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好奇心

教育當局頻頻呼籲: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找回他們的「創造力」…云云。真是多此一舉。如果我們的環境給孩子的鼓勵多壓抑少,如果我們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的信任足尊重夠,那麼今天,孩子們的表現,自然是另一番景像,整體國民素質自又另當別論。

當嬰兒呱呱墜地來到凡間眼睛睜開的剎那,好奇心便已存在。看那光彩斑斕景物人事,一切都是那樣的新穎絢爛,會動、閃閃發光(發聲)的東西尤其攫取小嬰兒的目光(聽覺),揮舞小手企圖抓取眼前景物(側耳尋找聲源)。

當他們翻身坐起或開始爬行之際,頃刻間,世界轉了180度。凡眼睛看到的,或伸手抓來或入口品嘗。直到他們的雙腿發育至可以支撐他們小小身軀的重量的時刻,他們站了起來,張開雙臂邁出步子,迎向豁然敞亮的世界。探索的空間和距離亦隨幼兒強壯的雙腿,不斷地擴大再擴大。

緊接著,孩子開口學語,起先只是咿呀自語或學著大人的話(這段時間並不長),繼而發展出他們自己的語彙。隨著刺激日豐對萬事萬物著迷的程度不亞於上癮,漸漸的,「為什麼海水是藍色的?為什麼不洗澡就不能上床睡覺?為什麼我不能問問題?為什麼水會從天空灑下來?」或「時間是什麼?小黃狗的媽媽為什麼不要牠了?」,還有一連串的「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不斷地、大量地自他們的口中湧出、追究。諷刺的是,好奇心是人類之所以邁向進步的基底,卻也是災難的、不受重視尊重的開始,尤以好奇多問的孩子處境最慘痛。

好奇心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被不當的外力給壓抑給打擊,最終,一切問題與疑惑只得深埋在心底直到遺忘,探索未知的興趣和勇氣亦消失於巨大的羞辱猛烈的斥喝聲中。因為,再沒有什麼比得上達到成人世界裡「約定俗成的標準」來得更重要更迫切(假孩子的未來實則攸關成人的面子)。

於是,好奇心需依靠外力來激發,需藉助於不當的獎賞或誘惑以創造之。幸運的人,其好奇心會再度從深層的黑暗中甦醒過來,遺憾的是,多數人的好奇心早在那場巨大的羞辱猛烈的斥喝聲中消弭於無形,再也不曾回來過。

與其想盡方法以激發學童的好奇心,不如學會珍惜學會呵護孩子們追究的當下。當孩子旺盛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需要滿足之際,他們需要的其實是支持和鼓勵,他們需要的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以悠遊其中。如果無法給他們實質上的支持,至少不要讓孩子的好奇心受到打擊或羞辱。Ω Mimi 2007 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