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我兒的小學生涯(十一)


六年級(一)

信任,在教育現場是不存在的!


斷章取義

92年9月1日 星期一
進入六年級,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已步入青春期這個階段。隨著身高和心智上的變化,他們有自己的主張,觀察敏銳,能判斷成人的心態為何,甚至發現成人一旦做錯事常常推托給小孩,在學校的話,則老師嫁禍給學生。他們的聊天內容,也不由得令人憂心。青春期的孩子,不僅挑戰權威與教條,挑釁的意味愈增,同時,勇於以身試法。學校的老師是否有這個雅量,禁得起青春期孩子的正面挑戰?

九月初。六年級班親會當時,我舉了一位在台北的楊老師的例子和參與班親會的校長、班導師、老師和家長們分享:「楊老師是一位科學老師也是一位畫家。他對待學生就像待自己的孩子那般。如果說學生是孩子,他則是大孩子,完全沒有成人的架子。雖然和孩子們嘻嘻哈哈,但在面對孩子們時,楊老師自有一套轉圜的哲學,所以孩子們莫不尊敬喜愛他。一日,在課堂上(混齡上課,我的孩子當時是小四),幾名高年的學生惡作劇企圖激怒老師。當老師在寫黑板時,他們就你一言我一語的消遣楊老師,一會兒叫他楊老,一會兒又叫他楊老頭、楊禿頭的什麼名堂都出籠了。總之,學生的哄鬧就要離譜仍不見楊老師動氣,任由學生說個痛快。此情此景,看在後排許多家長們的眼裡,已經有點急了。就那一刻,楊老師慢條斯理的放下粉筆轉過身來,說:『來,我們上課了。』就這麼一句,煙似的什麼都沒發生。那幾個好沒趣的孩子,只有摸摸鼻子,上課。」很驚訝不是!原來該有一場風暴的,也許會有一兩個倒楣的孩子得面對嚴厲的教訓,可是,什麼都沒發生。

我提這例子的用意是,請校方、導師和身為家長的我們在遇到學生有以上反應時,不要立即認定學生/孩子是來找碴挑釁的。孩子們有時候是鬧著玩、有時則是存心想看大人洋相的。無論如何,請大家寬心待之,畢竟,我們也都曾經是小孩。孰料,也才不過隔了一兩個晚上,傳言就在學校和家長之間流傳,說:我要學生罵老師,還要求老師不能生氣。

教育,這一頭怪獸

「你不應該…」,「你應該…」在這個講究尊重孩子自由發展的XX理念學校裡,孩子得不到身心發展上應該有的空間---尊重和自由,只有規範和不知變通,比體制還體制化。過多的規矩與儀式,甚至管了太多不該管的事,例:「老師在教室禁止學生便當裡有肉,因為吃肉是不好的,還要那個帶了三明治當早餐的學生,將三明治裡的肉片丟到垃圾桶;班導師甚至跟學生宣揚說她能十天不吃飯…。」孩子不解何為斷食、為什麼要斷食,因而誤以為老師好厲害。倘因此誤導孩子不當學習出了差錯的話,誰該負責?況且也不是每一個人的體質都適合斷食。 20061015

沒有留言: