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我兒的小學生涯(二十六)

學校的臉(四)

現實和霧裡看花,怎一個包裝可喻

包裝之必要不容忽視,從社會現況便能觀其究竟。適度包裝不僅提高價值也帶給人舒服愉悅之感。可是過度包裝則令人嫌惡。敞開來說,倘貨真價實,自然經得起檢驗。下面有兩則關於包裝的故事:

當小兒事件發生之時,曾經就小兒遭受體罰及心理傷害事宜請教人本教育基金會(93年3月16日左右),當時與之聯繫的是一位謝小姐。在通話的過程中,我始終都沒有告訴她是哪一所學校,因為先前的經驗警告我,當然我也擔心在她尚未了解我們實際所面臨的情況之際便先行和學校聯繫而被誤導或衍生出其他問題。直到我們面對面時,我方坦誠相告並請她原諒我未能事先明說的處境。當她聽到我所提及的學校時,顯得萬分迷惑和驚訝,說:「他們做的很好的呀,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完完全地不相信。她要求和小兒單獨談話(對質)。會後,她深深嘆了一口氣,無奈的靠向椅背:『我們的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宜蘭是一個公共運輸不毛之地,進出門若非靠兩條腿走,要不自己駕車、摩托車或計程車,不然也只有搭便車了。一天(自我們離開那所學校兩年後),在火車站附近,遇一帶著兩個孩子的母親走在街上(一看就知道外地來的),驅前問她們是否需要幫忙。在車上聊了起來,她們來自中部,是聽了該校在招生說明會上所闡述的教育理念而來的,也是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寬敞寬容的學習空間而來的。結果,那位母親帶著情緒嘆息道:受不了、受不了,他們訂定一大堆規矩和儀式,真不知道這跟學習有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包裝包裹住的只是浮淺的表面,包不住真相,至遲,進了學校也會發現的。一所學校在為招生做說明時,自然是傾全力的表現,目地是為招徠學生。可是,有無可能在宣揚其理念的同時也創造出下面,一是將心力著重在教育的真實品質上,一是將心力擺在如何建立聲名與創造掌聲的兩所質量相異的學校?這是否提醒了,其說明務必貼近事實且必免誇大其實,不能像包裹商品一樣金玉其外其(是否有失公平交易的原則?)。美麗的包裝終究是要拆封的,只是等到人拆了包裝卻讓人赫然發現真相時,再想防啊堵的亡羊補牢已經來不及了。

另一種包裝:學生,抄寫的工具

當年(2002年),當我們前往參觀學校的時候,校方強調學校沒有課本,課本讓學生自己來創作。我們信以為真,還很高興的以為為孩子找到一所有趣的學校。就像上面說的,包裝包住的只有浮淺的表面,包不住真相。

不久,一日晚間,當孩子在做功課的時候,我在一旁翻閱他的作業簿。哇噢,這是你自己做的「課本」嗎,你的文筆進…真是驚人耶!孩子瞅了我一眼,說:「怎麼可能?那全是老師做的,也是老師抄在黑板上,然後要我們跟他一樣抄進簿子裡,圖也是老師畫的,老師還要我們畫的跟他一模一樣。」如果不要那麼嚴苛,讓學生用這種方式也不是不行啦,只是說了要讓孩子做自己的課本,何不落實呢?既然如此,學校和老師就不應該在學期一結束,立即對外宣稱成果發表。因為,來參觀的人都不知道,簿子裡的內容、編排、圖畫全數來自教師,學生只是負責抄寫繪圖的工具而已。

教學像拼業績,業績指的是學生數是否額滿最好還是超額、學生的作業簿是否整齊亮麗,這兩點攸關學校的面子,教師搏的也是個人演出,至於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則非他們拼命的重點。

獻身教育,以看重自己生命的態度看重對方的生命以啟發和引導之

以上記錄的都是當時我們所經歷過的情況,至於三年後的今天,他們有什麼改變或不一樣,我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只是,教育是社會的公器,人人都享有受良質教育的權利,尤其是義務教育。既然談人,就真正的落實,以人為本。

最後,僅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獻身教育:以看重自己生命的態度看重對方的生命,以啟發引導之』兩句話送給有志於教職的有心人。至於,不適任的人,請換跑道罷,不擅演的戲碼莫勉強,誤人誤己而已。Ω Mimi 200610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