和想像如何將手中那塊料子變化出萬千氣象,所有的問題都會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解釋和增長。專業是玩出來的,眼力是養出來的,手感是磨出來的,對色彩的靈敏度也會在頻繁接觸下敏銳起來。找到目標與自己的方式,學習的效率和速度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在,不預設成效,非目的性的學習,信任和等待之間。

當然啦,也許您感到疑惑,孩子的興趣一日三變,到底他在想什麼?何妨呢,大千世界,繁花盛草,稀奇古怪,毋怪乎孩子見異思遷,喜新厭舊,就連許多成人都興趣多如牛毛。每一領域集聚密密麻麻的房間,以飛行來說:物理、化學、航空材料學,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發動機、電子電路、載具設計,還有、還有…。不管從那個房間出入,只要抓住竅門,掌握到關節,無論如何都能走出一條路。興趣,總是要經過尋覓,不斷嘗試,沒有五分鐘熱度,何來十分鐘進程。

像我的大寶寶,沉浸在化學元素、式子和藥劑的那段日子裡,對火藥尤其著迷的程度,乃至吃飯睡覺成天想的、做的就只有一件事,當時還真擔心他會將自己給炸了;他的第一個興趣是開垃圾車的司機,然後是理化,眼前是飛航。從孩子閃閃發光的眸子,您會曉得,他是否找到了方向,要緊的是,父母不能操之過急,從學徒到出師況且需要三年三個月,何況一個孩子的興趣要開花還要結果。

孩子需要的是指引,以協助他看見目標的曙光。引導,不是將孩子引到我們要他們做的事或所定義的標準上,而是同理孩子的需要,學習上的需要,從他的需要上著力,由需要刺激學習意願,才談得上發揮。眼前,孩子的每一步,每次探險和經歷,日後,未必能換成填飽肚子的米糧,或提高在社會上的地位。但是,在不遠的將來的某些時刻,會產生影響,發揮作用。Ω Mimi 20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