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我兒的小學生涯(二)

小學一、二年級

每個孩子都愛吃糖,而讀書學習不也該像吃糖一樣開心快樂!可是,我們都很清楚,最能表現歡樂的糖果卻經常跟處罰連坐。因而糖果和處罰之間有了曖昧的關聯,在吃與不吃之間,充滿了誘惑和矛盾、渴望和恐懼。

小兒做功課的速度其慢無比,邊做邊玩邊想些跟功課無關的事,經常就這麼耗到夜半三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孩子所想的那些跟功課無關的事卻也是學校裡許多老師沒法回答的,而那些才是孩子大於功課的興趣所在。可是,在學校裡,那裡容許你跟不上進度?那裡容許你進行課本之外的興趣?又那容許你和別人不一樣?於是問題接踵而至,標籤自然跟著貼上。

二年級的某一天,課堂上進行的是跟「風」有關的主題。教師要孩子們想想「風的故鄉在哪裡?」並各自發表其聯想。有的孩子說,風從樹稍上來;有的孩子說,風的家在山的背後;有的孩子說,風在電風扇裡;還有的孩子說,風在天空旋轉。我那實際的不得了的孩子聽了同學五花八門的想像之後,他說:「不對不對,風沒有家,風是經由分子跟分子碰撞而來的。」這是他的想像,結果也許不盡然詳確,可是,這句話中新鮮的字眼「分子」確實撓起少數耳尖孩子的興趣。

孩子們緊接著追問老師,什麼是分子?為什麼分子會跟分子碰撞?然後,時間凝固在那裡,教師非但沒就孩子們的提問進行處理亦未適當的引導,直接就跟始作俑者說,某某你不要說了,我們都聽不懂。緊接著就禁止這孩子發言。

不難想像,我們的教育沒有教給人肚量,不知道和不懂也絕對不是件丟臉的事。如果,教師能逮住這個機會,給孩子們來個引導---圖書館或上網找資料,或許就這麼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造就了未來的星星,孰料呢? 200610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